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還童的故事
關注健康,珍愛生命,成了當今社會的關注熱點。為此,市電視臺開辦了一檔新欄目——大話養生。為了讓這檔節目更具說服力,欄目組領導決定在全市范圍內尋找高壽老人現場說法,講述自己的養生之道,以此啟世人重視養生。這個決定得到同仁的擁護,于是,一場高壽老人的搜尋活動就在全市緊鑼密鼓的展開了。
通過發文件,登告示,派人專訪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找到了一位老壽星。這就是位于南山腳下的大王鎮天留村的吳百翠。據當地人說,這吳百翠老人今年已百歲有余,但看上去只有六七十歲,而且頭發黑亮,滿口牙無一掉落,滿面紅光,步履矯健。人們都說她是返老還童了。
世上真有返老還童之人,而且恰恰就出在本市,這令欄目組的領導喜出望外。在他看來,如果讓吳百翠在電視臺露面,最具有說服力,這對提高節目的收視率無疑可以錦上添花。于是,他就派臺里年輕的記者小李去做一次專訪。以便盡快做好節目,和全市人見面。
接到任務,小李不敢怠慢,他做了充分準備。為了確保一次采訪成功,他還認真地草擬了采訪提綱。
這天,小李和攝像師乘專車來到大王鎮政府。鎮政府領導見是電視臺來訪,有點受寵若驚,一邊積極的準備發言稿,一邊安排最高規格的招待。在鎮長辦公室,楊鎮長一邊散煙倒水,一邊口若懸河的講述大王鎮這幾年的巨大變化。
小李見鎮長說個不停,就不好意思的打斷鎮他的話說:“實在對不起,我們今天來的目的是來進行專訪的,采訪對象是咱鎮天劉村的吳白翠老人,不知你們知不知道這個人?”
鎮長正講的興起,聽小李說不是采訪他們,有點掃興。不以為然的說道:“一個農村老人有什么事值得你們采訪的?”話一出口,他又覺得不妥,他很快轉了過來,忙說道:“這也是好事嗎,必定這個人是我們鎮的,宣傳出去,對提高我鎮的知名度也是有利無害嘛。”于是就決定親自陪同到天劉村走一趟,趁此機會說不定自己還會被取幾個鏡頭,在電視屏幕上露露臉面。
小李在楊鎮長的陪同下來到天劉村,在村干部的指引下,很快就找到了吳白翠的家。一見本人,小李眼前一亮,感到不虛此行。只見吳白翠身板硬朗,目光炯炯,滿頭烏發,咋看都不像一個百歲老人。小李無不感嘆的說:“真沒想到,你的身體保養的這么好?”吳白翠不好意思的笑起來:“這有啥,農村人手腳勤嗎,所以平常也沒大毛病。”一陣寒暄過后小李就決定按照擬好的采訪方案正式進行采訪。攝影師也把鏡頭對準吳白翠。
小李開門見山,一開始就直奔主題:“請問,你老今年高壽?”
吳白翠嘿嘿一笑,露出兩排潔白整齊的牙齒。攝影師連忙上前,給她拍了個特寫。她有點不好意思的說:“這話咋說哩,我說我今年不到七十。可他們不信么。”
“什么?不到七十。難到弄錯了?”吳百翠的話語驚四座。說得在場的人一個個目瞪口呆。小李更是難以置信,因為他在來之前為保險起見,專門到當地派出所查了戶籍檔案。檔案上明明白白的寫著:吳白翠,女,生于1910年5月16日嗎。
這是咋回事,是派出所的戶籍檔案登記錯了,還是本人記錯了?小李見出了麻達,這采訪無法進行下去了,就讓攝影師停止拍攝。請吳白翠詳細的說說這是咋回事。
吳白翠說:“我也不知道。最近,村里通知說是給六十以上的老人辦養老金,我就到派出所辦戶籍證明。一看天哪,我都成百歲老人了。我給他們說弄錯了,我是1945年生的,就是日本投降那年。可他們不信,說我們只認檔案。我讓他們改過來,他們說這不是他們的責任。恐怕是鎮政府當年轉交時留下的麻達,要改也得到鎮政府開個證明。我跑到鎮政府,鎮政府工作人員說戶籍早交派出所了,我們沒有底子,拿什么給你證明。就這樣一來二去的,我已百歲的名氣就響傳了。”
原來是這樣。小李見自己如此興師動眾的竟鬧出這個天大的笑話,這回去如何向領導交代,他再看看旁邊的楊鎮長,只見他這時頭上直冒汗,臉上很不自在,神情十分尷尬。忽然,小李機靈一動,憑著記者反映快,頭腦靈活的職業特性,他轉身問鎮長:“這是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請問你們打算如何處理。”
本想在電視臺露臉的楊鎮長沒想到這對群眾反映問題踢皮球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這讓上邊領導知道那還得了,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的正犯愁如何應對,經小李這一問,一下子恍然大悟,心想這真是柳暗花明嘛,連忙表態:“這事有我親自負責,立即進行調查,三天之內,保證給當事者一個滿意的答復,使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解決。”攝影師見狀,連忙把這個鏡頭拍了下來。
采訪完滿結束。小李一行回到大王鎮政府,受到了熱情地款待。
不長時間,市電視臺就播出了人物專訪。不過,采訪對象不是吳百翠,而是大王政府的楊鎮長,題目也換成了《鎮長深入基層解決群眾實際問題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