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母親帶著對我們的無限眷戀離我們而去,雖然我們姐妹幾個千方百計地陪伴在父親左右,但仍驅不走他心中的悲哀與寂寞。我知道,那是因為母親。
回憶過去,母親在世的日子是我們全家最快樂的時光。忙于工作的我們下班回家早已是夕陽西下,見我們回來,母親端出早已準備好的晚飯,一家人坐在小院里結滿累累果實的葡萄架下,有說有笑地吃著晚飯,輕松愉快之中,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與母親一起做完家務后,我們就各自鉆進自己的小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母親和父親,則會在自己房間里小聲地拉著家常。母親絮絮叨叨地說著,父親耐心地傾聽著,時不時會心地一笑。這樣的日子似乎平淡如水,波瀾不驚,令我們習以為常。而直到我們看到了母親離世后父親的寂寞與悲哀,我才體會到這種相濡以沫的平實生活的珍貴。因為那個時候,被瓊瑤的哭哭鬧鬧的愛情言情弄得神魂顛倒的我自以為書上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像父母這種平淡如水的感情離真正的愛情相去甚遠,直到無情的病魔帶走了母親,父親在一夜之間須發(fā)皆白,我才意識到母親和父親的愛情與那些書上的愛情一樣,同樣感天動地。
記得母親剛去世的時候,作為小女兒的我,放下手頭的工作,回老家與姐姐們一起陪伴了父親一個多月。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們一家人很少說話,失去母親的悲痛彌漫了家中的每一個角落。面對我們的關懷和問候,父親一聲不響,只是坐在母親親手植的葡萄樹下抽悶煙。我的假期還未到,父親就催我趕快返回單位,并說讓我們姐妹幾個不要擔心,他還能撐得住,并叮囑我回到單位后好好工作,切不可因為牽掛他而耽誤工作。父親的話,讓我蓄在眼眶中的淚水一瀉而下,此時此刻,最需要安慰的人是他,而他卻強忍著悲痛來叮囑我。忽然之間,我覺得一向能說會道的我,竟然不知道該對父親說什么。
回到單位后,我開始變得非常地戀家,不為別的,就為了寂寞而悲哀的父親。以前,一個人生活在幾千里外的單位,活得瀟灑自如,無憂無慮,而現(xiàn)在,家仿佛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我,使得我不顧長途話費的昂貴,一個星期打幾次電話回家問候父親。
而電話中的父親,也變得特別地愛嘮叨,我知道,這是父親失去母親后一個人在家獨居寂寞的緣故。于是,我除了增加打電話問候父親的次數(shù)外,還打電話給在家鄉(xiāng)的幾個姐姐,讓他們有事沒事去父親那里坐坐,與父親拉拉家常,試著做父親忠實的聽眾,減輕父親心中的痛苦與寂寞。
想想以前在家的時候,被寵壞了的我曾經(jīng)對父母的嘮叨很是不耐煩,煩透了的時候就對著父母大光其火,而現(xiàn)在就是想聽母親的嘮叨也沒有機會了。所以,每次回家我都特別珍惜父親的嘮叨。坐在老屋暖暖的炕頭上,懷著極大的熱情與耐心,聽父親聊一些陳谷子爛芝麻的舊事,雖然在我看來這些話題未免瑣碎、零亂,但我還是感到特別地親切,特別地溫暖,這種感覺,是漂泊在外十幾年的我所難以感受的。交談當中,偶爾來了興致,我也會與父親講一些自己的事,大多數(shù)時間,我只是爬在溫暖的炕上靜靜地聽父親興致勃勃地講。父親似乎對此樂此不疲,他不厭其煩地對我講一些他年輕時的“輝煌”故事,以及與母親的一些趣事,其實,這些事,以前父親多次給我講過,但我還是裝做很感興趣似的傾聽著。因為在這些已逝去多年的舊事里,有父親曾經(jīng)的青春和愛情。
通過我和姐姐們不懈的努力,3年后的今天,愛嘮叨的父親在我們這些耐心傾聽的觀眾的關懷下,終于走出了喪偶的陰影,在性情得到了改變的同時,慢慢地變得愛說話了,心情和身體也好了許多。
父親狀況的好轉令我那顆懸著心終于落了地。欣慰之余我想,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在對待親情的態(tài)度上存在著誤區(qū),只知道給自己所愛的人提供物質上的幫助,并沒有意識到他們也需示精神上的幫助,因而常常意識不到傾聽的重要性,而當意識到的時候,也許命運已經(jīng)剝奪了我們傾聽的權利,所以,趁你還能為自己最親愛的人做點事情的時候,不妨努力去做。
當他們需要你時,不要吝嗇,耐下心來傾聽他們的心聲,而你只需付出一點點耐心,就可以得到溫情的回報。許多時候,你的親人需要的并不多,只是希望你當一名普通的聽眾而已。為了你愛著的人,不妨做一名聽眾,讓他們在自己娓娓的訴說中得到內心的解脫與宣泄,從而卸下心靈的重負,得到身心的舒暢與安寧。而對你來說,能使自己的親人重綻笑臉,還有什么比這更幸福的事呢?
上一篇:再安心地愛一回
下一篇:凄美愛情故事:風雪中的那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