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愛車,原因有一點,他要生活。
舅舅出生的那個年代,中國的汽車還很少。路上跑的汽車,雜七雜八,“解放”牌貨車居多,但那個時候的貨車載重量也不過六噸左右。那個年代的人們,有輛汽車是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兒時的舅舅沒少吃苦。十幾歲的時候,舅舅便失去了父親,家里的窘困也不得不讓他輟了學。為了生計,舅舅開始忙農種地,挑擔賣菜;制作土炮仗,閑時外賣……路邊吆喝時,舅舅看看路上偶爾行駛過的“解放”牌大卡車,又看看自己手里推著的獨輪車,心里很不是滋味!
“媽,要不我買輛‘炮車’吧!有了車,我就可以裝更多的菜,裝更多的土炮仗,可以賣更多的錢。”舅舅思慮再三,向外婆開口了。當時的“炮車”其實屬于拖拉機一系列,但是比起拖拉機來說,要簡陋的多,它是由車廠改裝而來的,主要的動力源泉就是一臺柴油機,車前半身是駕駛室,后半身是貨倉,駕駛室是露天的,四個輪胎被安裝在大梁上,沒有避震裝置、沒有自卸裝置、沒有電子設備一類裝置,因為行駛時,柴油機聲音很大,所以也沒有安裝鳴笛設備,即便這樣,在當時,絕對也屬于味美價廉的一類多用途運輸用車。外婆靜靜地看著舅舅,舅舅皮膚黝黑黝黑的,背微微有點駝,但是結實的身體顯得他孔武有力。
“媽,我賣菜賣炮仗也攢了不少錢了,但是還是差一點,可以先借借。”舅舅很堅定。
外婆沒有回答,轉身走向立柜,左翻翻,右翻翻,掏出了一個手帕包,遞給舅舅:“這是我攢的些錢,本來給你娶媳婦,給你姐姐嫁,給你妹妹上學用的,娘知道你不容易,你先買車吧!”舅舅打開手帕,里面是一疊零錢,數了數,總共二百三十五塊錢。
第二天,外婆院里就停了一輛“炮車”。
有了這輛炮車,舅舅著實省了不少力,裝的東西多了,自然賣的錢也多了。不幾年功夫,舅舅便娶了媳婦,姨姨也嫁了,媽媽也讀完了小學。
進入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春意盎然,中國經濟要進行大規模發展,路上跑的車也越來越多,駕駛證也自然成了每位開車者必備的證件,舅舅為此還專門到太原駕校考了一回駕照。
一天晚上,舅舅去上廁所,忽然聽見廁所圍墻外有人叫他。天實在太黑,但是,舅舅從說話的聲音依稀辨別出是鄰居來旺。
“乃則(舅舅小名),家里有飯嗎?”來旺說道。
“有啊,沒吃飯啊!快回我家吃些。”舅舅是個好心人。但是,舅舅很奇怪,來旺不是去岳丈家了嗎?怎么突然會躲在自己家廁所旁邊?看著來旺狼吞虎咽的,舅舅也沒有多問。
“乃則,我那輛白色的212車你先用著吧!就停在河灘邊。”說完,來旺就一溜煙沒了人影,臨走時,留給了舅舅車鑰匙。
舅舅過年的時候開著這輛車,載著滿滿一車人,走親訪友,不亦樂乎?
后來,來旺終究是被公安抓到了,并得到了法律懲罰。
看著公安將那輛212開走,舅舅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改革開放進入了九十年代中期,全國的經濟也進入了大發展時期,以煤炭工業為主的山西,原煤的產量也逐年增加,這么多的煤得運出去才能賺到錢,所以要求當時有很發達的運輸業,“晉煤外運”的口號響遍三晉大地。舅舅看準了時機,把那輛炮車賣了,又加了許多錢,買了一輛載重十頓左右的解放卡車,專門給煤場運煤賺錢。
當時的十頓“解放”卡車是很流行的載重車輛,每個洗煤廠里幾乎每輛運煤車輛都是這個牌子,在那個重型卡車還不是很普及的年代,輕型卡車書寫了一段段傳奇的運輸歷史。當時的司機,早已把汽車當作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一日三餐幾乎都在車上吃,有的時候跑長途,睡也自然在車上,可以說車中有人,人中有車了。大鏟車“呼呼”的將一鏟鏟原煤裝到卡車上,卡車上司機憑著經驗感知裝滿還是沒裝滿,車身隨著重量的增加一遍又一遍地晃動著,到達目的地,司機啟動自卸裝置,將煤卸下。司機們視車如孩子,因為卡車在他們眼里就是吃飯的家伙,大冬天的時候,由于防凍液不像現在這么流行,得給汽車發動機“烤火”保溫,以便于發動,這樣也會使汽車壽命得以延長,夏天的時候得把汽車開進車庫,以防受到烈日暴曬。一輛汽車真的承載了司機們太多的東西。
但是,當時的這些載重汽車也是有致命缺點的,比方說,載重量如果超過額定重量,而且,剎車油不多時就極有可能出現剎車失靈的危險,剎車失靈那意味著什么?大家是都知道的。加之,當時的運輸業競爭激烈,賺不了多少錢,舅舅決定賣車改行!
“是我,乃則!”舅舅敲開了姨姨家的門,“姐夫,我想跟你借點錢,我那輛車賣掉了,想新買輛好一點的車,但是錢還是差點,就想來跟你借點。”
“權傾,你就借點吧!乃則現在真是遇到困難了,六個孩子的父親,一點也不容易。”姨姨在一旁跟姨夫說著。
舅舅之所以來向姨夫借錢,是因為他知道姨夫有錢,姨夫也是貧苦出生,但是摸爬滾打多年,小有成就,開了一家焦化廠,當起了小老板,平日里就經常開著當時那款很流行的212車到處經銷焦炭。
舅舅也真的是沒了辦法,自己本來已經是七個孩子的父親了,但是因為養活不起這么多的孩子上學,就送了別人一個,把第七個孩子送到了安徽,當時的舅舅別提有多么的痛苦了!
終于,舅舅靠著借來的錢買了一輛福特牌工具車。舅舅打算做些收購廢品的買賣。
這款福特牌工具車其實和皮卡車有一拼!車身前部是駕駛艙,后部是貨倉。駕駛艙有四廂,可以乘坐很多人,貨倉還算大,很“吃貨”(多裝東西)。舅舅看著這輛新買來的車,不住的喜歡。摸摸車子的反光鏡,照照自己笑呵呵的臉,又打開車子的機器蓋,摸摸發動機,摸摸電瓶。他買回來這輛車后,帶著全家出去兜了一圈,避震裝置尤其不錯,剎車也很靈敏,換擋也很順手,舅舅擺動著方向盤,開著音樂,徜徉在柏油馬路上。
可是,那個時候的廢品收購好一陣壞一陣,成本也很高,獲利卻很小,舅舅沒有賺到多少錢。一天中午,舅舅載著滿滿一車的廢紙制品,準備運往收購站,過橋時,由于急轉彎,加上車上貨太多,車子竟然飄出了橋。車身重重的摔在了橋下,舅舅也隨著車子摔了下去。幸運的是,舅舅沒出什么事情,車上的廢品救了他一命,廢品先落的地,給了舅舅足夠的緩沖時間。但是,車子是費了,徹底報廢了,駕駛室癱在了地上,車上的零件灑了一地,六個輪胎也不知滾到了哪里!
舅舅從駕駛室爬出來時,已經是傍晚了。舅舅蹲在車子旁邊,看了好一陣子,抽了好久的煙。之后,舅舅緩緩站起來,找了家飯館,狼吞虎咽起來……
后來舅舅將那輛車當廢鐵賣掉了,他很感慨,他本來想用這輛車賣廢品,結果差點把自己的命給賣沒了,車子也給當成廢品賣了。舅舅也失業了,本也沒有了,還賠了不少錢。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又迎來了新的歷史時期,一切都在變化著,重型卡車也開始普及起來。
舅舅站在路邊,看著一輛又一輛“斯太爾”駛過,心里真的又不知是什么滋味!
終于,舅舅還是敲響了姨夫家的門,門開了,姨夫不在,只有姨姨一個人。
“姐,我想跟我姐夫再借點錢,姐夫回來后您給我說兩句啊!”舅舅還是開口了。
“乃則啊,姐會努力幫你的!”姨姨說道。
中午時分,姨夫的開門聲響起,舅舅忙迎了上去。
“姐夫,回來了啊!”
“嗯。”姨夫好像知道了來意,臉一沉。
“姐夫,我就開門見山了,我想和你再借點錢。”
“借你錢,借你錢。”姨夫喃喃地說道。
“姐夫,我也沒什么手藝,就會開車,我真的還想買輛車。”
“上回借你錢,差點讓你把命丟了,這次再借你,指不定還會出什么亂子。”姨夫臉還是一沉。
“姐夫,你說一句痛快話吧!你這里不借我,我就到別處借去。”
“權傾,你就借給乃則吧!都是為了那六個孩子。”姨姨幫舅舅說道。
……
舅舅最終還是借到了錢。他去太原車店分期付款買了一輛“斯太爾”重型卡車,十輪,載重60噸。車開回來的當晚,全家都圍在了車旁,聽著舅舅滔滔不絕的講著這輛車的高性能。
“斯太爾”重型卡車絕對是載重界的寵兒,它那巨無霸的軀體絕對給人以震撼。駕駛艙是平頭的,空間非常寬敞,室內也顯得很豪華,尤其是裝上空調以后,整個駕駛艙仿佛就是一間公寓,加之車上裝了高性能的避震系統,讓司機在開車的時候不會過度疲勞。舅舅喜歡這輛車是因為它超級巨大的載重量,60噸啊,這一次性就能夠賺不少的錢啊!舅舅揪心的就是車身兩旁巨大的油箱,這車著實耗油啊!要是沒有好工作,買車容易養車就難了啊!
幸運的是,舅舅憑著自己多年闖蕩積攢的的人脈,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差事,靠著給煤廠跑運輸賺錢,辛苦點的話一天就得有好幾千的純利潤的進賬啊!也正是應了那句古話:苦盡甜來!
舅舅不辭勞苦,兢兢業業,總算是混出了樣子,不僅把自己欠的債都一一還清,而且還用自己賺的錢蓋了新房子,給兒子老大娶了媳婦,也算是功德圓滿大事一件!
歲月不饒人啊!看著孩子們都長大了,舅舅索性讓老大搞起了運輸,接著又給老二老三買了輛“少林”客車跑出租賺錢。
幾年的經營,舅舅便有了自己的配煤廠,有了配煤廠,自然而然就有了大鏟車。
舅舅干脆把自己多年的心血交給了孩子們。而他現在則開著一輛“長安”牌面包車跑賣煤炭的業務。他自己挺喜歡這輛“長安”牌汽車。舅舅說過,他這輩子開不起豪華汽車,也不想開豪華汽車,風風雨這么多年,就圖個安全,想平平安安一輩子。
舅舅私家車品牌的變遷記錄的是舅舅奮斗的歷程,他的人生歷程也正如那些車的品牌價值一樣,有過櫛風沐雨,必然也會有春華秋實。這就是我的舅舅,這就是我的那位和汽車準備打一輩子交道的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