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九月,韓信按照和漢王劉邦劉邦事先的部署,在平定魏、趙等地后,率兵東進,準備攻打齊國。當韓信重兵壓進齊國邊境時,儒生酈食其向漢王劉邦進言說:“我可以說服齊王投降,使我們不損兵將財力而取。”劉邦便派他出使。
酈食其來到齊國,先給齊王分析了當前局勢,竭力吹捧漢王劉邦如此會用人,文有張良、蕭何出謀劃策,武有韓信足智多謀,曹參、樊噲、灌嬰等勇猛善戰大將,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接著他又一觀星之術,闡述項羽必敗,漢王必勝。說的是齊王田廣亂了心機,不知如何是好。
齊王田廣聽從酈食其的勸說,依然猶豫不決,酈食其道:“韓信大將軍已率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而漢王劉邦、樊噲等率大軍正圍困項羽,戰局對你十分不利決定齊國的命運在齊王你一念之差,戰!你必然遭受幾十萬生靈涂炭,國力損失慘重,最后必然失敗而告終。”齊王心動,欲背楚降漢。
韓信得到消息,準備撤軍。這時候,范陽說客蒯通前來拜見韓信。他對韓信說:“將軍奉漢王之命去攻齊,今漢王又暗中派人前去勸降,既無漢王命令,將軍怎能按兵不動呢?再說酈食其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說降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而將軍數萬人馬征戰一年,才攻下趙國五十多座城池。你一個堂堂大將軍,還不及一個白面書生嗎?若讓酈食其得手,漢王眼里你就不如酈食其了”一席話使韓信下了最后的決心,于是下令大軍渡河,繼續向齊地迸發。
齊王田廣聽從酈食其勸降之后,對韓信的行動毫無戒備,天天同酈食其飲酒作樂。公元前204年10月,韓信率大軍突襲齊國在歷下的守軍,直逼齊國都城臨淄。齊王田廣以為受了酈食其的欺騙,一怒之下將其烹死。后忙領兵逃到高密,同時派人向項羽求援。項羽聞訊,立即派大將龍且率軍二十萬,與齊王會合,組成聯軍,迎戰韓信。
龍且手下謀士獻計說:“漢軍長途奔襲,遠斗窮戰,銳不可擋;齊軍在本土作戰,牽掛家室,容易潰散。因此,最好的辦法深溝高壘,暫時不與漢軍交戰。這樣,便會穩定人心。那些已丟失了城邑的人知道齊王仍在抵抗,楚王又派來了救兵,他們就會紛紛起兵反攻韓信。漢軍處處受敵,給養斷絕,定會不戰自退。”
龍且聽后卻不以為然,心中早有算盤:此番率軍前來,名為救齊,實則是想趁機奪占齊地。他對其心腹說:“我軍此番前來是為了救齊,如漢軍不戰而降,我還有什么功勞呢?現在我戰而勝之,齊國大半疆土豈不唾手可得?”
十一月,齊、楚聯軍與漢軍夾濰水對陣。
韓信率軍來到前線,仔細觀察了戰場地形之后,一天夜里,下令:戰區將士務必連夜趕裝一萬多個沙袋,在濰水上游壘壩,將河塞流。眾將士不敢違背軍令,積極落實。拂曉時分,韓信命灌嬰在濰水上游壘壩河塞流之處,以待時機扒開缺口,自己親引兵經斷流的濰河淺水地帶攻擊齊楚聯軍。
兩軍交鋒,各顯神勇,齊楚聯軍大將龍且,求勝心切,是越戰越猛,韓信仿佛難于招架,急率兵潰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河進擊。
龍且率楚軍渡過雍河不到四分之一,相當聯軍還在河道里,韓信眾多將士突然起鼓,鼓聲響徹整個河道,上游漢軍聞鼓聲,立即掘開沙袋放水,把龍且軍一分三處,滔滔河水,飛流直下,被沒入水中的聯軍勇士們,有勁使不上,一個個掙扎著,叫喊著,順水而下,喪命于河流之中。而過河的將士驚慌失措,龍且還沒來得及修整卻被韓信乘勢反擊,陷于困窘之中。未過河的東岸齊、楚軍將士,一看聯軍中計,不知所措,隔河望不得援助,焦急之中,突然有漢軍襲來,似乎毫無防備,就被上游過河的漢軍將士,砍殺的暈頭轉向,不戰而潰。經過三天三夜激戰,渡過河的齊、楚軍被打的四零五三,龍且這才明白,原來韓信退兵是誘敵深入,只好拼死而戰,然韓信令部下分而食之,無力反擊,被死死困住,難以脫身,結果被韓信生擒斬殺。
齊王田廣得到龍且戰敗被斬殺,知道大勢已去,急忙率領殘部向東逃亡。韓信斬殺龍且后,率軍渡過濰河,奮力追擊。追至城陽將齊王田廣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