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個祝家莊,祝家莊有個祝員外,祝員外有個小女兒,名叫祝英臺。
祝英臺從小在家識字讀書,年復一年,長到了十六歲。
見到同齡的男子紛紛帶著書僮,出門到杭州城的書院讀書,祝英臺心里很羨慕,于是她去央求祝員外:爹爹,我也想去杭州城求學。
祝員外一聽這話,十分生氣:人家男子讀書求功名,你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你好好聽著:你在家里做針線,學習三從四德的道理出門讀書這件事,以后提也不要提!
爹爹的話不能違抗,祝英臺只好走上閣樓,站在窗前觀望,花園里花紅柳綠,一對蝴蝶在花叢中翩躚飛舞,飛著飛著,飛到圍墻外面去了。
唉,要是像蝴蝶一樣,有一雙翅膀就好了。
當天夜晚,祝英臺給父親留下一封信,穿上男裝,把自己扮成書生模樣,把丫環銀心扮作書僮。趁花匠睡熟,祝英臺打開后花園的小門,帶著銀心,偷偷出了祝家莊,走上大路,朝杭州城走去。
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離開家出遠門,祝英臺心情快活,她看花花好,看鳥鳥好,看人人好。
走啊走,走到草橋亭,天下起大雨,祝英臺招呼銀心說:咱倆到這草橋亭歇一會兒,等雨停了再趕路。
亭子里有位書生,他端坐在石凳子上,正在看雨景。書生身旁有個書僮,他見到銀心,熱情地上前拉她的手:這位小哥,我挑擔子,你也挑擔子,一路辛苦了,過來我身邊坐!
銀心見陌生男子拉自己,連忙后退,轉頭喚祝英臺:小姐
眼見就要露餡,祝英臺急中生智:小姐好端端在家里,你喚她做什么?
沒等銀心回答,祝英臺轉過頭對那位書生說:這位兄臺見笑了,我家中有個九妹,見我出門讀書,也要到杭州城求學,無耐爹爹頑固,死活不讓她出來,九妹只好留在家中。
書生說:世間不許女子讀書,這實在不公平。其實男子女子都是父母生養,讓女兒讀書明理,也是天經地義。
祝英臺聽了這話,心想,我本以為天下男子一個樣,難得他為女子抱不平,他真是我的知己。她朝書生深深作了一揖:賢兄的見解正與我相同。我叫祝英臺,要去杭州城萬松書院讀書,不知賢兄尊姓大名,要去哪里?
在下梁山伯,正巧也要去萬松書院。
祝英臺拍手笑起來:哈哈,梁公子,我倆走在同一條路上,遇上同一場雨,來到這同一個草橋亭,又要去同一座萬松書院求學,這不正是有緣千里來相會么?
正是,正是!我母親常說,有緣修得同船渡,我梁山伯無兄無弟,無姐無妹,今日與祝公子有緣,不如插柳為香,結拜為兄弟。
兩個人折下亭邊的柳枝,插在地上當作香燭。梁山伯十七歲,祝英臺叫他梁兄,祝英臺十六歲,梁山伯喚他祝弟。兩人相對拜了八拜,又一起拜了天,拜了地,約定從此同生同死,要像親兄弟一樣互助互愛。
雨停了,主仆四人結伴同行,有說有笑,又在路上走了幾天,來到萬松書院。
萬松書院建在山腳下,山上有萬棵松樹,山下有十里荷花。梁山伯和祝英臺同窗共讀,萬松書院夏日荷花飄香,冬天松樹常青,兩人在一起讀書寫字,談詩論文,感情漸漸深厚。祝英臺傷寒感冒,梁山伯端茶送水,親自煲藥,照顧她直到她完全康復。梁山伯衣裳破了,祝英臺一針一線為他縫補。
不知不覺,過去了三年光陰。
有一日,祝英臺收到一封家書,信中說:英臺,你離家求學已有三年,父母在家日日思念,鳥語花香也不歡喜。如今父母親憂思成疾,病倒在床,盼望英臺速歸,回家來安慰父母心懷。
祝英臺離家三年,也很想念家中父母,但她舍不得離開梁山伯。她找到師母,告訴師母說:師母,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其實不是男子,而是扮作男子的女兒身。
沒想到,師母笑起來:這個,我早就看出來了。
我爹爹寫信催我歸去,我不能再留在這里了。這三年來,我與梁山伯同窗共讀,感情深厚,希望師母成全,為我們做媒。
說完,她解下身上的玉佩作為信物,拜托師母轉交給梁山伯。
祝英臺收拾好行李,梁山伯送她出門,兩人依依難舍,走呀走,走過一座山又一座山,前面有座鳳凰山,祝英臺說:鳳凰山上鳳求凰,梁兄你是鳳來我的凰。
賢弟,夫妻才能配鳳凰,我們倆是好兄弟,你這個比喻不恰當。
走呀走,走過一片垂楊柳,前面有個清水塘,祝英臺說:水里鴛鴦成雙對,梁兄你是鴛來我是鴦。
賢弟,夫妻才能配鴛鴦,我們倆是好兄弟,賢弟你的比喻不恰當。
走呀走,走過一座獨木橋,祝英臺說:我倆走到木橋上,好比牛郎織女渡鵲橋。
賢弟,牛郎織女是夫妻,我是兄來你是弟,賢弟你的比喻不恰當。
唉,梁兄啊,你真是一只呆頭鵝!走到分別的長亭,祝英臺停下腳步,嘆息說,不知梁兄可曾婚配,有沒有鐘情的女子?
因為家境貧寒,山伯至今不曾求得好配偶。梁山伯低頭說道,我母親一直為這件事操心。
這樣正好。梁兄,我來給你作個媒,我要把我家九妹許配給你。九妹是英臺的同胞妹妹,人品相貌都和我一模一樣,不知梁兄意下如何?
梁山伯一聽很高興:如果人品相貌與賢弟一樣,九妹定然是聰慧秀美的女子,梁山伯求之不得只是,梁家窮,祝家富,我怕貧富懸殊,難成婚配。
梁兄不要擔心,我家九妹不是嫌貧愛富的人。
梁山伯跟祝英臺約好,七夕到祝家莊求親。約了相見的日期,兩個人依依惜別,祝英臺回家去,梁山伯回到萬松書院。
一回到書院,師母就把他叫了去,把玉佩交給他:祝英臺臨走前把這塊玉佩交給我,央求我為你們倆做媒。
梁山伯滿心歡喜:多謝師母,剛才與英臺賢弟離別前,他把祝家九妹許配于我,讓我七夕節到祝家莊求親。
師母笑了:山伯,你真是個書呆子,難道你沒有看出來,英臺是扮成男妝的女子呀!
梁山伯想起剛才在長亭送別,祝英臺又說鳳凰,又說鴛鴦,又說牛郎織女,恍然大悟:哦,來如此!原來如此,原來祝英臺就是祝九妹,祝九妹就是祝英臺!
師母說:既然你倆人訂了婚姻,就應該盡早去求親。山伯,你下山尋英臺去吧!
梁山伯謝過師母,拜別師友,回到家中,稟明母親,便去祝家莊求親。
再說祝英臺,她回到家中,父親從病榻坐起身:英臺,父親催你回家,一來因為你爹娘身體有病;二來你已到了出嫁的年紀我為你訂了一門好親事,只等你回來就成親。這三年,你讀書明理,出嫁后再不得任性胡為。
聽了這話,祝英臺頓時感覺晴天霹靂:爹爹,你,你把女兒許配何人?
我為你選擇的好夫君,是馬太守的好兒郎馬文才。
爹爹,你把這門親事退了吧!
什么?馬太守家有錢有勢,難道還配不上你?
爹爹,這三年來,英臺與同窗梁山伯情深似海,已經請師母做媒,定了終身。我不能再與別的男子結為夫婦。
祝員外一聽,啪一聲拍爛了書桌:我容你出外讀書,你竟與外頭男子私定終身,你與馬家的婚事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絕不能退婚。從今日起,你乖乖在閨中待嫁,再不得出門半步。
祝員外十分憤怒,他把祝英臺關在家里,讓人日夜看守,再不許她出門了。
到了七夕節,梁山伯來到祝家莊,可是祝員外對他說:英臺其實是我家女兒,不是男子。男女授授不親,你們兩人不便相見!
梁山伯急了:我與英臺同窗共讀,三年來親如兄弟,分別后我才得知英臺是女兒身,師母為我倆做媒,囑咐我早日來祝家莊,向祝伯父提親。
祝員外告訴他:我已將女兒許配馬家了,英臺馬上就要出嫁。你回家去,另尋佳偶吧!
梁山伯走到祝家門外,又抬頭去看祝家的樓臺,卻看見英臺身穿女子的衣裙,正站在閣樓上,流著淚望著他。
兩個人一個在閣樓上,一個在墻跟下,只是相對望著流眼淚,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梁山伯回到客棧,輾轉反側睡不著覺,他的心碎了,當晚感染了風寒,沒過幾天,病死了。
那店家可憐他,把他埋在路邊的荒郊,為他造了一座土墳。
祝英臺出嫁那天,她穿上紅嫁衣,打扮得很漂亮,她坐在花轎上,心里想:如果像蝴蝶一樣,有一雙翅膀就好了。如果能跟梁山伯一起,變成兩只蝴蝶就好了。
當花轎行到梁山伯的墓前,英臺推開轎門,跳出轎子,她甩掉繡花鞋,赤腳朝墓前奔去。一時間,四下里風起云涌,大雨刷啦啦落下。等到祝英臺跑到墳墓前,只聽見轟隆一聲巨響,墳墓裂開一道縫,祝英臺從裂縫跳入墓中,墳墓馬上合攏了。
過了一會兒,雨過天青,天上出現一道彩虹,墳墓里飛出來一對蝴蝶。
兩只蝴蝶自由地飛,快活地飛,它們一會兒飛到花間,一會兒飛到湖上,無論飛到哪里,它們總是在一起,形影不離。
這兩只蝴蝶,就是梁山伯與祝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