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天下大亂,自從朱溫弒君之后,天下分崩離析,陷入了藩鎮割據的局面。短短五十三年中,權力的更替在走馬燈般地進行著,這個時代,是武人角逐的時代,不是芊芊弱女能夠左右的社會。這幾十年,是戰亂的幾十年,是陰謀,是流血,是廝殺。在這個年代,只要有兵權,有實力,人人可以搶奪那曾經神圣不容侵犯的皇權。在這動蕩的歲月,四川都江堰市東南,一家費姓人家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她很小就能詩擅詞,特別是宮庭詞。長大后,她更是能歌善舞,很快,她就成了遠近聞名的歌妓,地方上大小官員和先后多位節度使都欣賞過她動人的舞姿,醉心于聆聽她婉轉的歌喉,為她一蹴而就的麗詞佳句而擊節贊嘆。再加上她天生麗質,連花朵都不堪與之媲美,只有那花蕊堪堪可比擬。她聲名遠播后,被后蜀主孟昶看中,選進宮中,進宮封為費貴妃,賜號花蕊夫人。后人把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黃娥并稱蜀中四大才女。
花蕊夫人是不幸的,但是她也是幸運的,她的生命中,有三個皇帝先后愛著她,孟昶是她生命中最能打動她心房的一個男人,雖然這個男人用強征的手段俘獲了她,但是,在相處日久之后,花蕊夫人把全部心思都寄托在孟昶身上了,兩人在蜀中過著恩愛有加的小日子,卻不知千里之外的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倆都對艷絕塵寰的花蕊夫人傾慕得緊,動起了必欲得之而后快的想法。
趙匡胤喜歡花蕊夫人,是因為花蕊夫人和娥皇長得太相似。趙匡胤與娥皇,本是英雄美人,兩人相識相愛,當趙匡胤到北方郭威手下去闖蕩功名的時候,后唐李煜搶走了趙匡胤的至愛。娥皇陰錯陽差嫁給了李煜,后來李煜辜負了娥皇的感情,娥皇病逝,趙匡胤得知娥皇嫁了李煜,失魂落魄,聞之娥皇逝去,傷心欲絕。李煜緊接著就封了嘉敏作皇后,人稱小周后。后來趙匡胤聽說蜀主孟昶的花蕊夫人長相與娥皇一模一樣,趙匡胤便發誓一定要得到花蕊夫人。
而那時的趙光義還不知道他哥哥是如此執著地愛上了花蕊夫人,趙光義也是聽說了花蕊夫人艷絕群芳的傳說后,便動了剿滅后蜀,奪取花蕊夫人的心思。為此,他數度在哥哥身邊陳述者四川在全國的重要性,要求哥哥趙匡胤派兵揮師西南,滅掉后蜀,趙光義的這個建議與趙匡胤心中的想法非常契合,因此,花蕊夫人和孟昶還在蜀中自得其樂的時候,全然不知,大禍已經臨頭。
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美麗的女人。
公元927年2月26日生于洛陽一軍人家庭的趙匡胤,在他21歲時為了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離家遠游。在遠游途中,一天,趙匡胤遇到了娥皇,美人娥皇正被亂軍追逐,在美人最需要英雄的時候,英雄趙匡胤出現在了合適的位置,于是,兩人相見恨晚。但是,趙匡胤的青春歲月不是用來揮霍的,男人嘛,不立業何以成家?他與娥皇約定,一矣功成名就必定前來迎娶她!誰知,一別竟然成了永別。后唐李煜臨死也不知自己是因為趙匡胤的這個女人而惹來亡國之禍。
在這個激蕩著亂世風云的年代里,在亂世中建功立業是太多年少男兒的渴望,他們都把兒女情長放在了第二位!
后漢樞密使郭威的義子柴榮,雖然身世卑微,但是自幼追隨郭威左右,十五歲即上戰場,身經百戰。
公元950年,23歲的趙匡胤結識了29歲的柴榮,兩人在鄴都(鄴介于上黨、邯鄲之間)郭威手下開始了建功立業的南征北戰,在一系列的戰斗中,兩個在亂世中并肩開拓天下的年輕人建立起了兄弟般的情誼。郭威由于兩個兒子和其他家人全數在戰爭中被殺,因此他在做了皇帝后就立干兒子柴榮為太子。
郭威不久病死,33歲的柴榮即位,史稱周世宗。即位當年,北方的割據勢力——北漢馬上聯合契丹前來進犯,柴榮力排眾議,自任主帥,御駕親征,取得他做皇帝以來的第一次大捷。戰后,他對歷年來戰爭中所暴露出來的軍隊中的種種問題毫不姑息,命令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對軍隊進行大刀闊斧的整肅,使軍隊戰斗力大大加強。同時,趙匡胤在軍隊中的威望也急速上升。
隨后四五年,柴榮為了一統中國,他的后周進行了大規模的對外作戰,先后征討了西蜀,南唐,北漢和契丹。每一次征戰周世宗無不親力親為,戰斗在第一線。而結拜弟兄趙匡胤則在一次次的戰斗中為柴榮不但做馬前先鋒,還出謀劃策,他也不斷地建立起自己的功勛和勢力,成為后周的著名將領。
公元959年,柴榮第5次親征,麾師直指北方的強敵契丹。趙匡胤領兵隨行。開戰后,僅僅42日便占領了燕南各州。然而,在攻取幽州(在今河北省涿州市)時,柴榮猝然重病,周軍被迫還師。這年6月29日,即顯德六年,日落時分,柴榮病逝于后周大梁萬歲殿,年僅38歲。臨死立7歲的長子柴宗訓為太子,柴榮將全部國家大事委托給范質和王傅兩位丞相,將軍權委托給義弟趙匡胤。柴榮病死,年僅7歲的后周恭帝繼位。
這種國家權力交替還沒有結束時,跟隨趙匡胤一起征戰的趙光義就鼓動哥哥:“哥哥,打虎莫過親兄弟,你和柴榮哥哥雖然結拜了,可柴榮哥哥已經去世,封王封侯還不如自己坐江山!再說這胎毛都沒有長齊全的恭帝怎么壓得住陣腳?莫到時候反被一幫文人吹捧害了性命!”趙光義的話讓趙匡胤搖擺不定,義兄柴榮多年對他的照顧和提攜壓制住了江山和權力給他的誘惑。直到有一天,手下親信對他說范質和王傅在七歲的恭帝面前討論要削減趙匡胤的兵權的話讓趙匡胤徹底拋下了盡心輔佐恭帝的想法。他想,就算自己是諸葛亮,他恭帝也不過是扶不起的阿斗。
趙匡胤找來兄弟趙光義和其他一些心腹,商議奪權做皇帝的事情。趙匡胤覺得,現在手中的軍權還不夠大,柴榮也有一幫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能征善戰,要想法得到能夠調動全國兵馬的大權,同時,為了不讓老百姓罵他篡權,還得想法做到師出有名。
為此,一方面趙光義派人到遼國和北漢去游說,要遼國與北漢假裝聯合入侵,另一方面趙匡胤派人做好一套黃袍,帶在軍中。
他公元960年,傳來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這時,派誰去抵御外患呢?舉國上下,也只有趙匡胤的權勢最大,他時任殿前都點檢(中央禁軍的最高統帥)。后周君臣都極力推薦請這位大將出馬,趙匡胤故作為難的樣子,說:“陛下,遼國和北漢聯合入侵,單是禁軍,哪里抵擋得了?恐怕還需要調動全國兵馬共同御敵才好。”年幼的恭帝和一幫大臣議來議去,只得將調動全國兵馬的大權交給了他。
在趙匡胤率軍出京之時,又派人在京中傳播出一個謠言:點檢將做天子。
公元960年初,出征遼國和北漢的軍隊走到了陳橋驛的時候,在趙光義和一干心腹將領的授意下,全軍將士在陳橋驛站發生了嘩變,“硬是”把黃袍加到了趙匡胤的身上,要趙匡胤做皇帝。趙匡胤率軍隊回朝,迫使幼帝柴宗訓讓位,把周廢帝趕到房州,趙匡胤稱帝,改元乾德的時候,也是33歲。趙匡胤做了皇帝,沒有費一兵一卒,遼國和北漢的軍隊就自然回去了。
建了功立了業,做了皇帝的趙匡胤想起了娥皇——他心頭的痛。想到有人說花蕊夫人與娥皇長得非常像,后蜀和后唐就成了趙匡胤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兩個目標。
934年1月,后蜀高祖孟知祥趁后唐內部王位爭奪之機在成都即皇帝位,建國號“大蜀”,歷史上把他的蜀國稱“后蜀。”但孟知祥只做了7個月皇帝就去世了,由他的三兒子孟昶繼位。孟昶是個非常懂得享樂的人,他四處征集蜀地美女填充他的后宮,其中最寵愛的就是前面提到的“花蕊夫人”費貴妃。
花蕊夫人非常喜愛牡丹花和紅桅子花,于是孟昶命成都全城人民都必須大量種植牡丹,甚至為了討得花蕊夫人的歡心,在宮中專門開辟一個地方修建了專屬于花蕊夫人的“牡丹苑。”孟昶派人前往各地選購優良品種,一個叫申天師的道士獻上了兩粒絕世珍品紅梔子花,花蕊夫人悉心把它種出來了,它開花的顏色和四處本地的純白的梔子花完全不同,顏色是艷麗的斑紅,花瓣呈六角形散出,清香襲人。由于這種花非常難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樣式把它畫在團扇上,上行下效,一時竟相習成風,這就是以后的芙蓉花。每當芙蓉盛開,沿城四十里遠近,都如鋪了錦繡一般,雖然以前是洛陽牡丹甲天下,但此時已是成都牡丹甲洛陽了。以至于后人把成都簡稱為蓉城,就是這樣來的。
時近中秋,后主孟昶命駕前往浣花溪秋游,孟昶特別怕熱,叫人在摩河池上,建起一座水晶宮殿,用楠木為柱,沉香作棟,珊瑚嵌窗,碧玉為戶,四周墻壁,不用磚石,用數丈開闊的琉璃鑲嵌。殿內羅帳錦被,奢華無比。一群美女羅列溪中嬉水,一片鶯鶯燕燕,口呼萬歲,對孟昶這個風流天子來說,這的確是千古盛事。孟昶與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的花蕊夫人日日夜夜在皎若芙蓉出水,艷似菡萏展瓣的花下盤桓,也不知是愛花還是愛美人?
孟昶天天在宮里宮外宴飲,慢慢地他的味覺對這些感覺膩煩了,就對花蕊夫人說:“你能不能給我做一點其他的美味,讓我吃得下飯啊?”花蕊夫人就用紅姜煮白羊頭,待白羊頭煮熟后就用石頭鎮壓,瀝出汁水,然后泡在酒中,取出晾曬干,再命人切得如紙一樣薄,盛盤端到孟昶面前,孟昶看到紅艷艷的羊肉,跟尋常的大不相同,頓覺口舌生津。這羊肉風味無窮,號稱“緋羊首。”
就在孟昶和花蕊夫人極盡其樂的時候,亡國大禍卻悄然近身。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后,立即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向蜀地進攻,鎮守成都的十四萬蜀兵一潰千里,孟昶自縛出城請降。山花爛漫的春天,孟昶與花蕊夫人被迫離開他們醉生夢死的蜀地樂園,前往大宋首都汴梁。孟昶、花蕊夫人與代孟昶修降表的李昊一行三十三人被押赴汴梁,一路上,杜鵑聲聲啼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實在叫人心碎。到汴梁后,孟昶被封為秦國公,封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宋太祖趙匡胤如此優待孟昶,只因趙匡胤以前僅僅是得知花蕊夫人艷絕塵寰,和他的美人娥皇極為相似,卻還沒有真的見過,因此對花蕊夫人非常渴望擁在懷中。這次為了一睹芳容,而又不給人留下他輕薄的口實,于是趙匡胤賞賜了孟昶及其家人,并在他們來宮中謝恩之時見到了花蕊夫人。謝恩那天,花蕊夫人站在孟昶的母親李夫人之后。趙匡胤本就對她格外留神,覺得她還沒有來到座前,就有一種香澤撲入鼻中,令人心醉,再仔細一端詳,只覺得花蕊夫人千嬌百媚,難以言喻,恍如就是他的娥皇再世一般。趙匡胤就如呆了一樣,沒有說話。忽然聽到鶯簧百囀的聲音:
“臣妾費氏見駕,愿皇上圣壽無疆!”
花蕊夫人這一片嬌音,嚦嚦可聽,才把趙匡胤的魂靈喚了回來,但他的兩道眼光,仍如同釘子一般射住在花蕊夫人身上,一眨不眨。花蕊夫人感覺趙匡胤的眼神就像他的雙手一樣撫摸遍了自己的全身,如芒刺在背,便瞧了太祖一眼,低頭斂鬟而退。這臨去時的秋波一轉,更是勾魂攝魄,直把宋太祖弄得心猿意馬。
為把花蕊夫人長久據為己有,七天以后,趙匡胤命人毒殺孟昶,對外宣稱孟昶暴死。孟昶的媽媽本來就為兒子的請降而覺羞愧,也絕食而死。于是趙匡胤就把花蕊夫人留在宮中侍宴,誰都知道侍宴是假,侍寢是真。要她即席吟詩,花蕊夫人緩步踏入庭中吟道: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斗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后蜀孟昶末年,當地婦女競相把頭發梳為高髻,聳立于頭當頂,這種髻式,叫朝天髻。這首詞是花蕊夫人離開蜀國,途經葭萌關時寫在驛站墻壁上的,當年在成都宮內,蜀主孟昶親譜“萬里朝天曲”,以為是萬里來朝的佳讖,婦人戴高冠,誰知“朝天”卻是降宋的應驗。趙匡胤見花蕊夫人的詞暗含對后蜀孟昶的思念,微微蹙眉,于是太祖又命她作詩一首,花蕊夫人略略思忖,隨口念道: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沒有想到她的君王孟昶會在城池上樹起降旗,她一個做臣妾的在深宮之中怎可得知軍國大事?守城的十四萬將士根本沒有做一點抵抗就一同投降,保家衛國的將士連同花蕊夫人心儀的孟昶竟然沒有一個是真正的鐵血男子漢,這讓她感到深深的失望和痛心,于是就做了上面這首詩。宋太祖本也是個英雄人物:當年千里送京娘,當年以一條棍棒打遍十八座軍州。此時有感于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竟更加深了對花蕊夫人的愛慕之心。飲了幾杯酒后的花蕊夫人,紅云上頰,更覺嫵媚動人,太祖攜著花蕊夫人的手,同入寢宮,不久封花蕊夫人為貴妃。自此趙匡胤每日退朝必到花蕊夫人那里,飲酒聽曲。
但花蕊夫人并沒有忘記與孟昶的夫妻之情,琴棋書畫均擅長的她把丈夫孟昶畫下來,經常偷偷的朝拜他的畫像。一天,趙匡胤退朝退得稍微早點,就直接往花蕊夫人那里行去,步入宮內,見花蕊夫人正在那里懸著畫像,點上香燭,叩頭禮拜。太祖不知她供的是什么畫像,抬頭那畫像細看去,只見一個人端坐在上,眉目之間好像在什么地方見過一般,急切之間,又想不畫中之人是誰,只好問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沒有料到太祖突如其來,被他瞧見自己隱秘事,心中驚慌了一下,見趙匡胤問起,連忙鎮定心神,邊想邊答道:“這就是我們四川俗傳的張仙像,只要心靈虔誠,一心供奉,就可生兒子的。”趙匡胤聽她這樣說,笑道:“妃子這樣虔誠,估計張仙必定要送子嗣來的。但張仙雖掌管送生的事,終究是個神靈,應該置放在靜室中,用香花寶柜供養,在寢宮里面供奉,褻讀了仙靈的話,反而要被神仙降罪的。”夫人聽了太祖的話,連忙拜謝。實際上大家知道的,花蕊夫人所供的并不是張仙,而是蜀主孟昶。她本與孟昶相處十分恩愛,自從孟昶暴病身亡,她被太祖威逼入宮,因為貪生怕死,勉承雨露,雖然太祖在六宮中把她寵為掌中明珠,心里總拋不下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親手畫了他的像,背著人,私自禮拜,不料被太祖撞見,只好謊稱是張仙。那些宮里的妃嬪,聽太祖說供奉張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宮中照樣畫一幅,供奉起來,希望生個皇子,從此富貴。不久,這張仙送子的畫像,竟從皇宮中傳出,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如果孟昶九泉有知,也一定會十分感念花蕊夫人了,后人有人詠此事:
供靈詭說是神靈,一點癡情總不泯;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趙光義和他哥哥一樣,很喜愛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費氏,想占為己有。可孟昶死,費氏卻被宋太祖趙匡胤納為妃子,更寵愛有加。趙光義就是膽再大也沒膽與之明爭。趙光義也是一位懷有雄韜大略的風云人物。他曾參與陳橋兵變,為大宋政權的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雖然他也有治國安邦之才,但礙于兄弟情面,趙光義只好擁戴兄長作了大宋皇帝,期待著有朝一日趙匡胤將帝位傳給他。趙光義曾經耐心等待皇位達17年之久,可事實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樣順利,宋太祖趙匡胤晚年打算把江山傳給自已的兒子,這對于凱覦皇位已久的趙光義無疑是當頭一棒。雖然趙光義當時挾開國之功勛之位,權傾朝野,宋太祖的兒子趙德昭仁慈寬厚,怯弱無能,根本無力治理天下,也無力與趙光義爭天下,但是如果趙匡胤一心把皇位傳給他的兒子,趙光義也無法變更。為此,趙光義只得另做打算。
976年,趙匡胤生了大病,召花蕊夫人覲見,他問花蕊夫人:“你說,我要是死了,皇位我是傳給為我打江山的弟弟呢,還是傳給自己的兒子?”
花蕊夫人沉吟半晌,說:“兄弟如手足,再說這天下是你弟弟和你一起掙來的,你做夠了皇帝,也應該讓弟弟過一把癮,風水輪流轉嘛,也該一個做一回,不過,若從私心來說,我覺得還是應該傳給自己的兒子,畢竟自古皇位就是父傳子啊!”
隨侍在側的王繼恩早已被趙光義收買,王繼恩聽到消息,悄悄派人出宮到趙光義的晉王府做了通知。于是,趙光義借口探病進入宮中,此時趙匡胤側臥在床閉眼思忖花蕊夫人的建議,花蕊夫人獨坐旁邊等待趙匡胤的決定。而深更半夜身處皇宮的趙光義以為宋太祖沉睡,便借機調戲花蕊夫人,趙匡胤從假寐中驚醒,見親兄弟居然敢調戲自己的妃子,勃然大怒,操起身邊的玉斧向趙光義砍去,但是,在大病中的太祖體虛力弱,沒等斧頭砍到趙光義,趙光義側身一躲,反手一探,便把斧頭抓在手中。趙匡胤用力一奪,趙光義手一松,趙匡胤就跌一跤,他氣不過自己的兄弟,一時氣結,指著趙光義說:“你,你……”此時本還沒有下定決心篡位的趙光義眼見奸情敗露,料定自己橫豎將會慘死,便一狠心上前兩步,搶過玉斧弒了兄。這一場弒兄大戲不過發生在瞬間,目瞪口呆的花蕊夫人還來不及做出反應,趙光義隨手拿起趙匡胤的弓箭,搭起一箭,“嗖”的一聲,將整件事情的目擊者送進天堂。花蕊夫人因介于宋廷權力之爭,在立太子的問題上觸犯了太祖弟弟光義的利益,就這樣,被后來的宋太宗一箭射死。趙匡胤死后,趙光義微微一思量,叫過王繼恩如此這般吩咐一番,便悄悄出了宮。976年十月十九日夜,皇宮內傳出,趙匡胤病重。宋皇后知道消息后,立即派親信王繼恩召第四子趙德芳進宮,以便安排后事。她卻不知道趙光義早已窺伺帝位,已經用重金收買王繼恩為心腹。當趙光義得知太祖“病重”,早就與親信程德玄在晉王府通宵等待王繼恩來報消息。王繼恩奉皇后詔后并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趙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了趙光義。趙光義立即進宮,入宮后也不等通報徑自進入太祖的寢殿。王繼恩回宮,宋皇后既問:“德芳來沒有?”王繼恩卻說:“是晉王來了。”宋皇后見趙光義已到,大吃一驚!知道事有變故,而且已經無法挽回,只得以對皇帝稱呼之一的“官家”稱呼趙光義,乞求道:“我們母子的命,都寄托在官家身上了。”趙光義答道:“嫂子,你放心,我能夠保你們母子富貴,不要擔心!”
隨后趙光義登基做了皇帝,史稱“宋太宗。”宋太宗命人厚葬了趙匡胤和花蕊夫人。
這真是:長門漏靜,誰解寂寥?痛故國之云亡,悵新朝之失寵,因悲成病,徒落得水流花謝,玉殞香消。
花蕊夫人一縷香魂升入天堂,玉皇大帝把她封為“送子娘娘”,由她主管人間送人子嗣。民間所畫的送子仙,也隨著由男像慢慢變為女像,變成現在寺廟中那端莊慈祥,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的送子娘娘的神像。現在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一念送子娘娘的名號,她就前往救度,所以稱送子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