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趙師秀曾寫過一首《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庇讶思s好了要來下棋,時間一晃就過了半夜,客人久久不至,只聽到雨聲不斷,蛙聲一片。燈芯已經燃得很長,詩人拿起黑白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而篤篤的敲棋聲又將燈花都震落了。短短四行詩,描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一種悵惘的心情,可謂形神兼備,全詩生活氣息濃厚。
仔細品讀,忽然感觸頗多。如果那個時候,網絡像現在這樣發達,這樣膾炙人口的小詩,恐怕沒機會流傳下來吧?約好的事情,忽然不來,對于習慣了快速生活節奏的現代人來說,簡直無法忍受,電話早不知催過多少遍了,哪來的如此閑情雅致?
很希望可以像古人那樣,慢慢品味生活,多些意料之外的驚喜,即使是惆悵,也是一種淡淡的、美麗的情杯。于是,生活中的我,越來越少打電話了。
回去看父母,突然推門而至。母親埋怨著:“怎么不打個電話?我也好準備準備……”自己家孩子回來,有啥好準備的?如果真的打了電話,哪怕你叮囑一萬遍,兩位老人也會一趟趟上街,把他們認為好吃的、好用的,全都搬回來,讓我心疼又無奈。這樣多好,一家人坐下來,說說笑笑聊天,盡享天倫之樂。
下班時,順路拐到老同學家,她顯然沒料到我來,身上隨便套著大背心,踩雙舊拖鞋,躺在沙發上啃著西瓜看電視。哈哈,這才是這廝的本色呢,如果打電話來,她肯定會手忙腳亂一番,使勁收拾自己亂糟糟的窩,真的拿我當客人招待呢!這樣多好,我也坐下來啃西瓜看電視,高興時一起手舞足蹈,傷心了扯過紙巾抹眼淚,仿佛重溫了校園里那純真又美好的友誼。
出差路過姨媽家,一家人正吃午飯,我把帶來的禮物放到一邊,姨媽急得搓著手說:“這小地方偏僻,逢集才有賣菜的,讓你吃什么好呢?”我笑笑,早已不客氣地坐到餐桌旁。這黃澄澄的小米粥、腌得出了油的鴨蛋、新鮮的韭菜炒雞蛋,樣樣都對我的口味,是最正宗好吃的農家飯呀。如果提前打電話,姨媽肯定要張羅一桌子雞鴨魚肉,那才真真敗了胃口??次页缘瞄_心,姨媽惴惴不安的心,終于放下。
在滾滾紅塵中行走,雖然無法做到像古人那樣的閑情雅致,卻不妨抽些時間,將手機束之高閣,品味原汁原味的生活,或許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上一篇:匆匆那年的“我和他”
下一篇:零亂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