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雨露”幼兒園本來是個規(guī)模很小的私立幼兒園。園長秦惠玲為了上檔次,完善了各種設(shè)施,聘請了形象素質(zhì)俱佳的幼師畢業(yè)生當(dāng)老師,又聘請了專業(yè)的營養(yǎng)師給孩子們配餐,甚至還為所有孩子配發(fā)了統(tǒng)一的“園服”。她的投入和努力收到了效果,幼兒園很快擴(kuò)大到有三百多個孩子,在當(dāng)?shù)氐乃搅⒂變簣@算是首屈一指的了。
從幼兒園最早的十幾個孩子開始,秦惠玲的媽媽秦阿姨就一直幫女兒張羅。她給孩子們做飯,幫助照管孩子們,里外操勞,成了幼兒園真正當(dāng)家的。幼兒園上檔次后,專業(yè)的幼師畢業(yè)生足夠用了,也不需要她做飯給孩子們吃了。秦惠玲心里就想:該讓媽媽休息休息了。
一是心疼媽媽。二是媽媽確實也老了,腿腳眼神都已經(jīng)不太好使,特別是記性一天比一天差了,再讓她在幼兒園張羅,估計不是幫忙,而是添亂了。最早發(fā)現(xiàn)她記性不好的是秦惠玲的丈夫李松,他出差給丈母娘買了一對特大的花瓶,紅底彩漆描金,畫著吉祥喜慶的圖案,價錢也很貴。買回來后,就放在秦阿姨臥室門的兩邊,出去進(jìn)來都要看到。秦阿姨很喜歡這對花瓶,稍微有點灰,就要拿抹布仔細(xì)抹一遍。
后來有一次,李松陪秦惠玲到幼兒園,發(fā)現(xiàn)這對花瓶不見了。一問秦阿姨,秦阿姨愣怔了半天想不起來,后來還是一個幼兒園老師幫她回憶起來了:“秦阿姨,那次要往屋里搬東西,你怕碰壞了這對花瓶,先讓人把花瓶搬到地下室擱著。這一擱就擱忘記了,估計這對花瓶還在地下室里呢。”眾人到地下室一看,果然花瓶就放在里面,已經(jīng)蒙上了厚厚一層灰。
接著,秦惠玲自己也開始發(fā)現(xiàn),媽媽確實是丟三落四的。她給媽媽買的金戒指、玉手鐲,媽媽過去雖然也不戴,但會小心收著。現(xiàn)在問她,她要想半天,翻箱倒柜一番才找得出來。
這一天,是秦阿姨的六十大壽,秦惠玲給她祝壽,老家的親戚幾乎全部請到了。秦阿姨那天很高興,非要親自給親戚朋友們發(fā)放紀(jì)念品——一個精致的小奶鍋。
等發(fā)完了,吃酒的人也全部散盡,小奶鍋還剩差不多一半。第二天秦惠玲一問,差不多有一半的親戚朋友沒有領(lǐng)到。原來,當(dāng)時大廳里亂成一團(tuán),秦阿姨眼神照應(yīng)不到,看到的發(fā)了,沒看到就漏了。雖然只是個小物件,親戚朋友們嘴上也說無所謂,其實背后還是有想法的。
親戚得罪了畢竟還是親戚,主顧得罪了人家可能就不上門照顧生意了。來幼兒園接孩子的家長很多,秦阿姨對誰都客客氣氣,但秦惠玲私下對媽媽說,對有些家長要更客氣。這些家長不是有權(quán),就是有錢,總之都是今后幼兒園可能求得著的對象。秦阿姨也拼命想記住這些貴客,可就是老記錯。有一天她把個局長當(dāng)成在市場賣肉的,直夸他賣肉不作假、講誠信。局長聽完,臉上一陣青一陣白的。秦惠玲過后埋怨媽媽,秦阿姨還不在意:“人是認(rèn)錯了,我也沒說瞧不起他的話嘛,還一個勁夸他。你曉得你媽媽從不把人分三六九等的,人錯禮不錯!”
就為了怕得罪貴客,秦惠玲也得讓媽媽從幼兒園“退休”了。秦惠玲把這意思對秦阿姨一說,老太太生氣了:“你嫌你媽老了沒用了不是?你這個幼兒園,從小辦大,也有你媽一份功勞。”
秦惠玲說:“就是因為媽媽功勞大,現(xiàn)在該歇歇了,享享清福。女兒沒有什么孝敬您的,不拖累您總該做得到吧?”秦阿姨說:“你別和我繞,你那點心思我清楚,就怕得罪你這個長那個長、這個老板那個老板的。以后就讓你那幫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去搞招待行了吧?我沒事就躲在屋后頭不露面。我倒不是賴著不走,是還不放心你請來的這些小姑娘。”秦惠玲沒辦法,只好讓秦阿姨繼續(xù)留在幼兒園了。
不久后,本地迎來了一個重大慶典活動,“陽光雨露”幼兒園所有的孩子都組織起來參加了。排練了一段時間后,秦惠玲帶孩子們到公園的廣場熟悉場地,慶典就在廣場舉行。那天天氣晴好,公園里面人流如織。三百多個孩子一個比一個跑得快,鬧得歡,秦惠玲和老師們神經(jīng)高度緊張,生怕走失一個孩子。到了廣場,沒等清點人數(shù),秦阿姨掃一眼孩子們,一口說出:“還差兩個孩子。”隨后說出了兩個孩子的名字。
老師們在廣場邊的樹籬背后把兩個孩子揪了出來。
現(xiàn)場排練了一下,讓孩子們自由活動。說是自由,老師們眼睛其實都盯著他們。盯得再死,也有眼花的時候,這時只聽秦阿姨說:“張耀群不見了。”
老師們一點人頭,果不其然就少了個叫張耀群的男孩。周圍一找,把那孩子在游廊的拐角邊揪了回來。
排練的整整一個下午里,全靠秦阿姨眼觀全場,坐鎮(zhèn)指揮,不管哪個孩子悄悄跑離廣場,她就能馬上說出少了哪個孩子,幫助老師找回來。
三百多個孩子穿著統(tǒng)一的“園服”,年齡高矮都差不多,又滿場亂跑,看都看得眼花撩亂,更別說還要看清誰是誰,哪個在哪個不在。記性不好的秦阿姨那天卻仿佛長了三百多只眼睛,一只眼盯一個孩子,少了哪個,她都能在一秒鐘之內(nèi)說出名字來。
由于以前從來沒有搞過類似活動,秦惠玲也從來不知道媽媽還有這等本事,在旁邊看得目瞪口呆。陪同她來的李松也連連感嘆:“我們單位開個會,上了十個人,就搞不清誰來了誰還沒有來,要互相看半天、問半天才問出來。那還是一個個坐在會議室里。如果少的是個平常不愛講話的、領(lǐng)導(dǎo)對他沒印象的,會開完了都不會注意到他沒來。像這樣亂糟糟的廣場上,三百多人,就是部隊上也只能靠排隊點名報數(shù),沒有哪個軍官有這樣好的眼力和記性,把他的兵一眼就看全記牢。”
回幼兒園后,秦惠玲還是有點不相信,拉著秦阿姨和孩子們做了個實驗:孩子們集中在院子里,秦阿姨背對院子,每次悄悄喊走一兩個孩子躲著。秦阿姨轉(zhuǎn)過身來一看,就知道少了誰,馬上能說出名字。三百個多個孩子全部試過了,秦阿姨沒一個說錯的。
試完,秦阿姨得意地問女兒:“你不嫌你媽人老不中用?不攆我走了吧?”
秦惠玲佩服得五體投地:“現(xiàn)在媽要走,我都舍不得讓媽走了。這功夫您老人家是怎么練成的?”
秦阿姨說:“不用練,只要你把所有孩子都裝在心里,放在同樣顯眼的地方,不管他是局長家的也好,還是賣肉家的也好。少了誰,你馬上就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