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抬眼正視別人,人多的時候會緊張,說話結結巴巴,看到女生就臉紅,為人處事喜歡獨來獨往……這樣的男人我們稱之為“內向男子”。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向男子”出現在我們的負面新聞里,好像他們是很容易走入極端的一群不太好的份子。但是最近,突然有一群人高喊著“內向無罪”的口號,成立了一個“內向男子俱樂部”,于是乎,“內向男”成了一個非常流行的詞,甚至很多人還把自己的網名改為“今天你加入內向男子俱樂部了嗎”。為什么“內向男”們在這個時候要跳出來尋找組織?他們在一起干什么呢?什么樣的人會想加入這個組織呢?
我見到陌生人會臉紅,請不要見笑
2007年7月,原《周末畫報》副總經理李孟夏收到一條朋友發來的短消息:“你內向嗎?你有交往恐懼癥嗎?誠邀各位有品位有內涵有氣質的內向男公關、男媒體加入‘內向男子俱樂部’。入會條件見到生人會臉紅,眾人面前會害臊。”和往常一樣,李孟夏把這條有意思的短信發給了手機里的其他朋友們。沒想到,這次轉發得到了非常熱切的回應,很多人都回信說,是的,我就是一個內向男,如何才能加入俱樂部。一開始,這個短信只是個玩笑,這個俱樂部本身也并不存在。但到了后來,問的人越來越多,李孟夏憑著他多年做媒體的經驗,覺得這會成為一個很時尚的新聞熱點。于是,他索性虛擬了身份,在網站上開了“內向男子俱樂部”的博客和論壇。李孟夏在他自己的博客里這樣敘述:“接力棒從我手里發出來,馬上自動有人接了棒。”很快,“內向男子俱樂部”就大張旗鼓得流行起來。
今年28歲的張真是我們約到的第一個采訪對象,他在一家IT公司上班,典型的白領青年,沒有女朋友,喜歡上網。因為一次偶然的情況,他看到了一則關于“內向男子俱樂部”的新聞,于是決定加入其中。算起來,他也是一個老會員了,但是在這段時間,除了偶爾和網上的同伴們聊聊天外,還沒有參加過任何活動。組織在哪里?他不知道。組織在干些什么?他不知道。加入組織是為了什么?他也不知道。但他還是會在每天上網的第一時間,就登錄俱樂部的論壇。
李孟夏在后來很多次的采訪中說明,創立的初衷是一時的靈光閃現,但是發展到了后來,它真的變成了一個“內向男”們集合的地方。雖然這只是一個存在于網絡上的組織,但這一點也沒有減弱它受歡迎的程度。這或許和“內向男”們本身的交流方式有關。
加入“內向男子俱樂部”的過程很簡單,因為它沒有任何的身份認證,完全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在他們的論壇上發言,然后就可以自稱為會員了。其他的俱樂部,比如汽車俱樂部,牌友俱樂部,養花俱樂部……會員們常常會舉辦線下的活動來炒熱氣氛,但是“內向男子俱樂部”根本不需要見面交流,對他們來說,網絡聊天是最好的溝通方式。就好像,我們為了采訪,在俱樂部中呼喊“內向男”們能出來聊聊,但都被他們謝絕了。只有張真勉強同意了采訪,他的要求是:“我見到陌生人時會臉紅,請你們不要見怪。”
張真見我們的那天背著一個巨大無比的登山包,這讓他在人群中顯得有點怪異。雖然他口口聲聲說自己內向,不希望成為大眾眼里的焦點,但在無形中他還是創造了很高的回頭率。在整個采訪的過程中,他的少言寡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簡短地回答幾個是非問題之外,他沒有挑起過任何一次話題。這樣的談話反而讓我們覺得變扭,就好像是兩個人打球,你始終在發球,打不上一個來回。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內向男”?思想閉塞,毫無反應,沒有趣味,簡明扼要……可是他重達十幾斤的登山包里背著一個單反相機,一臺筆記本電腦,還有一本叔本華的書,怎么看也不像是個沒有內涵的人。
再看“內向男”們在網上的交流,他們暢所欲言,關注很多社會問題,有自己的想法,討論電影和音樂,也思考著自己在這個外向的社會里的生存困惑和尷尬。“內向男”不說話,只是不愿意在人前說話……
傳統社會的文化重視并推崇外向的特征,重視行動、速度、競爭和魄力。而且從統計的數據來說,性格外向和性格內向的人的比率是三比一,不管承認與否,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為“外向的人”所建造起來的世界中。所以,不奇怪人們都很排斥內向的性格。尤其作為男性來說。內向的女人,你可以說她很文靜,很端莊;但是內向的男人通常就被稱為懦弱,木訥,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內向男”很難找到自己的出路。
內向的女生叫安靜,內向的男生叫自閉
在“內向男子俱樂部”的網站上,討論得最多的話題就是:我那么內向,怎么交女朋友?就拿阿云來說,前不久,他的女朋友突然提出了分手,可他還搞不清楚到底是出了什么狀況。他有做錯什么嗎?女朋友說他話太少,太悶,可他一直就是這樣。而且,當初女朋友不正是因為他話少才喜歡上他的嗎?怎么才幾個月的時間就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了呢?想想4個月前,新學期剛開學,阿云在英文課上第一次見到女朋友。英文課因為是整個年級的公共課,有很多其他學院的人一起上課,所以同學之間大部分都是陌生的。阿云平時是個說話很少的人,這樣的環境常常讓他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所以,他總是找角落的位置一個人坐下,也不和人主動搭訕,下課了就一個人離開。可就是這付誰也不搭理的模樣,讓女朋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兩個星期后,有一天下課女友主動攔住了他的去路,很直接地問他有沒有女朋友,是不是愿意跟她交往。阿云被嚇了一跳,雖然經過這兩個星期,他也察覺到了女友異樣的眼光,也的確對這個開朗熱情的女孩有點好感,但他從來沒想過要跟她交往。女友見他不出聲,就當他是默認了,很主動地挽起了他的胳膊。女友告訴他,喜歡他就是因為他的沉默,讓人感覺很深沉、很酷,所以也多了份神秘的吸引力。可是為什么女友現在跟他分手的理由也是因為他話太少呢?女友說他太無趣了,說什么都沒反應。可是要給她什么反應呢?她說跟朋友出去逛街買了這個又買了那個。阿云除了回答——哦,知道了,還有什么可說呢?女友突然之間發火了,然后就說要分手。他想去求她原諒,但是猶豫了很久還是開不了口。他想他內向的性格是沒法改變的,或許他跟女友原本就不合適。
阿云不知道,在目前主流社會價值觀下,想要博得女生青睞的男生在兩性關系上是沒有內向的權利。內向的女生叫文靜,但是內向的男生就叫自閉。 很多男生喜歡文靜的女生,但是少有女生喜歡自閉的男生;第一次見面,內向的女生只要坐著傻笑就行,但內向的男生如果同樣只是坐著傻笑,多半會被當作傻子。
社會調查也表明,大多數戀人或者夫妻之間的嚴重沖突是發生在性格內向的男性和性格外向的女性之間的。這樣的結合與我們的社會環境正好相反。性格內向的男人會感到性格外向的女人讓自己覺得壓力太大,受到威脅和意見不被接納。而性格外向的女人可能會覺得內向的另一半太過軟弱,順從和沒有保護力。
就好像姜濤和他的妻子,他們就是這樣的一對夫妻。姜濤是個慢性子的男人,性格脾氣都非常溫和,妻子在單位受了氣回來和他訴苦,他就說“沒關系”;妻子和鄰居發生了沖突,他也說“沒關系”;兒子被同學欺負,妻子氣沖沖要去評理,姜濤又拉著她說“沒關系。”……妻子發火了,和姜濤大吵起來,罵他是個軟弱無能的男人,只想逃避所有的事情。可是姜濤不這么想,他說:“我只想放松一點,不要每天斤斤計較得過日子。”姜濤覺得和妻子生活在一起,就好像生活在颶風里,總是不得安寧。
不過,“內向男”在兩性關系上也并非如看到的那么挫敗。網絡上就有人概括了“喜歡‘內向男’的八大理由”:內向的男孩給人感覺很乖;內向的男孩感覺有內涵,有思想; 內向的男孩自尊,自愛,不隨便; 內向的男孩感覺總是很專注的在思考問題; 內向的男孩不會花言巧語騙女孩; 內向男孩對待感情很認真,很專情,不花心 ;內向男孩有責任心,上進心; 內向男孩從不說愛,但卻愛的比誰都深。雖然這些說法是稍微夸張了一點,但有一點還是要肯定的,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人際關系越來越復雜的社會里,人們還是對單純、美好、誠實、善良的品質更加推崇。“內向男”在這個方面有自己的優勢。
上一篇:職場“植物人”
下一篇:專給好萊塢找茬的北京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