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蒙古貴族伯顏獨秉國政,任中書右丞相,被封為秦王,總領蒙古、欽察、斡羅思諸衛軍都指揮使。任命的官員大都要向伯顏行賄,伯顏受賄,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因此,政風極為不正,買官賣官,明碼標價,只要有錢,哪怕是社會渣滓憲也能得到一官半職。據相關歷史資料考察:伯顏一次所受賜良田竟多達五千頃。大批蒙古貴族、官僚通過受賜、占奪等方式成了大量的土地所有者。不少有錢的漢族地主,也大肆兼并土地,買官弄權,因此,廣大農民缺吃少穿,常常被逼的到處流亡;可以說是到了吏治腐敗,財政虧空,軍備廢弛的危機邊緣。
1340年(后至元六年)二月,伯顏侄脫脫得到惠宗支持,乘伯顏出外行獵,將他貶黜。惠宗起用脫脫當政。次年,改元至正,宣布"更化", 恢復科舉取士,開馬禁,減鹽額,修遼、金、宋三史,政治一度較為穩定。后脫脫出任中書右丞相時,國庫空虛,災荒頻仍。為解救危機,他變更鈔法,拯救河患,但這些都未能緩和已全面激化的社會矛盾。越來越嚴重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終于導致了元末農民起義。
起義軍當中紅巾軍朱元璋勢力最為龐大,給元朝軍隊打擊最為嚴重,但要想徹底粉碎元朝統治還相差甚遠,戰爭異常的艱苦。為了徹底推翻元朝的統治,朱元璋和軍事劉伯溫及一批得力干將,反復商討,最后決定,聯合各路反抗力,共同抗元。
1356年,朱元璋決定攻打吉慶(后改名應天府),要聯合各路反抗力量以及吉慶城內外的受苦受難的廣大群眾,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更為困難,為此,朱元璋和軍師劉伯溫反復商討,也沒有好招。一天,軍事劉伯溫的一個得力弟子到蘇州去看望老同窗蘇萬山,餐桌之間無意聊起最近老師的苦惱,蘇萬山靈機一動有了主意。打發老同窗走了之后,他急忙去見老師劉伯溫。
這一天傍晚,劉伯溫忙了一天,正準備休息,有人稟報:蘇萬山求見!劉伯溫一聽十分高興,心想:萬山來見,我正要他弄些軍需品呢,真是想曹操,曹操到。“快,快!快讓他進來!”
劉伯溫見到蘇萬山,十分的高興,他知道蘇萬山是一個十分精明的商人,也清楚蘇萬山肯定有事才來求見,于是玩笑道:“萬山!莫非又有信息,要給老師做買賣吧?”
“老師!你還真甭說,叫你又算對了。”
二人便說便來到茶坊,傭人很快斟上茶,師生二人禮讓之后,落座飲茶。蘇萬山遞上自己給老師帶的禮物說道:“這種蘇餅老師您最愛吃!”
劉伯溫接過餅隨手掰了開來,餅里露出一團紙條上寫道:“祝老師健康!”劉伯溫大喜說道:“萬山呀!一定是想到了老師的心思才來的吧!”
“哎呀!老師你又算對了!孫悟空永遠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
“哪里的話,我的學生數你最聰明,也屬你最了解老師的心,因此,我才讓他過去故意流露出點信息,料定你這最精明的商人,定會撲捉到這個商機。”
蘇萬山最了解老師劉伯溫,更清楚軍事機密不能多問,于是,就直截了當的說道:“老師!時間不到兩個月了,你說要多少個。”
劉伯溫擺了擺手,示意蘇萬山近一些說話,二人切語之后,蘇萬山領了軍令狀:“老師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中秋節快到了,各地的窮苦百姓,都紛紛傳遞著蘇家甜餅,吉慶城內外,走親戚串朋友的絡繹不絕。按照當地的習俗,八月十五夜里月亮升起的時候,人們要吃這種餅,可以免除天災,因此,官兵也毫不介意。到了八月十五那天,各起義軍也按規定時間給將士們已發了餅。
八月十五夜里,月亮升起的時候,軍人、商人、士兵、窮苦百姓都打開了餅,也都發現了一張紙條,上寫道:“十五殺韃子,子時齊動手!”
到了八月十五子時,紅巾軍將領徐達按照按照朱元璋的口諭向元軍發起了猛烈攻擊,各地起義軍、窮苦百信、以及反元勢力都紛紛響應。很快攻下了吉慶,大大挫敗了敵軍,為紅巾軍打天下,滅元朝,打開了新局面。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急了,口諭:以后每年中秋節,為民族團圓日,家家戶戶吃“月餅”上上下下慶勝利!
從此,八月十五吃“月餅”就成了中華民族的習俗,年復一年,代代相傳,“月餅”成了中華名族和家人團圓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