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雜志社策劃了一項征文:“我最煩惱的一件事”。來稿來信異常踴躍,似乎各個階層的人都有煩惱,而煩惱又是五花八門,大致可分四類:首先是來自家庭的煩惱:邪火多,誤解多,常借暴力發(fā)泄,有夫妻間的,也有父子、母子或祖孫間的,罵不離口,拳不離手;或家有酒鬼、久病的、待業(yè)的、染有壞毛病的……其二為來自感情方面:失戀的,多戀的,亂戀的,戀出麻煩來的,剛上中學的孩子成了“情場老手”,老爹老娘的感情卻出現了危機。三,工作的煩惱:被上司誤解。無法對話,不能溝通,不給好臉,處處給穿小鞋,前途黯淡,晉升無望,領導越來越像主子,自己越來越像奴才。四。來自社會上的煩惱:工資太低,物價老漲,討價還價容易吵架,一不小心就會上當,自行車被盜,鄰居的狗老叫,小區(qū)里老拆,大街上常堵……
這才叫窮有窮的麻煩,富有富的難處。現代社會物質過剩,生活富裕,人們的煩惱卻并未減少,甚至更多了。而煩惱又是躲不開的,不能靠簡單的規(guī)勸就能排解,因煩惱都是具體的,千差萬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空洞套話排解不了細微的煩惱,也不可能帶來真實的快樂。光嘴上說要樂觀是樂觀不起來的。那么,世上有沒有不煩惱的人呢?即使在這個視獨生子女為“小皇帝”的時代,有光在笑聲中長大的孩子嗎?埃利斯說過:只有一個地方是樂天派成堆的,那就是精神病院。這就是說,一個正常人對付煩惱最積極最有效的辦法,是正視煩惱。有時徹底感受煩惱,用心體味煩惱。反而能有所感悟,能排除煩惱。或者用智慧、用行動戰(zhàn)勝煩惱。煩惱的滋味是苦的,甚或是極苦澀的,卻能成為靈魂的培養(yǎng)液,轉化得好是一筆精神上的財富。
深刻往往來自煩惱,而不是歡樂。煩惱和痛苦是人生的導師。世界著名的“煩惱大師”、被魯迅稱為“拷問靈魂”的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有言:“對于具有高度自覺的深邃透徹的心靈的人來說,痛苦和煩惱是他必備的氣質。”所以佛經上把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解脫的智慧,稱為“菩提”。沒有煩惱如何有菩提?煩惱是自己的,快樂不過是偶爾光顧的客人。歡迎客人,也不能丟了自己。但正視煩惱不等于鉆進煩惱中出不來,被煩惱糾纏不休,就構成了對自己的迫害,會扼殺靈魂。“正視煩惱”含有“迎難而上”的意思。
煩惱是有主觀性和時間性的。有些在自己看來非常煩惱的事,幾乎是過不去了,在別人看來卻很簡單。過一段時間你自己回頭一看,也覺得當初為此那么煩惱真是不值得。每個人都不會煩惱一生,也不會是歡樂一生。生活充滿煩惱,但生活也從不會停止前進,所以每個煩惱中的人都有理由問一句:我果真值得那么煩惱嗎?何況聰明而又愛惜自己的現代人,已經發(fā)明許多排除煩惱的辦法,比如:“旅游排除法”、“購物排除法”、“讀書排除法”……最簡單可行的是“運動排除法”。賣大力氣,出身臭汗,將煩惱毒素排出體外,立刻會痛快許多。還有“精神排除法”,具體做法有幾種,將手指腳趾都深深地插進沙子里撩撥,沙子細軟柔滑,可散可聚,無孔不入,能過濾人的煩惱情緒。或去照哈哈鏡,看著自己扭曲變形的怪樣縱情大笑,以嘲笑自己出氣。或在門框上掛一只皮球,用前額去撞,撞的力量越大,皮球反彈回來的力量就越大……讓人從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中受到啟發(fā),以期達到平復煩惱情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