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印度作家奈保爾的自傳,最近有熱心的出版社引進。他有一句經典名言:“如果我有時間,我可以去勾引女人和談點戀愛;如果我沒有時間,我就直接去找妓女。”套用一句網絡語言,他的這句話,可真是雷得人外焦里嫩啊!
奈保爾有個英國妻子帕特,有個南美情人瑪格麗特。他的妻子直到死去的那一天,都一直像個母親一樣照顧他,而他的情人則不折不撓地和他一起實驗任何可能的性技巧。瑪格麗特曾經為了到英國見他,在南美就開始和一個銀行家睡覺,睡了覺的錢就換路費,這樣一直和那個銀行家睡了很多天才能到英國,可見這個女人也是相當地愛奈保爾的。就這樣,他還不滿足,還要不時地去找妓女。因為人家說了,勾引女人談情說愛實在太麻煩,也實在太需要時間。如果他有需要,他會直接去找妓女,既簡單又直接,好處是完全不浪費時間。
這世上大概只有奈保爾之類的男人才可以如此灑脫。
而癡愛奈保爾半生的瑪格麗特,在奈保爾的妻子去世后并沒有嫁給他。因為他迅速地搞定了一個巴基斯坦女記者,并且在妻子去世3個月后,就與這名女記者喜結連理。
奈保爾主要在英國生活,準確地說,他并不是受印度的東方文化傳統長大的人。他的愛,由妻子負責;他的性,由情人負責。如果要解決強烈的欲望,就去找妓女,他把女人的功用分得清清楚楚。
而女人,尤其是東方女人,能把愛和性分得清清楚楚的,卻沒有幾個。
查理斯是毛姆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中的男主人公,這個傳說是以印象派畫家高更為原型,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畫家。他拋棄第一個妻子和孩子到陌生的城市,他令他的第二個情婦因為絕望而自殺。他的第三任同居女人,因為是對他毫無要求只懂得照顧他的土著女人,反而和他生活得很好。這里,其實可以理解為,他的第三任同居女人,充當了一個保姆和妓女的雙重角色。
奈保爾和查理斯,他們需要的女人其實都是保姆加妓女型的女人。
愛情對于男人來說,是他們生活中的小插曲,只不過是日常生活瑣事中的一種,而女人卻希望整天整夜地談戀愛。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的道理,果真放之四海而皆準。這樣的結果令每個女人都會灰心吧。到底我們還要不要相信愛情呢?到底我們要不要愛生命中才華橫溢的男人呢?
作家和畫家這兩種人,我稱他們為才子型男人或者文藝浪子,他們身邊永遠不會缺女人,也永遠有女人前仆后繼,而那些后來撲上去的女人則自欺欺人地相信,自己會成為他們身邊的最后一個。
查理斯說:“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有時間談戀愛。這是人性的一個弱點。我是個男人,有時候我需要一個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滿足,我就準備做別的事了……愛情是一種疾病。我對他們提出什么事業的助手、生活的伴侶這些要求非常討厭。”
不見得所有的才子型男人都是奈保爾和查理斯的范兒,但他們確實代表了相當一部分自詡為“才子”的男人的思想和心態:女人們,你們盡可以放馬過來愛我,但是,請在愛過我和滿足了我的肉體歡欲后,盡快離開吧,我的時間還要用來做其他事情。
因為《奮斗》而大紅大紫的作家石康則說:“男人有了錢,都是想買房子買車享受女人的,和女人費事地談戀愛,只有閑得沒事做的男人才會做。”
不得不承認,奈保爾和查理斯確實屬于有才華的男人,石康是不是真有才華還需要時間檢驗,但他們的觀點基本上如出一轍——只有閑得沒事做的男人才會費事地談戀愛。他們這等才子,人生中有太多重要過談戀愛的事情。可是作為他們身邊的女人想不被他們吸引又太難了,但愛上了他們,女人也不會有好下場。除非你變得和他們一樣,將性和愛分得明明白白。
可是有幾個女人有把性和愛分得清清楚楚的能耐呢?
如果不具有自我犧牲型人格,還是千萬別和才子談戀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