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事
王宏甲母親已經老了,但她以前講過的故事,至今仍在我心中。
“我的外公,從前會偷東西。”母親說,“有一天,他去別人的菜園里偷菜,被人看見了。誰看見了?就是菜園的主人唄。可是,那人看見了卻不制止外公,反而轉身就走。”這情節(jié)讓我十分好奇。母親繼續(xù)說:“外公以為他要去告官了,連忙趕上去。不料菜園主人進了自家的家門,還把門關上。外公想了想,上前敲門。門開了,外公說:‘我被你看見了。’那人說:‘看見什么?我今天連門都沒出。’‘是被你看見了,偷你的菜。’外公說,‘我現在沒法做人了。’那人笑道:‘你說什么話呢?咱們是鄰居。你只是想知道我那菜為啥長得那么漂亮,對嗎?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不信?你先嘗嘗。’說著,他真的去天井邊的懸籃里抱出兩棵菜,硬是塞到外公手里。后來,外公成了眾口稱贊的好品行的人。”
小時候聽這個故事,我想看見壞人壞事應該沖上去,菜園主人怎么能掉頭就走呢?聽懂母親講的故事,我費去二三十年的時間。也許是個極糟糕的日子,忽然發(fā)現母親講述的故事里原來包含著對人的尊嚴的愛護。
沒有一個人愿意接受斥責,即使自己是錯誤的。事實上,當面斥責人,只會造成對方的頑抗;而巧妙地注意暗示對方,則是一種不傷感情而改變他人的好辦法。要指出錯誤,先贊揚對方,并且也找出點自己的錯,這樣才不傷別人的自尊心。要愛護一個人,并使其改錯,最主要的是讓人家保住面子。(嚴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