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憲是北宋一朝著名宦官,在宋神宗時期深受信任和重用。李憲在宋朝歷史上有著很大的影響,因為他是宋朝歷史上第一個以監軍起家,最終執掌兵權的太監。使得宦官漸漸的從后宮走上前朝,并逐步掌握大權。
大概是在宋仁宗皇佑年間,還是少年的李憲進入皇宮,開始了自己的太監生涯。最開始的時候,因為不懂規矩,經常受到責罵。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熟悉后宮的生存方式,學會察言觀色,溜須拍馬之后,李憲的日子好過起來。不久之后,更是憑借自己的聰慧補入內侍黃門,不久,又被提升為入內西頭供奉官。
宋英宗去世之后,宋神宗繼承皇位。那個時候,西夏國對大宋虎視眈眈,邊疆時常有西夏軍隊侵擾。熙寧三年,朝廷派韓絳經略陜西,開幕府于延安,防止西夏軍隊的侵襲。而這個時候,李憲也已經不再內宮,而是在韓絳幕下擔任走馬承受。
在此期間,韓絳的心腹大將種鄂率兵奇襲夏人占去的橫山寨。成功之后,又帶兵三萬人在此修筑羅兀城,又派都監趙璞、燕達修筑撫寧故城呰。早在之前,李憲就反對攻打橫山寨。后來寨子打下來之后,又反對分兵鎮守。不過當時他人微言輕,說的話根本不受重視。
果然不久之后,夏人率兵再次攻打,奪回城池。韓絳和種鄂都被降職責罰,只有李憲因為當時的得當言論而受到宋神宗重用,派往河東路,在經略使趙禼幕下擔任走馬承受。
從開邊鎮回來之后,李憲吧誒宋神宗提為后苑勾當,這雖然只是個掌管苑囿、池沼、臺殿種藝的,但是卻是皇帝跟前的人,時常能見著皇帝的面。靠著這種天然優勢,李憲在宋神宗心中的印象更好,以至于后來對他多次委以重任。
大將王韶后來上奏請求收復河州、湟州的時候,李憲被宋神宗任命為監軍。河州收復后,因功升東染院使,干當御藥院。李憲后來又在牛精谷戰役中,攻下坷諾城,又為熙河路經略安撫司干當公事。
木征糾集董氈、鬼章的軍隊攻陷踏白城,圍困河州的時候,李憲正好在附近。他不僅奉命解了河州之圍,并且還領軍進至余川,又攻下了成人十多個域堡,迫使木征最后投降。戰后加任昭宣使,亮州防御使。回京后,任入內內侍省押班、干當皇城司。
熙寧八年,廣西經略使沈起妄殺無辜,引起民憤,最終造成百姓起義。宋神宗當即下令前往鎮壓,在此次行動中李憲計議秦鳳、熙河兩路邊事,并嚴令西北諸將皆聽李憲節度。這個時候。李憲在軍隊中的影響力已經很大了。起義被成功鎮壓后,宋神宗加封李憲為宣州觀察使、宣政使、入內副都使,又再升他為宣慶使。
李憲后來又在兼管國家財政之時,減去不必要開銷,使得國庫壓力減小。出色的表現,讓宋神宗大為贊賞。
在宋神宗前半段時間中,李憲掌軍權,受重用,成為一個掌有很大實權的太監。他本人在各大戰役中也有出色的表現,若是一直如此,李憲在歷史上應該能有不少贊譽。不過可惜的是,后來李憲在靈夏戰役中貽誤戰機,最終造成宋軍大敗,使得夏郭軍隊大舉入侵蘭州。此次戰役的失敗,使得李憲被降為宣慶使。
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繼位之后,改任李憲為永興軍路副都總管,提舉崇福宮。后來因為受到御史彈劾,降職為宣州觀察使、又再貶為右千午衛將軍,掛職在南京,住在陳州。晚年的不如意,讓李憲郁結難消,最終因病去世。
李憲去世的消息傳到朝堂之后,朝廷追贈他為武泰軍節度使,初始上謚號敏恪,后改為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