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虧)什么是明(平),什么是奸什么是忠,嬉笑怒罵路不平背彎人不躬。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桿子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盤的星。
這是《宰相劉羅鍋》主題曲的歌詞,用來形容劉墉還是比較貼切的。劉墉是大學(xué)士劉統(tǒng)勛長子,出身相門。劉羅鍋是他的一個外號,歷史上劉墉到底是不是駝背并不能明確肯定。
在正統(tǒng)的史料中無據(jù)可考,但是在雜文筆記中可以找到些許蹤跡。
據(jù)說當時參加科舉考試,殿試前十名的卷子都被遞到乾隆面前。擺在最上面的,赫然就是劉墉的試卷。但是當時乾隆想要提拔一位平民,劉墉出身相門不符合,所以最后與狀元失之交臂。
劉墉個子很高,常年讀書學(xué)習(xí),考中之后又處理各式各樣的工作,因此稍稍有些駝背,所以有了劉羅鍋的說法。嘉慶帝時期,經(jīng)常稱呼劉墉為劉駝子,也算是一個側(cè)面證據(jù)。
很多人因為《鐵齒銅牙紀曉嵐》的關(guān)系,將紀曉嵐定位很高,但這其中有誤會。真正歷史上與和珅等奸臣斗智斗勇的是劉墉,而非紀曉嵐。能力出眾而為人正直的劉墉,卻并不是書呆子,相反還特別會做人。
據(jù)說有一次乾隆召見劉墉,劉墉穿戴整齊的就入了宮。當時的人,大多數(shù)都喜歡留胡子。有可能是覺得留了胡子更有威嚴,也許是受儒家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思想的影響,劉墉自然也不例外。
長胡須很普遍,但是這一次劉墉去見乾隆卻因為這鬧出了個笑話。乾隆召見劉墉,自然是有要事相商。話說到一半,就看見一只虱子順著劉墉的衣領(lǐng)爬上去,一只爬到劉墉的胡須邊上,然后就不動了。
乾隆看見之后,笑了笑但是什么都沒有說。劉墉不知道乾隆在笑什么,當然也不可能多嘴詢問。
等到事情完了之后,劉墉回道家中。剛一回家,仆人就看見了趴在劉墉胡須上的虱子。這怎么也不是件體面的事,于是就詢問劉墉是否要把虱子捉走。
劉墉聽了仆人的話,這才知道方才乾隆為何會笑。他想了一會兒,搖頭說道:這虱子一直待在我的胡須上,方才皇上已經(jīng)看過了。這虱子是有福分的,千萬捉不得,順其自然便好。
別人都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到了劉墉這兒就成了宰相虱子殺不得了。
下一篇:雪山紅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