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局局長出了車禍,嗚呼了。這位局長嗚呼的不是時候,因為有幾處大宗地塊正在掛拍的節骨眼兒上,必須得趕快把人補上去。市委領導要求組織部3天之內提出人選,交常委會討論。組織部不敢怠慢,很快拿出兩個人選,一個是就地提拔,由國土局周副局長出任,二是派遣,派組織部何副部長擔任。主持會議的書記,讓說說理由。組織部部長就說,國土局現在有四位副職,即周、庫、孫、葉,周排位在前,也比較有魄力,頭腦比較靈活;何副部長呢,本身就是正處級,無需再走提拔程序,也有領導能力,而且本人也有下去的要求。對這兩個人選,與會的常委有贊成這個的,有贊成那個的,意見均勢力敵,行不成決議,只有書記拍板了。
可是書記對這兩個人選都不滿意,理由是周雖然排位在前,有些魄力,但手腳不干凈,做事不踏實。何雖然無需提拔,但他多年都做的是組織人事工作,對國土工作不熟悉,不能馬上進入工作狀態。這樣,兩個人選都被書記否定了,當然書記也提出新的人選,就是排位第二的庫。理由是,庫一直從事土地工作,有經驗,手腳干凈,是個老實人。
書記這話一說,馬上就聽到了幾名常委的反對意見。歸納起來,就是庫手腳雖然干凈,是老實人,但魄力不夠,挑不動這個擔子。組織部長還增加了一條,庫在單位上人氣也不夠,每年民主測評,都排在后邊。還說,按照考核條件,連續三年測評排名末位,應降職使用,但是考慮到他是個老實人,破例保留了他的職務,沒讓老實人吃虧。
書記聽了說,不讓老實人吃虧是對的,但僅僅這個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老實人來干事。現在老實人太少了,所以,社會上才有那么多的罵娘的聲音。我說,我們的觀念,不能光停留在“不讓老實人吃虧”上,應該轉變觀念,讓老實人來干事。只有讓老實人干事,老實人才會越來越多,罵娘聲才會越來越少。你不讓老實人擔擔子,你怎么知道他擔不起呢。”最后書記又說:“我看大家就不要再說了,我拿個主觀意見,庫來出任吧,先干一年看看。”
書記定音了,其他人也不好說什么。就這樣,市委任命庫擔任了國土局局長職務。
庫當上了局長,不用說局里上上下下驚訝,連庫自己都有點不相信,因為這與當前的大潮流不大合拍。可是市委領導談話,紅頭文件都是真的。
庫當了局長,最為糾結的是三位副局長,最最糾結的當然是排位靠前的周副局長。一肚子憤懣,不服。先是找到能說通話的市委領導訴苦,又把孫、葉拉到一起吃飯,密謀,而且統一了認識:看著庫干。話說白了,就是涼著庫,讓他當光棍司令,直到把他涼的知難而退。
不光涼,眼睛還睜得的老大,盯著庫的一舉一動,不信你走在河邊不“濕鞋”,只有你鞋上沾了水,再推上一把,不信你不落水。
這年頭的人都是利益之人,誰身上能撈到利益,就往誰身上靠。果然就熱鬧起來了,不僅庫的電話響個不停,登門的也紛至沓來,都是探路的,都是為地皮而來,都是為牟利而來,都是想四兩撥千斤,都是想拋磚引玉,都是想投餌牟魚,都是想以一換十,都是敲門探路的,可是都沒敲開老實人的“大門。”庫在幾塊地皮的出拍中,一個標準,公平競爭,打了個漂亮仗。那些先期投了“餌料”而沒有釣著“魚”沒有拿到地皮的人,急眼了,還有那些雖然拿到了地皮,但白費了“餌料”的人,看看人家沒投餌也拿到地皮的人,也很郁悶。于是,就曝出了“貓膩”,那位死了的前局長,在幾塊土地的掛拍中,大幕剛剛拉開,錘子還沒落下,就受賄了100多萬。還有周也喝上了“湯”入兜10多萬。除了他們,還有兩名科長,在這次掛拍中,出賣信息,從中牟利。
死了的前局長和周,不是庫管轄的對象,自有上級處理,可兩名科長,被庫撤銷了科長職務。
這就是老實人上任,辦出的老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