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馱圣物的驢子》是法國寓言作家拉·封丹的代表作,說是一頭驢子第一天被牧師派去馱圣物,見到教徒們頂禮膜拜,匍匐在地,于是乎飄飄欲仙。第二天,牧師派它去拉磨,這頭陶醉在昨日尊貴里的驢子自然不肯順從,于是乎招來主人一頓鞭笞,好一頓驢嚎。
兒子幼年時聽了這則寓言,覺得驢子很傻:“別忘了你是頭驢子!”其實,人世間混淆了自己和圣物關系的“驢子”不少:有權時趾高氣揚頤指氣使,無權時心灰意冷低聲下氣;在位時門庭若市不可一世,退位后門可羅雀精神沮喪……悲夫,驢子是驢子,圣物是圣物,怎么孩子都明白的事理,大人還犯糊涂呢?
其實不然,這馱圣物就像抽大煙,會上癮的。人生在世,誰不想風光榮耀?更何況四方來拜,八面來朝,所得到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愉悅,衣食住行樣樣不缺,會來事的還會奉上大把大把的票子。過慣了這等日子自然害怕失落,即使明白驢子是驢子,圣物是圣物,他也會今日權柄在,便把令來行,多馱一時是一時,多馱一日是一日。
話說回來,畢竟驢子是驢子,圣物是圣物,不管你馱的是什么,都不屬于驢身上的物件。因而,不管你馱得有多久,總有被卸下圣物的那一天。那時候,你只擁有你自己:你的體格,你的嗜好,你的技藝,你的品性和思想,它們和你的生命同在,精神和技藝方面的成就甚至永生。馱圣物的日子,不過是你一段經常泛起浪花的陳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