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小時候家里很窮,全靠給人扛長工、打短工過日子。他結交了三個窮兄弟:張二、王三、李四。兄弟四人中朱元璋是老大,大家都叫他大哥。
這天清晨,他們在莊稼地里鋤草,到了吃早飯的時候,東家送來一罐豆粥放在地頭就走了。誰知等到兄弟四人鋤到地頭,看見一只狐貍把頭伸進罐里正在吃豆粥。朱元璋揮舞鋤頭打狐貍,狐貍被嚇跑了,瓦罐也被打破了,豆粥撒了一地。沒有辦法,他們三人只好把撒在地上的豆子檢起來吃了。幾粒豆子怎么能填飽幾個人的肚子?眾兄弟都說朱元璋肚腸大,爭著把少得可憐的豆子讓給大哥吃。朱元璋非常感動,激動地對眾兄弟發下宏誓大愿:將來一定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后來,朱元璋打下了江山,在南京城當上了洪武皇帝。三位窮兄弟知道后,激動得幾夜合不上眼。他們高高興興來到南京城,暫時住進客棧,想有機會找朱元璋弄個事兒干干。
張二自告奮勇,第一個來找朱元璋。他在午朝門外炸炸呼呼地讓人向里通報:幼時的結拜兄弟前來看望大哥。張二被人領到便殿里,一見朱元璋就大呼小叫:“大哥,想當年我們兄弟在南坡鋤草,餓得頭暈眼花……”這話讓朱元璋聽了很沒面子,貴為一國皇帝,咋能提起那段下賤的歷史?沒等張二說完,朱元璋袍袖一甩,哼了一聲,手下人便把張二趕了出去。
第二天,王三說,昨天二哥去碰了一鼻子灰,一定是二哥話沒有說清楚,我就不信大哥會忘了咱們兄弟的情分!說著就小心翼翼地也來到午朝門外,讓人們向里通報:同鄉友人前來拜見皇帝。朱元璋又在便殿里召見王三,王三陪著笑臉,恭恭敬敬地對朱元璋說:“大哥,我二哥說你忘了兄弟們,難道你真的就不記得兄弟們在南坡揀豆子的事嗎?……”朱元璋聽得滿臉通紅,渾身不自在。他把身子一扭,背朝著王三。手下人一見,也把王三趕出宮來。
第三天,李四要二位哥哥不要煩惱,說讓自己再去碰碰運氣。他穿戴整齊、斯斯文文地站在午朝門外,讓人向里通報:從小在一起打拼的老友前來求見圣上。李四被人帶進便殿見到朱元璋后,先向朱元璋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朱元璋滿臉堆笑,客氣地讓他坐下。李四沒有坐下,站在地上繼續說道:“萬歲爺,您可記得相當年咱們兄弟四人,南征北戰、東擋西闖的事兒嗎?”朱元璋又一次讓他坐下,并點點頭說:“愿聞其詳。”
李四還是沒有坐下,仍舊站著對朱元璋侃侃而談:“想當年,咱們兄弟四人保苗王、除(鋤)草王、打破罐州(粥)城,趕走胡(狐)元帥,活捉竇(豆)將軍,除盡草王子孫,方得勝而歸。那情景至今想起來,真是讓人懷念!”
朱元璋聽了心里快活得像熨斗兒燙似地哈哈大笑。他又憶起當年扛長工的苦日子,想起弟兄們對自己的好處,也記得自己當年說過“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話,連忙讓人喚來還在客店里傻等的張二、王三,設宴款待舊時的窮兄弟們。
宴席上,朱元璋推說自己才打下江山,事兒忒多,也沒有顧上招呼兄弟們。現在江山已經穩固,既然弟兄們找來,就是有事求助大哥,大哥一定幫忙。
那兄弟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推我讓誰都不肯先說。最后還是李四腦子活泛,他紅著臉說,眼見元朝官吏兇惡腐敗,不管百姓死活,自己想給老百姓辦點事兒,讓大哥大小隨便給弄個官兒當當,也好為咱老百姓做主。朱元璋看了看李四,當即封他為七品知縣。李四有點發怵地說:“我當知縣鎮不住人咋辦?”朱元璋拿出一塊大方木說:“鎮不住人時,你可把方木在公案上猛地一拍,人們又驚又怕,事情就好辦了。”李四求皇上給這方木起個名字,朱元璋說,就叫它驚堂木吧。李四高高興興地把方木揣在懷里。
問到王三,王三吭吭哧哧地說:“我想出家當和尚,走遍天下,云游四方。只是出門在外,人地生疏,引不起人們注意,吃住不方便咋辦?”朱元璋笑著交給王三一樣東西說,你拿上這物件兒,到有人的地方敲著,嘴里唱著:“乒乒乓、來化緣,或化米、或化面,或化銀子或化錢。”云游天下時自然吃住不愁。王三問這東西叫什么名字?朱元璋說就叫它木魚吧。王三接過木魚,對朱元璋千恩萬謝。
最后只剩下張二了,張二想了半天才說自己想當個說書賣唱的,走鄉串鎮,逍遙自在。就是不知道在說書時,生啥辦法才能讓人們打起精神?朱元璋又拿起一塊小方木交給張二。張二連聲說自己不當知縣,不要驚堂木。朱元璋笑笑說,這不是驚堂木,是專供說書藝人用的木塊,當聽書的人想打瞌睡時,你用它在書案上重重一敲,人們馬上就驚醒過來,因此就叫它“醒木”吧。
從此,世上就有了驚堂木、木魚、醒木這三種皇帝欽奉的物件兒。張二、王三、李四兄弟三人高興得不得了,當著朱元璋的面擺弄著各自的寶貝玩意兒,“啪啪啪”、“乒乒乓”、“梆梆梆”地敲個不停。
朱元璋看著弟兄們的高興勁兒,心里也非常歡暢。他聽著木頭發出的震天響聲,心里猛然驚醒:自己略施恩惠,就換來三位弟兄的極大歡愉,想到一開始自己對張二、王三二位兄弟的態度,心里好不是滋味。自己對李四態度為什么就轉變呢?還不是李四會說好聽的奉承話,聽著入耳!自己貴為天子、君臨天下尚且如此,更何況普天之下之的蕓蕓眾生!他又想到當今朝中有多少巧舌如簧、善說奉承話的大臣?以后自己還能聽到利國利民的真話么?
從此以后,朱元璋洗心改面、更顯易轍,把別人奉承的話當成耳旁風,喜歡傾聽忠言直諫。他幾十年勵精圖治,身體力行,終于成了明朝一位大有作為的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