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支大軍里,還有175名法國的專家、學者,他們隨著遠征軍,向著埃及一路高歌猛進。這些專家、學者有一個特殊使命,他們成立了“埃及研究院”,專門收集、研究埃及的文化、歷史、藝術、宗教。他們被譽為不拿槍的遠征軍,拿破侖則兼任這個研究院的院長。
拿破侖不僅是個卓越的軍事家,而且十分精通數學和天文學,同時,還非常熱愛文學與宗教。遠征軍組成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要成立一支這樣特殊的隊伍隨軍征戰。
一路上,遠征軍受到英、俄、奧等國聯盟軍隊的頑強抵抗,損失很大。這時,拿破侖發出一道命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對此,將士們十分不解。許多士兵受傷后行進十分困難,如果能騎上毛驢該多好。讓那些不打仗的學者騎在毛驢上,有什么意義?
拿破侖看出了將士們的心思,他向士兵們解釋道,我們遠征的目的,不僅是要征服埃及,更要吸收埃及的古文明。野蠻和殺戮不能征服一個國家,文明才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力量。
遠征軍一路不時遭遇戰斗。拿破侖一邊指揮作戰。一邊讓那些專家學者們騎在毛驢上,研究埃及的天文、地理、宗教。他告訴將士們,大炮和戰馬可以損失,但是,專家、學者和收集來的書籍絕不能損失。
過了西奈半島后,遠征軍包圍了一座名叫沙姆沙赫的小城。拿破侖正要發布命令進攻,突然得知小城居民正在悼念剛剛去世的詩人穆罕默德·阿里,全城百姓正處于巨大悲痛之中。拿破侖立刻發布命令:停止進攻。將士們十分不解,因為如果錯失戰機,后果將不堪設想。拿破侖解釋道:城邦之間交火,許多是野蠻與霸權的暴虐。但是科學與藝術是超越國界的,值得全人類頂禮膜拜。
這次遠征埃及,時間長達4年,最后在英、俄、奧、葡、土耳其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軍隊強大阻擊下,以失敗告終。遠征軍失敗回國后,只剩下2門大炮、1000多名士兵。可是,人們驚訝地發現,遠征軍里的175名專家、學者卻一個不少,他們帶回來的戰利品是成百箱書籍。
拿破侖將這些專家、學者招集起來,親自擔任主編,歷時5年時間,他們終于編纂完成了巨著《埃及記述》。這部巨著包括了埃及的生物學、醫學、機械學和考古學等諸多方面。史學家們稱,它的問世填補了埃及文化的一項空白。
在這部書的扉頁上,拿破侖寫下了這么一句話: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