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8月,漢王劉邦反復思考之后認為:通過兩年多的拉鋸作戰,項羽的楚軍兵員近于枯竭,糧草也難以補給,想與項羽的楚軍終于可以與項羽一死戰。于是,他便火速傳書給韓信,要韓信前來商討作戰部署。韓信接到書信,將書信捧在手中,猶豫不決,反反復復的思考著:去還是不去,真讓他拿不定主意。正猶豫之時范陽謀士荊徹求見,于是齊王韓信便召見了荊徹,荊徹見了韓信之后,對戰局作了分析,他認為:韓齊王目前最好是占據齊地,既不戰楚王項羽也不斗漢王劉邦,讓其局勢對峙,天下三分;若齊王感覺實在不行,一定要吸取前朝歷代功高蓋主的悲慘教訓,一定要坐地等封,討到漢王免死的加封才可放手大膽的替漢王打天下。結果韓信按照荊徹之計果然按兵不動。
漢王劉邦沒能調動齊王韓信、同時梁王彭越也同韓信不謀而合,同樣按兵不動,致使漢王劉邦沒有把握出擊戰勝楚王項羽,正巧,項羽方面,因北方戰場連連吃敗仗,人員傷亡慘重,軍隊糧草補給,也十分的危機,出兵剿滅漢王劉邦,不僅自身力量不足,又怕齊王韓信梁王彭越,趁機斷掉老窩,想來想去,決定和劉邦談和。而劉邦的家眷在彭城之戰失敗的時候被楚軍掠去,正愁于無法解救,這會兒項羽要求談和,也感到天賜良機,于是,雙方坐下商談,結果,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一時天下太平。
打成鴻溝協議之后,楚王項羽的士兵,個個歡天喜地,高興萬分,都想著回到家里和家人團圓。打了幾年的戰,總算有口喘息的機會,于是上下同賀,到處歌頌項王的英明。項羽也為此高興,休整數日,即率十萬楚兵,回江東而去。
漢王劉邦也感到十分的高興,鴻溝協議的簽訂,父親和妻子都全然得救,再也不用日夜擔心牽掛,于是也撤軍西行。
天下一時太平,沒了戰爭;沒了烽火彌漫的天空;沒了叮叮當當的刀槍碰擊聲;沒了滿地的死骨;沒了撲鼻嗆人的腥臭味;沒了讓人心惶惶的日子!仿佛一切都恢復了先前寧靜;恢復到了原本的人類生活;天地間剎那間變得如此安寧,如此美好!
然而這種安寧的美好氣息,卻有人感到來得太突然,似乎有一種憋氣的預感:這種氣息仿佛醞釀著更猛的烽煙燃起;更猛的廝殺場面。
果然不出乎眾生所料,劉邦率軍西行至洛陽,謀士陳平急急進諫漢王說:“經過幾年與項羽艱苦的拉鋸作戰,敵我雙方都戰死了幾十萬將士,我們打來打去,死了那么多心愛的將士,難道我們的目的只是為了一二百里的地域和百十個郡縣嘛?若果真是這樣的目的也未免太狹隘了!這種目的不僅像挖井人挖井,眼看要打出水來,卻因為感到太累了放棄一樣,讓世人好笑!更好像要走一百里路到達目的地,可已經走了九十里,不走了,退了回去。目前,我們漢軍已攻占天下江山大半;各諸候都來歸附;我們不能前功盡棄。我們應當乘勝追擊才是,盡管齊王韓信,梁王彭越不出兵,但也時時牽制項羽。我們現在天時、地利、人和皆已具備。而項羽兵已疲乏糧盡;將死兵亡甚多;人才棄楚而散甚多;將士人心向往歸鄉甚多;其戰斗力定然不佳。現在正是殲滅楚軍的最佳良機,不借這個機會消滅楚軍,等他養足精神,回過頭來再戰,我們不是養虎為患了嗎?”
劉邦聽陳平一席話,似乎覺得是這個理,但是他還是說道:“將軍話是有道理,然你不是陷我于不義,讓世人唾棄!”
陳平道:“大丈夫定天下,何懼小節,搶到天下是王,搶不到天下是賊,我們的目的是要一統天下,天下統一了,我們好好治理國家,讓百姓安居樂業,天下人非說有何不值得!我們現在只管做我們自己的事,對與錯,讓后人隨便評說吧!”漢王劉邦聽陳平一席話,如夢中醒。于是,斷然下令,折兵東進,直撲項羽楚軍。
公元前202年10月,劉邦帶領漢軍東進,他決定以韓信為中軍,孔熙將軍為左翼,陳賀將軍為右翼,周勃將軍斷后,在陽夏之南面,攔截項羽決議雌雄。便迅速派人通知各地王臣和將軍。定下時間商議會師合圍項羽之事。
書信已發出數日,各將軍和王臣都回信按時赴約,然韓信和彭越卻又不見不見回音。漢王劉邦實在是惱火,陳平道:漢王莫生氣,齊王、梁王不出兵,也未必是壞事,他牢牢的牽制著項羽的北部守軍不敢輕易援助項羽。我也斷然齊王和梁王絕不會也不敢趁我們攻擊項羽而攻擊我軍。
時間如電,轉眼約定日期已到,各路軍已經會起,依然沒有韓信、彭越音信更不說出兵,劉邦無奈只好按時出擊。
項羽正撤軍忽然得到軍情說:“楚軍遭到劉邦漢軍偷襲。”惱羞成怒,罵道:“如此小人,天下第一賴皮,竟然撕毀協議,要知道他會如此,當初我一到宰了他的父親和妻子,讓他遺恨千古。”于是,召集將士,大肆宣揚說:“劉邦乃天下第一賴皮,無道無德,撕毀協議小人所為!天下共討伐之!”楚軍本來正高興回家,聽說劉邦撕毀協議,個個義憤填膺,人人奮起抗擊無道無德的劉邦楚軍漢軍。
楚軍緊急部署:已經交戰的將士,要竭盡全力抗擊,邊打邊退,未交戰的將士迅速重兵在道路兩旁埋伏,等劉邦的漢軍鉆入突然合圍。
結果,當漢軍勇猛之師正浩浩蕩蕩挺進之時,項羽一聲令下,楚軍以雷霆般的速般發起包操,漢軍立時陷于夾擊之中,被楚軍打的暈頭轉向,斬殺漢軍近兩萬余人,劉邦看情況不妙,急忙率軍退入陳下,堅守不出。
兵住陳下,劉邦向張良尋求計策。張良說:“若果啟用韓信,此戰斷然可勝,以鄙人之見,韓信不出齊地,有兩點,一是他想坐地等封,二是他有顧忌,怕日后天下一統,他殺人過多,不免得罪賢人才子,招來殺身之禍,我猜想他是要您加封他免死的詔書。梁王與韓信不同,一介草寇,只知道掠城掠財,如果你現在就給韓信約定一旦勝了把陳縣以東乃至海邊的疆土都封于韓信,彭越平定梁地有功,當初由于魏豹的緣故,拜彭越為魏相國。現在魏豹死了,彭越也想當王。干脆與他約定,一旦勝了,從睢陽以北至谷城,全劃歸彭越。兩個人都封為候王,那他們就會很快趕來,全力參戰,幫助你打敗項羽。”
漢王劉邦就以張良之計立即書信韓信,擱起彭越不說,單說韓信,漢王約定:戰爭勝利后封韓信為齊王,陳縣以東乃至海邊的疆土歸齊國,同時下詔書:齊王韓信三不死: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刀劍有字不死。劉邦說些完畢立即派人,快馬加鞭,教交于韓信。
話說韓信,原本很純潔的一顆心,就是幫漢王一統天下,結果讓荊徹三寸不爛之舌說的是亂了方寸,當了齊王也心神不定,前一段日子,得到消息楚漢和談成功,心中卻更感到忐忑,他放心不下,一旦項羽穿過氣來,后果不堪設想,大的戰爭依然在萌生,還不如趁現在就集中兵力,打個殲滅戰,一舉定乾坤。他感到后悔,不該聽荊徹之計,然而,他感覺米已經下鍋,只能生米做熟飯,苦苦的盼望著子房和蕭何趕緊為漢王獻計獻策。
這一日下午,韓信剛跑馬練兵回到王府,忽然,來報說有漢王書信,韓信急忙召見,打開書信一看,自己心想的和擔心的全然解開,心中多日愁云立馬散去。好像撥云見日,心情異常開朗。
第二日,便火速帶兵出齊國與漢王會師,商議最后合圍滅掉出國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