很多人在醫院看到我陪媽媽復診或復健時,都會熱忱地鼓勵我說:“辛苦了,你很孝順喔。”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覺得很不好意思,其實,我做得還不夠多,也不夠好。
從媽媽中風病倒到現在,已經12年。前5年,是爸爸跟我一起照顧媽媽,后來爸爸因病去世,我覺得肩頭的擔子放下一個,責任卻又增添一些。
這幾年,因為雙親的病老,我經常要陪著就診,不得不花很多時間在醫療、保健、養生等事務上。表面上看好像辛苦,其實受惠最多的卻是自己。
在這個看似艱辛漫長的過程中,我不僅積累了豐富的醫學常識和實用的養生方法,還在經歷歲月的風霜之后,依然擁有青春的心情和充沛的能量,迎接自己也會慢慢變老的事實。
因此,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盡心盡力看護老人,其實是在學習照顧未來的自己。
媽媽中風后我才知道,大多數老人患腦溢血,都是因為沒有按時服藥,加上勞累、感冒、飲酒等原因,進而導致中風。媽媽就是因為長途旅行回來,過于勞累,沒有好好休息就開始操持家務,當天早上又忘記服藥,所以腦出血,昏倒在菜市場。
一個小小的疏忽,改變了她的命運。幸虧她個性堅強,勇敢地接受了不幸,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并且認真運動復健。跟其他病患比起來,她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
陪在她的身邊,無論是對高血壓的預防還是治療,我都漸漸有了“久病成良醫”的功力。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我卻覺得,不要把服侍雙親的任務當做是在盡孝,而應理解成,父母犧牲健康,提供機會讓兒女學習如何照顧未來的自己。身為子女,我們感恩都來不及,怎么還會有所抱怨呢?
由于媽媽需要走路復健,所以,我經常到處尋找適合她漫步的路段。
有一次,我在近郊發現一條新建好的小徑,是特別規劃給老人及殘障者的登山步道,于是專門陪她去健身。
以她步行的速度估計,來回大概要花兩個多小時,加上沿途休息、定點游覽,總計約需三四個小時。
我們開始辛苦而愉快的旅程。沿途風光明媚,蟲鳴鳥叫,美不勝收。每步行約20分鐘,我們就會找個涼亭休息一會兒,我們走得輕松自在,身心舒暢。我唯一的顧慮是,如果步行時間太長,就無法配合老人家正常的用餐時間。事前的規劃,百密一疏,我竟然忘了多帶些水果和點心充饑。
途中,我不斷問媽媽:“餓不餓?”
天下慈母總有一個言不由衷的答案:“怎么會?我早上吃的饅頭都還沒消化完呢。”
走完步道全程,瞄了一眼手機上的時間,已經下午1點半。
饑腸轆轆的我,想到山腳下有一家有名的傳統店鋪,專賣排骨飯,興致盎然地邀媽媽去吃,她也一口答應。
擔心店家下午打烊休息,我加速前往。我們坐定之后,已經準備收攤的店家,同意打開剛熄火的爐臺,重新熱油鍋。
熱騰騰的排骨飯端上桌,媽媽開口咀嚼,正準備好好享受,沒想到在她尚未來得及吞咽之前,一個星期前剛補好的假牙竟然掉下來了,讓她完全無法咀嚼。
頓時,我的臉色慘綠,好不容易要開始享受的美食,這一下全泡湯了。
為了不讓出游的興致遭到破壞,我開始像喂食嬰兒那樣,把排骨、拌著鹵肉汁和酸菜的飯粒,用湯匙和筷子逐一搗碎,勉強讓媽媽充饑,然后用手機聯絡牙醫,火速送她回去就診。
親子一日游,就這樣,差點兒前功盡棄。多虧好心的牙醫贊美媽媽:“你真的好棒,還知道當場把脫落的那塊假牙保留下來,我才能順利幫忙粘回去,否則,重新咬模再做,要到下個禮拜才能裝好。”
媽媽終于破涕為笑。
陪伴媽媽安度晚年,只有學會接受“美中不足”的事實,才能寬容自己事事求好的心。
回家的路上,我看到春末的晚霞,輝映初開的木棉花,溫暖的畫面,讓我忘卻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傷感。
上一篇:琵琶星[pípa xing]
下一篇:別人肩上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