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密A感覺最近遇到了真愛,原因說出來或許會讓人感到好笑——“我們一起睡了一晚卻并沒有發生關系,或許這是可以開始交往的信號。”
也難怪閨密A感到疑惑,這些年來,她睡過的人遠比談過的戀愛要多,早已經忘了什么才意味著一段認真關系的開始。
閨密B則抱怨自己近五年來都沒有聽過表白的話語了,“每次都是一個路數:兩人互生好感就去喝酒,借著酒勁上床,然后就算在一起了。”
這大概就是一幫大齡女青年在電影院看《我的少女時代》時哭得稀里嘩啦的原因。我們都忘了,曾經,兩個人在一起前是要經過漫長的彼此琢磨猜測糾結的心動期的,別說是一句“我喜歡你”了,就是請對方寫一頁同學錄都是由多少勇氣和驕傲醞釀而成的。然而成年后,我們需要用到勇氣和驕傲的事情太多了,已經沒有多少可以再分給戀愛的部分。那項戀愛中最充滿儀式感和驚喜的“告白”,早已經變成了無足輕重的小事。
閨密B現在開始面臨著和閨密A差不多的苦惱:即使已經上床,她也無法判斷這究竟是不是一場戀愛。有時候界限比較容易,如果之后對方沒有及時回信息,或者信息發得沒有那么殷勤,那自然只是炮友或備胎。可有時雙方半真半假每天互通有無,碰上都無需工作的周末還能呆上兩天,那這又該如何界定?
在還沒有以女朋友的身份正式被對方介紹給朋友時,閨密A還在小心翼翼嘗試一步步拓展自己在對方心中的疆域:從在對方家中放一把牙刷,到在馬路上牽手,再到跟朋友一點點透露對方的信息……在沒有告白的現代戀愛中,也許在提分手之前,誰都不知道彼此的前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