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是晚清末年重臣,深受慈禧太后信任,后世將其與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三人并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李鴻章有三位兒子,但是親生的卻只有兩位。早些年李鴻章沒有兒子,所以他哥哥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他。后來李鴻章41歲的時候生下親子李經述,53歲的時候又生下下兒子李經邁。
李經述從小被父親寄予期望,但本人在政治上成就不高,精于詩歌,以孝聞名于世。而李鴻章的小兒子李經邁,則比自己的哥哥出名一些。本文給大家講的就是李鴻章53歲所生小兒子李經邁的故事。
《合肥李氏宗譜》中并沒有記載李經邁的科考情況,但有說他入朝為官。特賞主事。特賞員外郎,在工部都水司行走。賞戴花翎,以四、五品京堂用。特旨以三、四品京堂候補。特賞頭品頂戴。
這些特賞、賞、特旨其實就已經說明了李經邁的入朝為官,不是通過正常的科舉考試,考中后為官的。
很明顯李經邁頭頂上因為有李鴻章這么一位厲害的老爸,就算不參加科舉考試,朝廷也會給他優待。只能說,朝中有人好做官真是至理名言。
清朝光緒三十一年,李經邁任奧地利的大臣出使奧地利,當時他只有29歲,可以說是最年輕的外交官了。
光緒三十二年,李經邁受光祿寺卿。次年因為其母趙氏生病,李經邁上書請求歸國,于是回國先后擔任江蘇、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宣統二年,李經邁曾隨貝勒載濤出國考察陸軍。
宣統三年,隆裕太后代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滅亡。李經邁在清朝混的風生水起,清朝滅亡之后他的日子也并非大家想的那般難過。
李經邁本人與英國關系不錯,溥儀的洋老師莊士敦,就是由他同英國大使館協商聘請的。據說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清朝政府和北洋政府向英國借款,都是李經邁從中磋商。每次借外款,李經邁所得回扣都在兩百萬之上。
能得這么多回扣,李經邁又懂得經商,所以就算沒有當官,日子也過的十分富庶奢華。轎車洋樓這些都不說,他個人還有私人輪船和汽艇。
他用好幾間房子專門儲藏他的藏品,書畫古董俱都價值不菲。聽說門口一張地毯,就讓客人驚訝不已,因為那是一整張白老虎皮。
1917年,張勛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假借調停為名,率領辮子軍入京。入京不久之后,他就發急電邀滿清遺老入京,擁護溥儀再次登基。此次復辟持續十二天,史稱張勛復辟、丁巳復辟。
李經邁也參與了這次復辟活動,還擔任外務部左侍郎的職位。復辟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之后,李經邁回到上海,老老實實的當起了寓公、地主。1938年去世,享年63歲。
下一篇:埋葬“我不能”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