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閩侯大學城旁有家免費租書店。書店不大,陳設很一般,乍一看,很不起眼。可就是依靠這樣一家不起眼的書店,老板鐘昊的年收入過百萬元。
不賣書,還免費租書,他是怎么賺錢的,又靠什么盈利呢?
鐘昊也是在這個大學城念的大學。畢業(yè)后,他做過各種小生意,賣過各種商品,不過都經(jīng)營得十分慘淡。后來,鐘昊在大學城開了書店,賣各類雜志、書籍。
那時,書店生意不好,他常常依靠送贈品來吸引顧客,可每一次結果都很慘——白白送出許多贈品,但拿贈品的顧客卻沒幾個成為他的回頭客。
有一次,他又送出一堆贈品。朋友挖苦他:“你送出去的贈品,都不是別人想要的,他們之所以要,不過是貪小便宜罷了。哪會成為回頭客。”
鐘昊覺得朋友的話很在理,他意識到,經(jīng)營好書店,不是單純地靠送出一些贈品,就可以吸引到顧客回頭,顧客每次購買,都期待獲得與他的需求相關的產(chǎn)品或服務。所以,自己必須從顧客的需求出發(fā),從他們購買的本質(zhì)目的出發(fā),送給他們想要的、關心的贈品,從而吸引他們再回頭光顧自己的小店。
借助于這種“贈品思維”,鐘昊做了細致的分析。因為在大學城讀過書,他對閩侯大學城這一帶非常熟悉,且之前上大學時常見同學到處問哪里可以報某類培訓班,于是他決定:只提供幾個類別的專業(yè)培訓書籍,且全部免費租給顧客。
鐘昊的經(jīng)營方法很獨特。他店里的書,基本都是考研、雅思、托福、考公務員等必備的參考書,還有一些考試必備的教輔材料、往年考試的卷子。
鐘昊只租書不賣書,并且是完全免費把書租給大學城里的大學生。每個大學生只需交納50元押金,就可以拿走3本書;待3本書還回來,鐘昊就將50元押金退還給學生。
剛開始的大半年內(nèi),鐘昊完全是虧本經(jīng)營,一分錢不掙。可時間一久,書店就慢慢開始盈利了。
原來,鐘昊賺錢,書店只是他的一條“通道”——鐘昊敏銳地觀察到,每個大學生租書都很有針對性,如,考研的就專租考研的書,考雅思的就專租考雅思的書。大學生們曾經(jīng)租過哪些書、現(xiàn)在在租哪些書,鐘昊都非常系統(tǒng)地登記了下來。他細致地閱讀、分辨這些登記的信息,將那些有想上培訓班、強化班的學生名字統(tǒng)統(tǒng)打上記號。
與此同時,他經(jīng)常奔波于福州城內(nèi)的各種考研、雅思、托福和公務員培訓機構,并與它們建立了合作關系。
是的,鐘昊的賺錢模式,就是為培訓機構和大學生搭橋牽線,從中賺取招生提成。與普通的機構招生業(yè)務員相比,鐘昊的推銷更有說服力、更容易成功。原因很簡單,大學生們免費租看鐘昊的書,常與他交流,早已對他建立起信任感,所以鐘昊給他們介紹培訓班,成交率基本都在80%以上。而依靠大學生的相互傳播、相互介紹,來書店找鐘昊的人就越來越多。
這樣,發(fā)展到2016年,鐘昊的年收入已過百萬元。他說,他之所以能年入百萬,完全得益于他的“贈品思維”。
免費租書,也許對顧客來說,完全是有利可圖,但對鐘昊而言,卻是下的無形的餌,他用免費的餌,釣到有利的“魚”,因此,他很快就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