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仙,生年不詳,去世于公元1234年,是金朝末年地主武裝首領之一。蒙古帝國率兵侵略河北之時,武仙組織地區武裝抗擊蒙古人的進攻,后來投降蒙古國,又復歸金國。金國滅亡之后,其武裝勢力瓦解,逃亡途中被戍兵殺害。
武仙是封建九公之一,封建九公又叫九公封建,是金朝末年宣宗冊封的地主封建武裝勢力的首領以及地方官員,主要分布地區在河北﹑山東﹑河東。這些公的冊封,是金宣宗為了對付蒙古帝國的入侵,而采納的當募土人威望服眾者﹐假以方面重權。能克復一道﹐即以本道總管授之。能捍州郡﹐即以長佐授之。建議。
封建九公除了管轄中山﹑真定府的恒山公武仙外,還有管轄清﹑滄﹑觀州的滄海公王福;統領獻﹑蠡﹑安﹑深州的河間公移剌眾家奴;統領雄﹑莫﹑霸州的高陽公張甫;統轄涿﹑易﹑安肅﹑保州﹑君氏川﹑季鹿﹑三保河﹑北江﹑礬山寨﹑青白口﹑朝天寨﹑水谷﹑東安寨等地的易水公靖安民;統轄河東北路的晉陽公郭文振;統領平陽﹑晉安府的平陽公胡天作;統轄澤﹑潞﹑沁的上黨公張開以及轄有益都府路的東莒公燕寧。
金朝末年冊封的封建九公,要么就投降了蒙古軍,要么就戰敗之后被蒙古軍殺死,武仙屬于先投降后反叛,最后被殺死。
金宣宗冊封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勢力較大的地方官吏和武裝首領之時,武仙赫然在列為恒山公。因為其管轄中山府和真定府、沃州、冀州、威州、平定州等多處戰略要地,因此在九公之中勢力最盛。
1217年8月,武仙投降蒙古,為河北西路兵馬副將。正大二年,武仙殺死原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史天倪,叛蒙歸金,南走開封府。金哀宗復封其恒山公爵位,置府衛州。兩年后收復潞州,不久被蒙古援軍擊敗,退回衛州之時反遭蒙古軍隊圍攻。
金軍援兵及時趕來,衛州之圍得解,武仙奉命調至胡嶺關,扼守金州路。八年,赴的呢廣州與完顏合達會師,阻擊企圖從鄧州攻南京的蒙古軍隊。
1232年,金軍在三峰山被蒙古軍擊敗,武仙倉促出逃。據說當時逃亡時,身邊只剩下四十多人騎兵,境況十分慘淡。一路逃到南陽留山一帶,聚集潰兵十萬人才有了起勢。
三月,南京開封被蒙古軍隊保衛,武仙奉金哀宗之命,任參知政事、樞密副使、河南行省之職,與完顏思烈合兵趕往救援。后與蒙古軍隊在密縣一帶遭遇,因為完顏思烈的冒進而兵敗,武仙只能退回留山。
1233年,金哀宗南逃蔡州,武仙率軍自淅川溯流而上,謀取宋金州。不久蒙古軍隊貢獻蔡州,金國國滅,武仙的軍隊也隨之瓦解。武仙倉促率十多騎親兵逃亡澤州,結果戍兵殺害。
《金史。武仙列傳》記:甲午,蔡州破。糧且盡,將士大怨,皆散去。仙無所歸,乃從十八人北渡河,又亡五人。五月,趨澤州,為澤之戍兵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