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6年,本來繁華一世的大唐帝國陷入了危機,朝綱敗亂,天子任用奸臣,導致了中國歷史上有著極大影響的叛亂——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聽信奸佞小人邊令誠之言,以兩軍交戰(zhàn)不利,戰(zhàn)敗棄地之罪將高仙芝、封常清正法,至此大唐軍隊一蹶不振,玄宗重新任命大將哥舒翰領(lǐng)重兵駐扎潼關(guān),潼關(guān)是京城長安的門戶,形勢險要,地形狹窄,若潼關(guān)失守,大唐江山就會面臨強大的危機。叛將崔乾佑帶兵攻打潼關(guān),屢屢攻不下來,一直持續(xù)了半年,都未進入潼關(guān),崔乾佑正想著如何攻入潼關(guān),卻不想唐王朝內(nèi)部出現(xiàn)了矛盾,哥舒翰主張堅守潼關(guān),大將郭子儀、李光弼也是要求出兵北上,要潼關(guān)守軍不要出關(guān),郭、李二將帶兵直搗叛將安祿山老巢范陽,唐玄宗知道潼關(guān)外的叛軍已經(jīng)是不堪一擊,哥舒翰卻一直按兵不動,怕失去殲滅叛軍的大好時機,加上宰相楊國忠的屢屢讒言,要求哥舒翰趕緊出兵潼關(guān)消滅叛軍,令使者接二連三的到潼關(guān)宣讀圣旨,下令哥舒翰出兵潼關(guān)與叛軍決戰(zhàn)。
哥舒翰在朝中與楊國忠素來不和,并且極其憎惡楊家人在朝中的所作所為,料定必定是楊國忠在皇上面前要求出兵潼關(guān),心中雖然不愿出兵,但知道出兵潼關(guān)沒甚好處,但又不敢違抗圣旨,只得痛哭一場,帶兵出潼關(guān),唐軍一出潼關(guān),就被崔乾佑的精銳打的一敗涂地,叛軍在靈寶西面的山谷里早就布好埋伏,將二十萬唐軍打的幾乎全軍覆沒,二十萬軍隊只剩下八千,潼關(guān)頓時失守,哥舒翰也被俘虜,一些長安的官員和士兵紛紛逃走,繁盛一時的盛唐頓時走入了衰弱。
唐玄宗感到了危機的到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這些名將被殺被俘,再也找不出軍事將領(lǐng)指揮作戰(zhàn),只得找楊國忠商量對策,楊國忠知道潼關(guān)被破,留在長安已經(jīng)沒有生路,便勸玄宗逃往蜀地。
當晚,唐玄宗、楊國忠?guī)е鴹钯F妃和一批皇子皇孫,在大將陳玄禮和禁衛(wèi)軍的保護下悄悄地打開城門,逃出長安。
在路上逃亡多日,眾軍士已經(jīng)是疲憊不堪,唐玄宗后悔萬分,口中說道:“悔不該聽邊令誠之言,錯殺高仙芝與封常清,高、封一死,如失去二臂,此番可如何是好。”
楊貴妃露出雪白的手臂,拿出錦帕將玄宗額頭上的汗水拭去,安慰道:“三郎不必太過于傷心,高仙芝、封常清兩位將軍有功有過,陛下對二人已是皇恩浩蕩了,如今二人已死,陛下就不必太內(nèi)疚,說起來也是邊令誠的阿諛奉承惹的禍。”
唐玄宗聽了愛妃的安慰,不禁心中稍松口氣,說道:“玉環(huán)有所不知,這二人在朕掌控江山之時,立下了汗馬功勞,就連哥舒翰也是大唐不可多得的將才,是朕失策了。”
楊國忠見此時已經(jīng)是軍心不穩(wěn),知道眾人對自己已經(jīng)是恨之入骨了,看了陳玄禮一眼,陳玄禮恰巧放眼過來,二人對視一眼,但見陳玄禮滿臉漆黑,連日的奔波作戰(zhàn)已經(jīng)疲憊不堪,從那雙犀利的眼神中能看出對自己的憎恨,楊國忠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對玄宗說道:“陛下,等我們到了蜀地,便可放心地住下,叛軍一時不會攻到那里。”
唐玄宗、楊貴妃、高力士、陳玄禮四人一齊望著楊國忠,似乎要聽其接下來要說什么。
楊國忠接著說:“等我們到了咸陽,先找地方安頓下來,讓當?shù)匕傩账蛠硎澄铮瘸燥栔缶统霭l(fā)。”
唐玄宗點了點頭,說道:“只能這樣了,通知咸陽的縣令送來食物讓我等食用。”于是派了個宦官前去報信。
到了咸陽,唐玄宗一行人走了半天也不見一個人,楊貴妃奇道:“怎么一個人都沒有,陛下不是已經(jīng)派人傳達咸陽的縣令了么?”眾人都是奇怪。
眾人一連走了半天,也沒有人給他們送飯,眾軍士已經(jīng)是餓的腰都直不起來了,楊貴妃也是臉色霎紅,楊國忠突然看到眾軍士紛紛挺矛持劍朝自己走來,心下大駭,卻在這時一個太監(jiān)叫了一聲,隨后幾個老百姓端著食物走向眾人這邊。
玄宗與貴妃大喜,那些皇子皇孫欣喜若狂,紛紛擁了上去,見百姓手里端的并非美味佳肴,而是一點高粱勃勃,不禁都是大失所望,在宮中他們養(yǎng)尊處優(yōu)慣了,哪吃過這些,但此時已經(jīng)餓得精疲力盡,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也不管有沒有碗筷,用手撈著就吃,片刻就吃得精光。
唐玄宗勉強地吃了幾口高粱勃勃,眼中直流眼淚,有個老人走上前去,說道:“安祿山想要造反已經(jīng)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么多年來,有人向朝廷告發(fā),不是被關(guān)就是被殺,陛下周圍的大臣,知只會溜須拍馬,往往邊關(guān)告急都會被壓下去,這外面的情況,陛下又怎么會知道呢,拱門太深,陛下也聽不到,我們老百姓可是早就知道會有這么一天,若不是走到今天這步田地,我們又怎么能見到陛下呢。”
唐玄宗頓時哽咽了:“都是朕大意了,如今已是悔之晚矣。”
這樣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馬嵬驛,眾軍士已經(jīng)是又餓又疲勞,實在忍不住了,都是心中有氣,本來好好的長安呆不住,弄得現(xiàn)如今到處流亡,受盡了辛苦,追其根由,罪責全算在楊國忠頭山上。
楊國忠正在馬上,突然前面過來二十幾個吐蕃使者模樣的人攔住了楊國忠的馬,向楊國忠開口要糧,楊國忠還未反應過來,未及答話,但聽周圍軍士已經(jīng)嚷了起來:“楊國忠造反了!”
嚷聲似山崩地裂,登時亂箭朝楊國忠射來,楊國忠欲催馬逃走,身上已經(jīng)中箭,被幾名軍士趕上前,亂刀齊出,將其人頭看下。
眾軍士殺了楊國忠,情緒激昂,登時一齊將唐玄宗的驛館包圍了起來,唐玄宗聽到外面亂哄哄的,問身邊人怎么回事,有人回答眾軍士將宰相楊國忠殺了,玄宗大驚,拄著拐杖走出驛館門外,不得不安慰眾軍士,讓將士們回營休息。
眾軍士不聽玄宗的話,還是嚷聲一片,玄宗命高力士找到陳玄禮,問道:“眾軍士為何還不散去?”陳玄禮說道“楊國忠謀反,貴妃也不能活了。”
玄宗大怒:“楊國忠造反,貴妃在內(nèi)宮,怎么會知道外面發(fā)生的事情,你們分明是逼宮。”
陳玄禮抽劍在手,長嘯一聲,對眾軍士喊道:“都不要吵了,楊國忠謀反已遭誅殺,此事跟貴妃無關(guān),都給我速速退去。”
一名將校說道:“貴妃不死,不足以平眾人之憤,還請陛下清君側(cè),殺貴妃以安軍心。”
玄宗氣的不斷咳嗽,高力士連忙與陳玄禮低語多時,片刻,陳玄禮點了點頭,二人一齊在玄宗面前跪下,說道:“還請陛下賜貴妃一死,以安軍心。”
玄宗見高力士與陳玄禮二人也要求殺貴妃,起初大怒,轉(zhuǎn)念一想,二人必定已商量好計策,只等自己下令,于是忍住淚聲,傳令:“傳朕口諭,賜貴妃歸天!”說完已經(jīng)是泣不成聲,頓時昏厥。
于是在館驛旁的佛堂中,楊貴妃一身素裝打扮,聽著佛堂外眾軍士的吵嚷之聲,眼含淚水,望著玄宗所賜的白綾,眼中閃現(xiàn)出二人的愛情經(jīng)歷,雙眼一閉,自縊。
“貴妃歸天了,貴妃歸天了!”傳遍眾軍士耳邊,眾軍士無不歡喜。
楊貴妃真的死了么,高力士和陳玄禮到底商量了什么對策,其實玄宗心中明白,玉環(huán)其實并沒有死,只是到了她該去的地方,幾千年過去,為何直到現(xiàn)在,楊貴妃的墓卻在日本,一代佳人香消玉殞,卻是不見尸體,真的去蓬萊仙山了么,或許真的在現(xiàn)今日本的山口縣久津,大概是當年的日本遣唐使提供的路線,可能死的不是楊貴妃,只是一個跟貴妃長得很像的一名侍女,貴妃已經(jīng)到了蓬萊山,這和她的一生都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究竟如何,只是給后人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疑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