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200字篇一
開始的時候我一點也不喜歡三毛,但自從我讀了她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之后,我發現我深深的喜歡上了她,對于我來說,她就是這個世界上少有的奇女子。
以前,我不明白,三毛是怎么能在撒哈拉沙漠里生存的,直到我看了這本書。
雖然在這本書中并沒有用到什么華麗麗的語言來描繪沙漠里的生活,但是卻從了她那平實的語言描繪出了大沙漠里的簡單。而又浪漫的生活。給孤寂的大沙漠添加了一筆神奇的而溫暖的色彩。
翻開《撒哈拉的故事》品味著三毛在異國他鄉里的生活,總覺得原本并不討人喜歡的撒哈拉沙漠,突然也有一種別樣的風情。又如走進了一幅 充滿異國風情的美麗的畫面。使我了解到了大沙漠里的地勢地貌和風土人情。但同時我也了解到了在沙漠里生活的那些女性的可悲。
其實讀這本書,最使我感動的就是我佩服三毛的勇氣,她能夠拋開繁華的大都市來到了貧困的大沙漠,這里沒有太多的水,只有沙子,甚至沒有家具沒有床,但是她與荷西卻還是生活著很快樂。因為她以她那積極的勇氣和執著的信念,簡單并快樂的活著。在這個大沙漠里,她留下了那么一句話:“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
三毛與沙漠結緣,她自已曾說;“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無意間翻到一本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那期書里正好在介紹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釋的,屬于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就莫名其妙的,毫無保留的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很顯然,沙漠給她似曾相識的感覺讓她決心追求,于是她孤身一人來到條件異常艱苦的撒哈拉大沙漠,在別人看來,如此瘋狂的舉動似乎不可理喻,但對三毛來說,她卻不以為意,在沙漠里東奔西走,開始了多年的沙漠旅行。
不要以為三毛身體好,能受得了苦。其實她的朋友曾經回憶,一般人能輕松做的體力活對她來說簡直就是身體上的災難!但她卻在沙漠中生活那么久,和丈夫荷西享受沙漠中的樂趣,“樂趣”這種感覺,完全可從她在《撒哈拉的故事》的文字中體現出來。
生而有息,最難將息。
逃離了大城市的喧囂,來到荒無人煙的大漠,并不是自我放逐,只是因為在大漠里,看日出日落時一群群飛奔野羚羊的美景,才會忘記心中的枯燥和艱苦。在無限膨脹的升學壓力下,唯有打開這本書,才會有片刻的安寧,心飄向了遙遠的大漠,在黃沙漫天的深處靜靜沉睡。
雖然在城市中我找不到如同撒哈拉那里那般安詳的地方,但我也學會了在自己小小的房間里一個人默默讀書,在鳴笛聲中漸漸找到平靜。學會在書中遺忘紛紛擾擾,也不嘗為一種好方法。
我想象三毛在沙漠中一步步行走的模樣,雖然我不能親去大漠,但能在書中領略已足夠。她身上的樂觀終于讓我在一天天的翻閱中學會,于是我能笑對生活。
只要心中有愛,存有美麗,再荒涼的沙漠,也是綠洲。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200字篇二
結婚以前,荷西曾問三毛一段很奇怪的話。
荷西:“你想要一個掙多少錢的老公”?
三毛:“看的不順眼的話,千萬富翁也不嫁,看的中意的話,億萬富翁也嫁”。
荷西 :“說來說去,總想嫁個有錢的,如果有例外呢,如果是跟我呢”?
三毛“那只要吃飽的錢就算了”,荷西思索了一下。
荷西:你吃多嗎?
三毛:不多,不多,以后,還可以再少一點!
三毛領著荷西,真正把生活過成了一件藝術品。可以看的出,他們的生活是以三毛為原點,以時間為半徑,以荷西作畫足,在撒哈拉大沙漠里畫了一個大大的圓滿生活。
三毛曾經說過:“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荷西也曾說過:“每想擁抱你一次,天空飄落一片雪,至此雪花擁抱撒哈拉! ”
《如果有來生》三毛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
“我愛你,但是我沒有另一半,因為我是完整的!”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最簡單的幸福,無非是有人與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而在一粥一飯之間,見證穩穩的幸福!
即使四季更迭,流年似水淌走,愛意只增不減。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200字篇三
這些天讀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沙漠》,感觸好多。
之前,我看這本書總是囫圇吞棗,看到精彩的片段才會停下來好好多看一眼。然而,一個從前毫不知情的作家,在我看來其實并不需要多認真的去讀。很快,我竟被三毛輕松樸實的語言所吸引,所牽引,常常是不由自主的想往下看。
其實這本書并沒有很刻意、很特別地突出哪個道理,但是我卻能夠在三毛生活中發生的瑣事,她身邊的人,說的語言,都能知道其中包含的感情和韻意。如還沒有成年并不想被婚姻束縛卻必須要離家嫁給陌生人的姑卡;如一心為愛追尋就算傷的遍體鱗傷也在所不辭的沙侖;如就算對方是殺害親人的仇人卻依然舍己救人的沙巴軍曹;如一生為他人工作卻無怨無悔、勤勤懇懇的啞奴……
我想,讓他/她們變成如此不堪是因為自己,讓他/她們歷經約束的痛苦是因為命運。
每一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出生不同,出身不同,生活也自然就不同。無法改變的,這是命運。
而不去爭取,不去奮斗,不去努力,苦苦尋求出路,卻坐以待斃,那受苦,受旁人冷落,受壓迫,是自然的。這是自己。
這本書就是這樣,想表達的不明顯,卻在樸實的語句中體會到三毛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在她的經歷中,我學會了勇敢,也體會到了堅強與樂觀。
這就是這本書的力量。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200字篇四
同時他們又是無知的人。在《收魂記》中三毛為大漠中的女子拍照,而這家的男子卻說三毛收了她們的魂,以為她們快要死去。當三毛拿出鏡子,照在老人的面前時,他們看了一眼鏡子,大叫得幾乎翻下車去。可見他們的無知,處于遼闊的大沙漠中,面對浩瀚的黃土,腦海里有的是那些愚昧的說法,真是令人可憐。
當地人思想落后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重。《啞奴》這一篇就很好得體現出來。這一篇也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喜愛,最感動的一篇。啞奴這一家一生都要為財主做事。當地的土財主們肆意差遣奴隸為自己掙錢,而三毛看不慣這踐踏人權的事,不顧當地人的勸告和啞奴成為了好朋友,她常常給啞奴送去食物,請他來家里做客,偷偷塞給他錢,啞奴非常感激并請三毛和荷西到他家做客。啞奴他是最好的泥水匠,擁有這一身的好本領,本應該有很好的生活,但他是奴隸,注定是貧窮的,但他沒有對生活感到絕望,因為他有一個家,盡管他的太太是一個白癡,他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家。
雖然他做的一切都是因為他身為奴隸所要做的但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身體雖是不自由的,但我的心是自由的。”一個身體受到約束的人,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他的內心是足夠強大的。但是他最終的命運還是逃不過要被財主用來做買賣交易,三毛得知,在啞奴臨走之際,三毛哭著把一條彩色大毯披在啞奴的肩頭,啞奴卻掙脫枷鎖把東西都遞給妻與孩子們,他竭力地想對太太說話,卻發不出一點聲音,三毛哭著看著啞奴離開,她只能看著卻不能幫啞奴脫離分離的絕境……
在這本書更為重要的是愛,那一份荷西對三毛真摯的愛。在別人認為三毛這一舉動是個笑話時,荷西是唯一不笑話她,不阻止她,更不拖累她的人。當初三毛不顧一切來到撒哈拉,荷西只是默默的收拾行李,在沙漠找到了工作,等著三毛踏上那片土地。荷西對三毛的愛雖然沒有轟轟烈烈,卻平凡得偉大。三毛是一個一意孤行的倔強女子,但當有一個人愿意為了她去沙漠里受苦時,這個倔強的女子已經決定要跟那個人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
這平淡深遠的結合,意味著不離不棄。在荒山的那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三毛沒有選擇離去,而是想盡辦法營救心愛的丈夫;在符咒讓三毛痛不欲生的時刻,荷西一直陪在她身邊,因擔憂而變得慌亂。這就是簡單卻深刻的愛。如三毛所說:“飛蛾撲火時,一定是極快樂和幸福的。”這樣的愛,令人肅然起敬。
看完整本書讓我有種想立馬收拾行裝,游走天下的感覺,可我沒有三毛那么果斷。一個女子,僅因為兒時的夢想,僅因為那一半的鄉愁,毅然背起行囊,踏上那未知卻又向往的神秘大漠。沒有猶豫,沒有遲疑,不顧眾人詫異的眼光。那該是一個多么隨性的女子。連她自己也說,“我在這個世界上,向來不覺得是蕓蕓眾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著的軌道,做出解釋不出原因的事情來”。
三毛是聰明的,她不會讓自己被束縛在一片狹小的天地,她由來向往自由,喜歡我行我素,所以才會有《撒哈拉的故事》,所以才會有在她裝點下異常美麗的沙漠。要知道,擺脫塵世的束縛,只做自己,沒有一顆堅定的心與非凡的勇氣,是萬萬不能做到的,縱使做到了,亦不能堅持下去。但三毛做到了。
我也想像三毛那樣的隨性,我行我素。之前看過一本書,書里面有句話我很喜歡,一個人旅行以為自己看得多的是這個世界,可在當中看得最清楚的是自己。一個人不愿意去嘗試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在旅行中所遇到的正是未知的,等待自己去探討的東西也是數不清的,趁著年輕,為什么不出去走走,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我真的非常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前提必須要充實自己,有能力去應對未知的世界,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完成我自己的著一理想。
上一篇:最新部門年終工作報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