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誠出生貧苦的亭民家庭,小的時候開始就以幫助官府押運官鹽換取微薄收入。后來因為不滿鹽警的欺壓,帶領十七個膽大鹽民發動武裝起義,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張士誠被眾人推選,成為這支起義軍的領袖。
初期之時,張士誠基本是在降元抗元,再降元再抗元中壯大的。他往往會假裝被元朝招安,不久反元,并且殺掉當地長官。再依靠同樣的方法,占據高郵之后,自稱誠王,僭號大周,建元天佑。
張士誠一部的勢力越來越大,后來引來元朝宰相脫脫率大軍鎮壓。這個時候張士誠想再次降元自保卻不起作用,脫脫擺明了要將這支義軍徹底解決。后來還是因為脫脫被奸臣陷害,張士誠才僥幸逃過一命。
張士誠一部勢力越來越大,后來與同為抗元義軍的陳友諒、朱元璋分庭抗禮。朱元璋是誰,想來不用大家多說。朱元璋從微末參加起義軍,隨后接受起義軍,成為一方割據勢力之首。后來更是建立大明王朝,推翻元朝統治。
在初期之時,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都是三方勢力極大的割據勢力。當時三人誰都有成功推翻元朝,建立不世偉業的可能。不過最終還是朱元璋取得了完全的勢力,分別吞掉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據點,并成功滅亡元朝。
張士誠原先還能與朱元璋一部分庭抗禮,最后為什么會被朱元璋打敗,丟掉了自己的勢力和性命呢?
張士誠起先勢力不大的時候,還想著開拓領地。等到后來占據吳地之后,久開始貪欲享樂。吳地多年沒有戰事,經濟不受影響,人口數量巨大,經濟發達,生活自然比其他地方更為繁華。張士誠占據這一帶之后,就被富貴迷花了眼,此后奢侈享樂,不務政事。不僅是他,還有他手下的一干將領,而言隨之沉迷。他們在府中飲酒作樂,大肆納妾,生活奢侈。每當有戰事的時候,又拖拖拉拉,不愿受軍隊寒苦。等到了軍中也是不務軍事,只想著戲耍享樂。
而朱元璋本人志向高大,手下將領都是虎狼之輩,長期參加戰爭,養成了鐵血之氣。早先張士誠與朱元璋軍隊對上就吃了敗仗,更別說后來耽于享樂之后,更是沒有戰勝的希望。
張士誠本性軟弱,行事畏手畏腳,沒有大局觀。當朱元璋的有騰龍之勢的時候,另一方義軍首領陳友諒就曾經寫信建議張士誠與其結盟,共同應對朱元璋。張士誠表面答應了,但等到實際開戰的時候卻根本不管陳友諒,端著小板凳在一旁觀望。
張士誠這一做法是十分愚蠢的,本就打不贏朱元璋,不與人結盟,反而抱著僥幸的希望。朱元璋表明了是有統一天下的心的,這個時候他不與陳友諒互幫互助,等到朱元璋滅了陳友諒后騰出手來,就是他的滅亡之時了。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在消滅陳友諒一部,吞并陳友諒勢力之后,朱元璋利落的對張士誠發起進攻,最終將張士誠一部滅亡。
《明史》評價張士誠:士誠為人,外遲重寡言,似有器量,而實無遠圖。
楊維楨說他:兵不嗜殺,一也;聞善言則拜,二也;儉于自奉,三也;厚給利祿而奸貪必誅,四也。
葛軍力評價:張士誠見利忘義、朝秦暮楚。
上一篇:穿過歲月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