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的咂酒是頗有名氣的,什么為咂酒?咂者,吮吸之意也。其法是將高粱蒸煮發酵后,置于瓦缸中,摻入開水稀釋,過一段時日舀出,插入竹管或麥稈即可吸飲,酒味甜香純正,提神醒腦,不過飲多亦醉。
記得下鄉落戶于重慶巴縣仁流土巖破石缸隊,那時酒很為貴重,憑票供應,一個季度供應二兩紅苕酒,農民嗜酒者勝多,再沒有吃的招待客人酒都不能少。當地的村民幾乎都會釀制咂酒,沒有白酒就用咂酒招待。每蓬年過節時,用紅苕、苞谷、高粱、雜糧蒸煮發酵,稍加焙整,就成了一缸上好的家釀酒。吃飯前,主人端出一壇咂酒,邀請客人圍上來,或二三人就著竹管圍咂一壇酒,唱山歌,猜子劃拳,歡聲不絕,其樂融融。
每逢婚嫁生日壽慶喝咂酒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戶戶都做有幾壇咂酒,等著那日到來,招待親朋鄰居。我多次參加這樣的場合,來到客人家,主人招呼寒暄后,引你到咂酒壇旁,囑咐說:“喝咂酒,慢慢玩”。客人也一定會彎腰低頭,手捧竹管,吸幾口,然后評說這酒的味道,稱贊這酒的甘醇,說得主人家笑容滿面的謙虛起來,于是賓主同得融融之樂,交心之悅。
最開心的是參加婚嫁喝喜酒。那時白酒很為貴重,憑票供應,只能用咂酒打主力。
喜酒是親情的象征,每逢生產隊有人嫁女子,娶媳婦,起新屋,殺年豬,這天就是隊里最快樂的節日,那喜慶的場面絕不亞于臘月里趕場。同一個村莊,藤上葉上都沾親,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去喝喜酒,我們也不例外盡力參加。酒席擺好了,酒是已咂酒為主,成壇成壇的,幾十斤,上百斤,擺在那里,一個壇子插幾根竹管,兩個人可以同時捧著竹管喝。多數客人飯前飯后的時段,或圍著咂酒閑談,或坐站于院壩四周瞎侃,東家長西家短的說些咸言淡話。思酒了,就走到咂酒壇來捧著竹管喝幾口。大家你去我來,不慌不忙,不醉不暈,何其快哉、樂哉!
咂酒還包含著一種血性,一種豪情,一種文化。
有酒壯“色”膽,醉眼朦朧中,我常常看見一個個鄉村野漢,便和那些圍著觀看斗酒的大嫂子們開起玩笑來,大嫂子們也一改往日羞澀,撕去溫柔面紗,和那些醉了酒的嬉戲斗鬧起來。有人還乘人多雜亂的時候揩她們的油,在豐乳上摸一把,在肥臀上擰一下,引來她們的陣陣尖笑和聲聲叫罵,也引來了滿屋的陣陣哄堂大笑,整個宴席上充滿了快活的空氣,所有人因了酒因了笑而陶醉其中。
咂酒就這樣醉人,常常激起我的生命的激情,生活便有了生機,有了快樂,它承載著一片濃濃真情,更承載著我人生經歷的印記。
后來,我成了工農兵員學員,開門辦學到羌族寫家史,也親身經歷了羌族人的咂酒。羌族人喝咂酒,要比巴南人喝咂酒粗獷、浪漫,有情趣得多。他們在院壩里圍著篝火,火上燒著開水,在篝火邊放著大木桶,桶里是用青稞、大麥、洋芋等釀成的酒,桶里插著十幾根小管子,在歌聲舞蹈中吸著咂酒。明月高掛,喝著美酒唱著羌歌,手里拉著美麗的羌族姑娘,一起跳舞,讓你完全陶醉在幸福之中。
現代的酒業越來越豐富多彩,各種各樣的酒琳瑯滿目,咂酒也進入了城鎮市民的餐桌中。啊,酒香郁郁,酒韻悠悠,巴南咂酒,飄揚城鄉。
上一篇:22條,把人間萬事,從頭放下
下一篇:昔日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