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匠教子
于鵬飛
侯存治(譯)
從前有一個鐵匠,他的兒子是個懶蛋,整日游手好閑,好吃懶做。鐵匠有勁干活的年月里,家中生活還過得去,可是他年邁力衰了,生活就顯得十分窮困。一次,鐵匠把老伴叫過來說道:
“我們真倒霉,養了個壞兒子,是個一無所長的懶漢。要是他再不學著干活,我們的家產就得讓他坐吃山空,他自己也得餓死。我和你年老體弱,應當讓他掙錢糊口了。從今天起就得著手教他。”
老伴愁緒滿腹,她深知兒子一個小錢也掙不著。她對兒子又溺愛,就給了他一個硬幣,說道:“出去找個地方過一天,晚上回家,把這錢交給你爹,就說是你自己掙來的。”
兒子依葫蘆畫瓢地按母親的意思辦了。父親接過他的錢,在手中揮動了幾下,又用鼻子聞了聞,就扔進了壁爐里,開口說道:
“這不是你親手掙的錢。”
次日,母親又給了兒子一個硬幣,囑咐道:
“出去吧,一整日別回來,多跑跑逛逛,晚上回來就疲倦了。這樣你爹就信以為真,認為錢確實是你自己掙的了。”
兒子又遵囑行事,晚間回來,把錢遞給了父親。父親接過來,又揮動了幾下,接著扔進了壁爐里。老爹說:
“你又騙我來了,這錢絕不是你親手掙的。”
老母親明白了,溺愛兒子是無濟于事的。老爹扔錢時,孩子臉上的肌肉紋絲不動,因為他不知道掙錢是多么艱難。于是對兒子說道:
“你爹是騙不了的,你明白嗎?別讓他生氣了,找個地方干活去,學點手藝。不管掙幾個錢,都要交給你爹。讓他知道,你能自食其力。”
事情就這樣決定了。兒子走了一星期,不知去向。他幫人干家務,又幫人下地干活。一會兒向這個師傅學手藝,一會兒又向另一個師傅學技術。就這樣掙了一把錢,帶回家來交給了父親。老父親把錢從一只手倒向另一只手,聞了聞,就又把錢扔進了壁爐。
“我不相信這些錢是你掙的。”
兒子感到十分委屈,于是一頭撲進了壁爐,從灼熱的爐火中,一個一個地把那些錢幣掏了出來,并大聲嚷道:
“你干什么!為了掙這些錢,我從早到晚干了一星期的活兒,可你拿它們不當回事兒,就扔進了爐子里。”
父親看了看兒子,笑了:
“現在我真相信了,這才是你自己掙的錢,也知道這錢來得不易。別人給你的錢,你是毫不可惜的,可為了自己掙的錢,就一頭扎進火里去。我再不會為自己的兒子感到羞恥了。”
文中的鐵匠顯然是個智者,他將兒子推上了一條看似艱難實則前途無限光明的道路。輕輕地推掉父母為我們撐起的傘,去經受挫折,去接受風雨的洗禮,為明天鋪下一片陽光。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成為那石縫中的野草,成為懸崖上的松柏,成為風雨中的海燕,成為笑傲蒼天的雄鷹。(張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