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有詩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由北南下,跨過仙霞關,進入福建。過去那雄關漫道,如今早已漸漸失去往日的喧嘩。在這險峻的群山之間,除了有早先開通的205國道連接外界,又有了京臺高速公路穿山跨坎,一路披靡而過;更有京福高鐵猶如白色長龍,呼嘯而來,灑脫而去。昔日人們的閉關自守,散漫悠閑之情全然不見了:建設新農村,實現城鎮化。政府采取措施,一些生活在群山峻嶺偏僻山區的鄉民搬遷到地勢平緩交通便利的鄉鎮。于是一個個嶄新的城鎮正在蓬勃興起。
隨著社會變革,科技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舊時的風土人情,鄉風民俗,在悄悄變化,有些祖傳手藝絕技,往日的風光,自然隨之光陰漸漸淡去......
仙霞雄關下的古鎮,便是入閩第一鎮。這里古跡斑斑,頗有遺風。古驛站舊碼頭,風水強盛。自古以來便是魚龍混雜聚集,豪杰無賴并存之地。自然,也就有了無數故事,和無數稀罕的人。某日,鎮上一班退休老人好事者們聚會閑聊,說古論今,興致勃發。有人告知:前些日子,木樨河畔的清荷水碓倒了,清荷碓的油坊被拆了,榨糖坊當作廢料賣了......有人還說,手藝人某某去世了,可惜其獨門絕技也就斷了;某某中風癱瘓了,一手好功夫竟沒有人傳承......于是,眾人不免蹉跎感嘆一番:人生苦短,日月如梭......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吾突發奇想,何不將身邊的這般熟悉故事與人物一一記下,留與后人,也算得是留下一番念想么?
于是,見人打聽,逢事必問,草草記下古鎮的一行風流人物。但恐自愚鈍,耳淺目短,見識微薄,難免掛一漏萬;又因眾所周知的緣故,唯恐所記人物或將李戴張冠,所記故事可因聯想失誤,便借助古書所云,特作申明:各位看官請勿對號入座。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倘有得罪,請多包涵。
仙霞關關隘有故事,這仙霞關下的古鎮更是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