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半來說,從小生活環境好的家庭出來的女孩,不會在錢和得失上那么計較,不管成年后生活條件如何,對錢的態度大體不會差到哪兒去。她的身上會有發自內心的淡然,這是后天學不來的。
學來的優雅,終究會走樣,因為骨子里沒有這樣的東西。現學現賣,真的太難。所謂耳濡目染、熏陶,就是這么來的。
想起朋友的一件事:她出了本書,我為她高興,和她討論選什么封面可以代表她的風格;她說另一朋友開口就問版稅多少,出一本書要賺多少錢,不然不值。那問話讓她不舒服。
她說的那個朋友我也認識,從小好強,能干,家里大小事做主,很能體會生活的壓力。這本不是壞事,但對女人來說,錢上看得過重終究有些難看,我理解但不認同。
我比較傾向結交這樣的朋友:她們錢不多,但會生活,從不會為錢掙扎得很難看。別人穿幾千元的品牌時裝,她們穿一兩百元的棉麻衣服,清清爽爽,從不去比較,因為有底氣。和朋友喝茶時,她們會主動買單,小錢誰出都不會損失毫厘,姿態卻擺在那里。
我也不屬于有錢的類型,但有我的價值觀。錢不多,品位是否可以多些?多讀些書,書花不了什么錢,卻足以化妝你的眼神,讓內心寧靜。它解決不了生活的根本問題,卻能改變你對事物的看法,你可以跟別人不一樣。很多人每天有大量時間追趕劣質連續劇,卻沒時間看一本書,因為讀書得心靜。
從不羨慕別人拎一只幾千元的包、穿一件昂貴的衣物,我看的是她的表情是否從容?說話速度是否不急不緩?是否常帶著笑容?
良好女子可能心底從小有安全感,也常把人生看得淡然,不怕浪費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人民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結婚后隨夫遷居武漢,放棄了外企高薪,呆在家里寫寫東西。很多人覺得趁年輕,大干快上,她閑閑地就出了一本小說,還被出版社追討很久,換作別人,也許就想這么好掙的錢為啥不掙?可是,沒什么比她自己的節奏更重要。
她老說的話是:沒什么要花錢的地方啊。她不用昂貴化妝品,不喜歡逛商場,最愛的度假方式是回江西老家父母的老屋。她說父母給的教育是女人內心急不得,好命的女人都是輕輕緩緩的。
另一朋友,父母小富則安,家教就是女孩說話要慢,面帶笑容,多大錢辦多大事。她輕松地考上北大,輕松地畢業,沒猶豫就選擇了小城的一個研究所,人生沒什么大起大落。如今,住著帶院子的房子,種了一室花草,閑時聽唱片做蛋糕。浪費自己?她從不覺得可惜,她活得比很多女人好。
二十年同學聚會,她是最受男人歡迎的,是很多男人關于女人的最好回憶。女同學中動輒就是CEO、教授,她也沒什么感覺,一點不知羨慕,因為她們臉上全是掙扎、太過努力的痕跡。女人有了一點點刻意,終究是不太好看的。
很多人會說,這些女人站著說話不腰疼,沒承受生活壓力。但我真是見過太多衣食無憂、卻面目猙獰的女人。沒別的原因,她們欲望太多,要得太多,總在想總在掙扎。在自己的范圍內享受生活吧,沒了當下,如何有未來?
一個對得失和錢財看得太重的女人,要在看得見的地方花錢。我和朋友們卻有個原則,把錢花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偷著樂。出行在外,我會花錢住一個可心的旅館,卻不會去購物,別人旅游回來提著大包小包,而我有回憶。我們會為自己的熱愛買單,一次,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來演出,我花了一百元去買票,跑到遙遠的漢口看戲,目睹了茅威濤的風采。碰到好電影,一定虔誠地去影院,而不是僅僅看碟,那不一樣的。做任何事,只是一種態度,態度不同,讓你對待事物的方式也不同。
做個良好的女子,溫柔地對待自己,世上也會少了怨婦和急吼吼的女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