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最東端,有一座美麗的城市——威海;離市中心海岸線不遠的海面上,有一座小小的海島——劉公島。2012年6月16日,我和同事們一起,游覽了這座美麗的小島。
踏上渡輪,迎著初升的太陽,駛向劉公島。站在渡輪的甲板上向西望去,蔚藍的天空,悠悠的白云,起伏的群山,群山懷抱著的高樓大廈,還有,威海標志性的建筑——幸福之門,盡收眼底。海面上,涼風習習,海鷗飛翔,渡輪濺起朵朵浪花,那白色的浪花,如泣如訴,如歌如嘯,仿佛在向我訴說著什么。
旖旎的風光,美麗的城市,神秘的海島,卻不是我這次旅行的目的。劉公島,見證了“甲午海戰”那段悲壯的歷史,記載了丁汝昌、鄧世昌、劉步蟾等等那群愛國將領們的英雄故事。我們來了,仿佛回到了一百多年前,那段中華民族飽受屈辱的時空。
“甲午海戰”博物館內,有這樣一幅普通農家的群像雕塑:農家草房,院墻倒塌,墻外火光熏天,野蠻日軍揮舞大刀、手持槍械撲來。院子內一家婦幼十人,整在投井自盡。雕塑的“說明牌”上這樣寫道:1894年11月16日,日軍攻破金州城,破城之際,城內西街四代一家婦幼10人,為免遭日軍凌辱,毅然投井自盡。讓我們記住這些剛烈的草木之民的名字:老婦曲王氏、曲遲氏、少女曲梅蘭、曲如慧、曲訝子、少婦孫曲氏與兒子孫桂生、楊曲氏與兒子楊寶慶。
茍喪艦,將自裁——這是海軍將領劉步蟾的誓言。1895年1月11日,日軍魚雷艇入港偷襲,“定遠”艦損傷嚴重,因恐其將來落入敵手,丁汝昌、劉步蟾下令將“定遠”艦炸散,當夜,劉步蟾隨自己的愛艦,自殺殉國,實現了他的誓言:茍喪艦,將自裁。時年43歲。
懷著對英烈們的崇敬,離開了劉公島。潔白、矯健的海鷗,是英烈們靈魂的再現;陣陣浪花,是英烈們對后人的訴說。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站在渡輪的甲板上,望著遠去的劉公島,沐浴著燦爛的陽光、習習的海風,先輩們的金石玉言,在我的耳畔縈繞,久久的縈繞。
上一篇:貼地飛行的青春
下一篇:“天才”的眼光會拐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