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在荷蘭一個小漁村里,一個勇敢的少年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使全世界的人們懂得了無私奉獻的報償。由于全村的人們都以打魚為生,而海面上瞬息萬變,危機四伏,因此,為了應對突發海難,自愿緊急救援隊的建立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海面上烏云翻滾,狂風怒吼,巨浪掀翻了一條漁船,船員的生命危在旦夕,他們發出了SOS的求救信號。救援隊的隊長聽到了警報,火速召集自愿緊急救援隊的成員,乘著劃艇,沖入了洶涌的海浪中。憂心忡忡的村民都聚集在海邊,翹首眺望著云譎波詭的海面,他們每人都舉著一盞提燈,為救援隊照亮返回的路。一個小時之后,救援隊的劃艇終于沖破濃霧,乘風破浪,向岸邊駛來。村民們喜出望外,歡呼著跑上前去迎接。當他們精疲力竭地跑到海灘后,卻聽到自愿救援隊的隊長宣布:由于救援的船容量限制,無法搭載所有遇險的人,無奈只好留下其中的一個人,否則救援的船就會翻覆,那樣所有人都活不了了。剛才還歡欣鼓舞的人們頓時安靜了下來,才落下的心又懸到了嗓子眼兒,人們又陷入了慌亂與不安之中。這時,救援隊長開始組織另一支自愿隊去搭救那個最后留下的人。16歲的漢斯自告奮勇地報了名。他的母親忙抓住了他的胳膊,用顫抖的聲音說:“漢斯,你不要去。你知道,10年前,你的父親就是在海難中喪生的,而3個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羅也出了海,可是到現在一點消息也沒有。孩子,你現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求求你千萬不要去!”看著母親那日見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漢斯心頭一酸,淚水在眼中直打轉,但是他強忍住沒讓它流下來。“媽媽,我必須去!”他堅定地答道,“媽媽,您想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說‘我不能去,讓別人去吧!’,那情況將會怎樣呢?媽媽,您就讓我去吧,這是我的責任。只要有人要求救援,我們就得竭盡全力去履行我們的義務。”漢斯張開雙臂,緊緊地擁吻了一下他的母親,然后義無反顧地登上了救援隊的劃艇,沖入無邊無際的黑暗中。
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這一個小時,對憂心忡忡的漢斯的母親來說,真是太漫長了。終于,救援船再次沖破迷霧,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只見漢斯正站在船頭向岸上眺望。救援隊長把手握成喇叭狀,向漢斯高聲喊道:“漢斯,你找到留下來的那個人了嗎?”
漢斯高興地大聲回答:“我們找到他了,隊長。請您告訴我媽媽,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羅。”
蚌無私的愛的付出,使它得到了晶瑩圓潤的珍珠;泥土無私的愛的付出,使它得到了香氣四溢的果實;春風無私的愛的付出,使它得到了花朵的芬芳;天空無私的愛的付出,使它得到了彩虹繽紛多彩的風姿;當心靈無私地奉獻著愛意,將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幸福。
本文構思的妙處在于伏筆和巧合。父親葬身大海,哥哥也在大海上失蹤,弟弟還要為了救人撲向張牙舞爪的大海。付出得到了報償,最后獲救的竟然是他的哥哥。另外,本文的環境描寫也非常突出。從漁村的生活背景,到一個漆黑的夜晚,海面烏云翻滾、狂風怒吼的危機關頭,直至主人公義無反顧地沖入無邊無際的黑暗,環境的描寫既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又烘托了人物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