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蹉跎,光陰回到百年前,平淡的鄉村生活著弟兄五個,大哥率真樸實,富有文化,少時苦學求知,成為一代名師。其他四個,熱愛勞動,及早踏入農村,勤奮苦干,扎根田園。今天在此我們共同回味老大的獨特生活。回味戰火中的逍遙客。
幼時愛學,一個自幼苦學之人,不可多見,家中父老花錢請來教書先生,在家授課。天資聰明,故而十二歲便學有所成,超過了教書先生,先生告別離去,又引領博學之客,教書不到一載,便自辭告退。十三學有所成,名揚鄉里。十五歲便在家鄉育才,做起教書先生。國家衰亡,戰火四起,驟然而至,防不勝防。便率領學子,四處漂泊,躲離戰火。
戰火粉煙下,依然四處漂泊,不忘教學,多次與日本強敵擦肩而過,險些牢入敵口。險象紛生之時,躲在山溝田野,日夜蹉跎。顛簸流離數年,終于迎來勝利的那一刻。他四十多了,日本終于滾出中國。然而紛爭四起,內戰爆發。他回到家鄉,開始自己的教學生涯,不肯放松自己的每一刻。五十多了,終于停止了戰火,可以安心教育孩子了。
六零年后,家鄉大水泛濫,家鄉一片蹉跎。已經在家鄉上班的爺爺不得不領著三個較大的孩子步行到南方要飯,老爺爺在家照顧幾個年幼的孩子。光陰四載轉瞬即過。家鄉穩定,自己的孩子回來了,再也不能到鄉政府做鄉長了,在家一起務農了。他沒有為己向國家提出任何要求,爺爺也放棄了自己的為官生涯,陪同自己的老人孩子一起生活,快樂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
人生總將過去,他七十三歲,終于要和昌瓊說拜拜了。他去了,他沒有給國家提出任何要求,沒有向父老鄉親提出任何請求。他瀟灑的走了,今天作為他的子孫,我要要用文筆紀錄他生命中的每一刻。要寫下他光輝燦爛的一生。要讓每一個人都能了解他,感激他。戰火中的逍遙客。時刻銘記他生命中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