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是19世紀俄國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小說《父與子》《前夜》《獵人筆記》影響深遠。這樣一位才華蓋世的作家,卻因單戀有夫之婦——西班牙歌唱家波麗娜·維亞多而終身未娶。屠格涅夫四十年如一日對這位“朋友妻”深情不改,為了她顛沛流離四處漂泊直到孤單病死于異國他鄉,而波麗娜則懷著惆悵難言的痛苦收養了屠格涅夫的私生女。這場如罌粟般美妙的畸戀讓人戰栗唏噓……
愛神欽點紅玫瑰
1843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在內務府辦公廳任職的屠格涅夫應好朋友路易·維亞多的邀請,來到了圣彼得堡歌劇院。維亞多是歌劇團的指揮人,今晚他的妻子波麗娜將演唱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絢麗的舞臺中央,站著一位穿著紅色沙漏裙的女人,好似一朵熱情綻放的紅玫瑰。波麗娜輕啟朱唇,柔和的歌聲帶著一種海浪般的嘆息聲,如潮水卷入屠格涅夫心里,他屏住呼吸,注視著波麗娜,生命的天空出現了從未見過的美麗花朵。
一曲唱畢,波麗娜在一片驚天動地的掌聲中謝幕回到后臺,化妝室門口早就被崇拜者們圍得水泄不通,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詩人畫家,追求者都想近距離一睹芳顏。波麗娜一襲紅裙,在人群的簇擁中泰然自若,猶如高貴的女王,任何男子見了都會幻想親吻她的裙角。
維亞多上前給了波麗娜深情的一吻,介紹道,“瞧,這就是我剛認識的朋友屠格涅夫。他是位作家。”波麗娜抬頭看去,屠格涅夫身材魁梧,散發貴族的紳士氣質,深邃的瞳孔像是要把她吸進去,眼神熾熱地看著她,波麗娜微微一笑,沒有說話——每個男人看到她都是這樣癡迷的神情,她已經習慣了。
維亞多夫婦經常在家開派對,當時俄國文藝圈的名流都以一睹波麗娜風采為榮,屠格涅夫和來自法國的福樓拜,喬治·桑等人都是波麗娜家的常客。隨著交往增多,屠格涅夫對波麗娜的癡迷也越發濃烈。
為了能夠每天見到波麗娜,屠格涅夫花高價訂下劇場四爪鑲金的一塊巨大白色熊皮座位,奢華無比,他覺得只有一切奢華高貴配置才能配得上波麗娜,哪怕是聽她唱歌,自己也應該坐在最高貴的椅子上,否則就是對心中女神的褻瀆。
漸漸地,波麗娜也對富有才學的屠格涅夫有了好感,沉浸在他深邃的充滿愛意的眼神里,奈何她是有夫之婦,只能壓抑自己的感情。屠格涅夫卻帶著文人生性具有的浪漫不羈,一次陪波麗娜練琴的時候,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突然緊緊攥住波麗娜的手,感情如洪水般洶涌而出,“有件事情我必須要讓你知道,我想你也許早就猜出,沒錯,我愛上了你!你可以拒絕,但不能阻止我對你的繼續追求。”
那晚,波麗娜失眠了,屠格涅夫也忐忑不安。但屠格涅夫始終沒有得到任何回復,波麗娜選擇了沉默來表達拒絕。
屠格涅夫既為自己的莽撞感到羞愧,又對波麗娜沒有直接拒絕感到欣慰。他似乎覺得自己還有希望,之后屠格涅夫依然每天準時出現在歌劇院,欲言又止的眼神讓波麗娜心神蕩漾。
三口之家的曠世畸戀
1845年春,巴黎意大利歌劇團結束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巡回演出,離開俄國前往巴黎演出。波麗娜離去,屠格涅夫開始失魂落魄。見不到波麗娜,生命的每一天都是黑夜。經過內心激烈地斗爭,他決定辭去了內務府辦公廳文官的職務,毅然去追尋波麗娜的足跡。從遙遠的俄國,屠格涅夫追到維亞多位于巴黎東南塞納馬恩區的庫爾塔弗內爾莊園。
那一天,波麗娜正在彈鋼琴,屠格涅夫出現在她面前,波麗娜又驚又喜,重逢的喜悅,激吻燃燒了彼此的熱情……隨即,幾乎沒有猶豫,二人決定向維亞多坦白。
維亞多聽后并沒有想象中的勃然大怒,而是沉默了,他對妻子的愛絕對不亞于屠格涅夫,波麗娜有權和真正所愛之人在一起,更何況自己還比妻子大了整整20歲,在很多方面都不能滿足波麗娜的需求,維亞多忍住內心的痛苦和酸澀對波麗娜說,“你是自由的,你有選擇愛的權利。”
維亞多的寬容,反而讓波麗娜滿心愧疚,屠格涅夫也十分不安,幾經思量,屠格涅夫安慰波麗娜,“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退出,但我對你的愛永不會磨滅。”波麗娜哭著與他吻別,屠格涅夫回到圣彼得堡,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可是對波麗娜的思念卻不減反增,波麗娜占據了他全部的心。
仿佛屠格涅夫越是逃離,卻越是靠近她,他如同一座孤島,處在相思之水中,四面八方,隔絕他通向波麗娜。為了排遣這份相思,將心從波麗娜身上挪開,屠格涅夫瘋狂地為自己尋找伴侶,陷入一種狂放的混亂狀態中,他開始追求自己18歲的表侄女。“道德淪喪”的罵聲鋪天蓋地地向他砸來,屠格涅夫只好將目標換成列夫·托爾斯泰的妹妹瑪利亞,屠格涅夫的紳士和才學對任何女士無疑都是致命的誘惑,瑪利亞為他癡迷,竟不惜和丈夫離婚,這時屠格涅夫又瞬間拋棄了瑪利亞,這讓列夫·托爾斯泰不禁大罵屠格涅夫是變態!極度悲傷下,屠格涅夫又和母親雇的女傭發生了關系,不料這個17歲的女傭竟然懷孕了,十個月后為屠格涅夫生下一個女兒培拉吉。這一場場自欺欺人的追逐沒有讓他忘記波麗娜,任何女人都無法將他的心從波麗娜身上轉移開來。
1847年1月,波麗娜到柏林演出歌劇《胡格諾人》,屠格涅夫知曉后不顧一切地趕了過去。在臺下聽著她歌聲,屠格涅夫感到自己的生命復蘇了。
再次重逢,維亞多也不愿再見到妻子的消沉,誠摯地邀請屠格涅夫與他們同住。就這樣,屠格涅夫成為了維亞多家里的成員,在維亞多的莊園周圍租了一間小屋子,這個“三口之家”引來不少流言蜚語,流言指向屠格涅夫和波麗娜。在真愛面前流言不堪一擊。
屠格涅夫常常和維亞多、波麗娜一同出門打獵,傍晚三人就一同到開滿雛菊、虞美人與勿忘我的原野間漫步,晚間他們一起去歌劇院,或跟來訪的朋友們一起在壁爐前喝茶交談、或在鋼琴旁聽波麗娜彈琴歌唱……這樣美妙的日子在三個人之間形成了穩固的三角形,仿佛離了誰都不可以,屠格涅夫和波麗娜的感情也止于精神上的交流,不敢有半分逾越之舉。然而屠格涅夫卻深切地感受到波麗娜成為了他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她是藝術與美的化身,是靈魂的歸處,是靈感的來源,是他生命中的光。
上一篇:愛到忘年時
下一篇:愛上戲子,還是愛上自己臆想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