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名門,母親精明能干,是家里的掌權(quán)者。父親比母親小8歲,早年曾留學(xué)日本,參加過同盟會和辛亥革命,是個十足的新派,可是這個新派家庭卻對她的婚姻采取了無情的封建包辦。
16歲的她正值花季,母親一手操辦的婚姻使她開始面對生活的厄運。
婆婆本來指望兒媳婦能有闊氣的陪嫁,因為當(dāng)時她的家庭在外人看來是富有之家,可是哪曾想到,對于女兒的嫁妝,新派的父親反封建,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讓女兒“裸婚”。出嫁時,沒帶值錢的東西,卻帶了滿滿一箱子書。
婆婆不識字,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理,可偏偏娶了一個只會讀書的媳婦,婆婆不滿意,丈夫也不喜歡。
婆婆燒掉她所有的書,把家里的雇傭全部辭退,一切家務(wù)活:種地、挑水、種菜、喂豬……總之能干不能干的,她都得干。最令人憤怒的是,她不但干著所有的活,還得不到婆婆和丈夫的好臉色,而且稍有差池,便挨一頓毒打。有一次,婆婆一個茶碗扔過來,她的額角頓時血流不止。自己的丈夫——那個每晚和自己同床共枕的人,卻和婆婆一起欺侮她,母子倆甚至偷偷商量著要把她賣了。
她不能再忍了,她憤怒了,在婆婆給她一根繩子、一把菜刀任她選擇時,她用盡所有的力氣,掄起斧頭砸了家中的大鍋(當(dāng)時砸鍋意味著斷子絕孫)……
像娜拉一樣逃出家庭,她做了那個時代的女子最時髦的事情。可是一個女子,身上只剩兩元錢來到異國他鄉(xiāng),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到了日本,她只能當(dāng)傭工,吃著主人的殘羹剩飯;有時在街上賣水;最多的時間是“挑碼頭”。但她沒有向命運妥協(xié),靠著自己的努力和拼勁,她考取了女高師,官費留學(xué)。
從此,她開始走向了生命的春天。生活的坦途,向這個飄零異國的孤女展開著,丘比特之箭也慢慢在向她靠近。
此時,她失敗婚姻的陰影還沒完全退去,但在兩人促膝交談后,在他的愛的鼓勵下,她打開了封閉已久的心扉,用自己的全部感情去迎接這份沉甸甸的愛。
他的頭輕輕地俯向她的耳邊,喃喃地說:“你不知道,我是多么愛你。我愛你的心、靈、影。你是我在這世上尋來找去的最理想的女子。”然后,他又問:“你愛我嗎?”
她的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我愛你,你是我發(fā)現(xiàn)的最清新、最純潔,最不帶俗氣的男性。”
他們一起憧憬著未來,在暖暖的愛意中相擁、陶醉。
但不久以后,她的戀人竟一連幾個月杳無音訊,愛情如流星般消逝。她不明白他為什么離去,她哪里不好?她心痛、沮喪,每天在病榻上期盼他的消息。
半年后,她終于盼來了他的來信,但這封信還不如不來,信里只有一句話:“十二分對不起,我沒有和你告別。”他已經(jīng)獨自回國,沒有理由。
鴻雁傳書,她的一封封承載著愛意的情書寄往他的住處,可是等到的永遠(yuǎn)是失望,在他若即若離的感情中,她受盡煎熬。
她想見他,她要當(dāng)面問個明白。身無積蓄的她只能向友人借錢回國,只為向他要一個答案。在美麗的西子湖畔,他們終于相見了,可是旖旎的風(fēng)光并沒有給她帶來期望的浪漫,反而是愛人的無情責(zé)怪和呵斥,他的冷酷無情讓她的激情冰到極點,她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終日以淚洗面。
又開始孤零零的一個人,沒錢交房租,身體不好,沒錢買藥,甚至吃飯都成了問題,睡夢中總是叫著他的名字,而此時她的愛人扔給她一句“3年后再來找你”的話,便興高采烈地準(zhǔn)備遠(yuǎn)赴南洋。
但她畢竟是個堅強(qiáng)的女子,傷痕累累中,她終于站了起來。她用文學(xué)書寫著生命,3幕劇《蘇斐》,是她獻(xiàn)給文學(xué)殿堂的一份見面禮,從此叩啟了中國文學(xué)的大門;緊接著一部詩體悲劇《琳麗》又出版問世,再次受到文壇的極大關(guān)注。
就在這時,分別3年的他回來了,也許是愛得太深,也許是根本無法忘記,看到昔日愛人的一剎那,她開始動搖,愛情的余燼又重新開始燃燒,她又一次陶醉在他的飄浮的愛中。這一時期,兩人在事業(yè)上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特別是在魯迅的幫助下,共同奮斗在上海左翼文壇。
可是不久后,兩人的感情又一次發(fā)生變故,這一次竟然發(fā)生在他們結(jié)婚當(dāng)日。兩人決定結(jié)婚,親朋好友都應(yīng)邀前來參加宴席,她高興地張羅著一切,可是卻不見他的蹤影,直至酒席散去,新娘一個人唱著獨角戲。這一次,他又移情別戀了。
她再次崩潰,又大病一場。
可是不久,他又回來了,因為他移情后很快就被人拋棄,感情上出現(xiàn)了空白。他找到了她,又是詛咒又是發(fā)誓,想和她重新來過。女人天生的善良和優(yōu)柔寡斷,使她再一次生出惻隱之心,再一次接納了他,再一次陷入愛的泥淖。
一次又一次的原諒,并沒有給她帶來任何安穩(wěn),兩人的感情生活,總是隨著他一個人的心情時陰時情,“如鬼影子似的沖來撞去”。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xù)到1934年夏,10年的分分合合折磨得她心力交瘁,終于走到了盡頭,用分手畫上了句號。
后來兩人機(jī)緣巧合地再次相遇時,他試圖挽回這段感情,但是此時她已無力再愛,“哀莫大于心死”,破鏡怎能重圓?面對裂痕,她的心永遠(yuǎn)在顫抖。
她是白薇,是中國現(xiàn)代文壇一個最耀眼的女作家。60年代以后,漸漸退出人們的視野。他是左翼著名作家楊騷。
她一生無兒無女,對他的愛畫上句號后,卻把他永遠(yuǎn)圈在了句號里。因為她的美貌和才華,追求者異常眾多,但她再未開啟愛情之門,獨守這份讓人心痛的愛,度過了50多年的獨身生活直到辭世。
因為愛,對于她來說一生一次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