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總結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初三歷史重點知識點考點總結人教版 初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資料篇一
1.事件=時間+地點+經過+后果+影響;
2.人物=時代(國名)+職務+作為+評價;
3.作品=時間+作者+內容+意義;
4.會議=時間+地點+人員+內容+作用;
5.條約=時間+地點+簽訂雙方+內容+影響;
6.改革=時間+改革人+內容+意義;
7.戰役=時間+作戰雙方+經過+后果;
2、加減記憶:
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過,可記為:
經過=四次突然襲擊(突然襲擊波蘭、丹麥和挪威、蘇聯和珍珠港)+六次主要戰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攻克柏林、不列顛空戰、中途島海戰)+四次重要會議(開羅、德黑蘭、雅爾塔、波茨坦)+三次登陸(北非、西西里、諾曼底)+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各國反法西斯斗爭。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部歷史事件。
1、云岡區政務大廳 同泉路3062號(郝家寺公交站);注:以下繳費網點繳費金額可選擇6573.6元、10956元、32868元
2、和瑞街道 棚戶區泰安里物業站三樓棚戶區泰昌里社區南門大移動4樓;棚戶區泰豐里物業二樓棚戶區泰安里西門門面房泰福里社區
3、和順街道 泰榮里h區14號泰吉里u區2號;泰樂里f區85號泰興里同地景園d區33棟18.19
4、清泉街道 云岡區清泉街街道辦事處(云岡區泉旺路655號)
5、平勝路街道 安慶里社區安福里社區;安寧里社區安馨里社區
6、西韓嶺鄉 西韓嶺鄉勞動保障所西韓嶺村村委會;馬辛莊村委會北村村委會
7、口泉鄉 口泉鄉政府便民服務中心
8、平旺鄉 平旺鄉政府便民服務中心平旺村村委會;三井村村委
初三歷史重點知識點考點總結人教版 初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資料篇二“秦王掃六合”
一、秦統一六國和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滅六國時間: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3.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目的:為了加強統治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最高統治者是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
(3)地方推行郡縣制度。(縣制起源于商鞅變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使用圓開方孔銅錢)、度量衡。
3.文化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文字)
4.思想上:焚書坑儒。
5.軍事上:反擊匈奴,北筑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6.秦統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大一統的漢朝
1.漢武帝的大一統具體措施:
(1)政治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統治地位由此確立。
(3)軍事上:對匈奴展開多次大規模的反擊戰,基本解除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4)經濟上: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
2.張騫兩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聯絡大月氏人夾擊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護的設置: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絲綢之路: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往西亞,再往歐洲,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作用: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的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對促進漢朝的興盛產生積極的作用。
初三歷史重點知識點考點總結人教版 初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資料篇三
第一部分
1、人類發展的五種社會形態:
a、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人類社會平等,共同勞動,平均分配(平等關系)。
b、奴隸社會:奴隸和奴隸主是兩大對立的階級(占有關系)
c、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是兩大主要的階級(租佃關系)
d、資本主義社會: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雇傭關系)
e、共產主義社會:無對立階級(平等關系)
2、歷史上曾在伊拉克這一地區創造高度文明的國家是古巴比倫王國,它是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建立的,在兩河流域還誕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3、印度的種姓制度在現實生活中對剎帝利最有利
4、與古印度有關的文明:種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數字
5、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實質一樣:都是奴隸制文明
6、為后世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礎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歐洲字母文字的淵源是腓尼基字母。
第二部分
7、我們今天使用的紀年方式是從耶穌出生這年算起的。
8、古代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他們較早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
9、、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西漢)、印刷術(隋唐)、火藥(唐朝)、指南針(北宋)
10、從發源地來看,古代希臘文明不同于亞非文明,它是以海洋為中心的。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曾經在公元前6世紀建立奴隸制共和國的國家有雅典和古羅馬。
11、《漢謨拉比法典》地位、目的、影響: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制定者:漢謨拉比;
目的:維護奴隸主貴族的權利;
影響:留給人類寶貴遺產,表明法制傳統源遠流長。
12、雅典奴隸制發展頂峰的時間、執政者、最高權力機構、可以參政議政的人:
時間: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
人物: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隨之發展到高峰。
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
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參加政治的權力。(古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
13、羅馬《十二銅表法》的地位:
《十二銅表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萬民法、經濟法,以及眾多的法律概念,它們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
14、封君與封臣制度發展的概況、內容、意義:
時間:8世紀開始
內容:法拉克王國對土地分封的形式進行了改革,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
意義:11世紀時,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歐洲普遍存在。
15、封君與封臣的關系:
①封臣對封君要忠誠,在封君需要的時候,無償地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錢等。
②封君對封臣也有義務,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榮譽、人身和財產安全;當封臣受到外來攻擊時,封君必須提供保護。
意義:封君與封臣有著嚴格的等級性,而且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帶有一定的契約意義。
16、《羅馬民法大全》出現時期、包含內容、歷史地位或意義:
52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又編成《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以上四部統稱《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
第三部分
16、大化改新出現的時間、意義:
從646年開始,日本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意義:日本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17、阿拉伯文化包含的主要內容:
(1)設立“智慧宮”,集科學院、圖書館、翻譯館于一體。
(2)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我們現在常用的“阿拉伯數字”。
(3)完整的代數學是阿拉伯人創造的。
(4)阿拉伯人著的《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醫學領域的經典。
(5)阿拉伯文學《天方夜譚》
18、羅馬歷史發展線索簡表:
羅馬城(前8世紀)→羅馬共和國(前509年)→稱霸地中海(前2世紀)→羅馬帝國(前27年)→帝國分裂(395年)→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
19、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
給東方人民帶來災難;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加強了東西方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
20、對歷史上的征服(戰爭)和反侵略斗爭的認識:
歷史上的征服戰爭一方面充滿暴力,給被征服地區人民帶來了災難;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不同文明間的交流。
反侵略斗爭維護了被侵略國家的利益和尊嚴,是正義的。
21、公歷的緣起:我們今天使用的公歷,是古代羅馬人創設的。羅馬的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儒略歷”。“儒略歷”是今天公歷的基礎。
上一篇:行政人員轉正申請 行政轉正申請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