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家族從清朝至今久盛不衰,好運連連,這與他們的家訓是分不開的。曾國藩的曾祖父曾制定治家信條八個字:“早、掃、考、室、書、蔬、豬、魚。”其意思是:一要早起,二要打掃清潔,三要誡修祭掃,四要善待親鄰,其余四字就是:讀書、種菜、飼魚、養豬。
曾國藩幼承家訓,對上一輩所定的儉樸家規,信守不渝,并以此來教育自己的子女。及至他官居極品,位至爵相,仍然節儉自守,并嚴勉家人保持寒素家風。他在給長子曾紀澤的信中說:
“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余服官三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息,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位可也,略豐亦可,大豐則我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貴愛奢華,不可習慣懶惰,不論大家小家,仕農工商,儉苦守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他為家中子弟能達到尚勤儉勞苦、戒驕奢倦怠的目的,曾為家人制定一套勤儉課目,規定男子要“看、讀、寫、作”,女子要“繡、食、粗、細”,即織麻紡紗,燒茶煮飯,打掃房舍,縫制衣服等。他在南京總督府任內,其夫人和兒媳們,每天還堅持織麻紡紗。
相傳曾國藩為官三十年著布衣布襪,他每日吃飯,亦很簡單,以一葷為主,有客略增加。曾國藩任總督,三弟任巡撫后,家中人看子孫增多,舊居不夠用,他的九弟就花了三千串錢新建了一房舍。他聽后大怒,寫書指責九弟說:“新屋搬進容易搬出難,吾此生誓不住新屋!”他到病故時,仍住在兩江總督舊居。
即使家中有很多的房間,你晚上也只能睡在一張床上,即使你能嘗盡天下的山珍海味,一日也不過三餐而已。凡事都要適可而止,適當地追求生活質量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超過限度成為了貪欲的奴隸,你就再也無法回頭,苦海無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