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妻子抱怨:我為他付出那么多,為什么他這樣對我?——“這樣”,是指對方不如自己期望的那么愛、認同、尊重與回饋。同樣,也經常有丈夫如此抱怨妻子。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在家庭中,每個人的付出方式不盡相同。
實際上,只要雙方都是有責任感、態度積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為家庭付出,只是方式、分工和各自側重點不同:有的在具體事務上多一點,有的在家庭財務上貢獻大一些,有的或許只是讓家庭充滿了歡笑……男女自古以來有分工,再加上性格、能力、習慣等諸多差異,每個人對家庭的付出方式也千姿百態。
認為自己付出太多的人,往往是拿自己的努力作籌碼,去換取對方的感激與贊賞,從而獲得更多的關愛。這原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因為自己付出就高高在上,要求對方加倍付出回報,得不到就抱怨、忿恨甚至懷疑對方的感情,就是把付出當成繩索去勒索對方,而且完全無視對方的付出。
其實,付出和索取都是愛的方式。付出之后覺得得不到認同的人可以想想,是否自己的付出沒有顧及到家人的真正需要,未能引領家庭向上向好發展,這就要你依據家庭的真正需要去做針對性的建設和付出;又或者是否自己的付出因為界限模糊,與對方的付出重疊而導致被覆蓋,這樣的話,有必要做一個家庭項目分工,各自承擔自己更擅長的方面,讓自己的付出更高效、更明顯。
而被抱怨的那一方則有必要對雙方日常的相處模式進行反省,自己是否忽略了伴侶的感受,沒有關注到對方內心的需要,導致對方焦慮不安。要知道,伴侶的抱怨是為了引起重視,得到自己的撫慰、關注和認可,要的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一句肯定的話語,或是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對方覺得自己的付出被感受、承認和感激,從而得到情感上的滿足和慰藉。
雙方都在付出,但當彼此都收到對方付出的信號,又釋放出認可對方的信號時,彼此的付出才更有愛,更有效。
家是因愛組合而成的。在家中,無論是那個看起來英明神武、無所不能的人,還是那個低調瑣碎、默默勤勞的人,倘若沒有愛人的支撐和安撫,久而久之內心就會一片荒蕪。而在精神上撫慰彼此,正是作為伴侶應該付出的責任。
下一篇:不要在愛情里偷了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