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華佗治病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一
華佗①治病
陳壽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前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②,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蛇③一枚,縣④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以十數。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⑤,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⑥勿逐。守瞋⑦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選自《三國志》)
[注釋]①華佗:東漢末醫學家,是“建安三神醫”之一,醫術高明。②蒜齏大酢:齏(jī):搗碎
的姜、蒜、韭菜等。酢,同“醋”。③蛇:這里指一種寄生蟲。④縣:同“懸”,懸掛。⑤差:這里指差
不多就能好。⑥使:使者。⑦瞋:同“嗔”。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語之曰 ▲ (2)欲造佗 ▲
(3)無何棄去 ▲ (4)屬使勿逐 ▲
9.下列加點的虛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嗜食而不得下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隆中對》)
b.從取三升飲之 余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c.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 此獨以跛之故(《塞翁失馬)
d.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 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佗聞其呻吟,駐車前視。
翻譯: ▲
(2)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翻譯: ▲
11. 華佗采用了哪些方法讓郡守“瞋恚吐血而愈”的?(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參考答案:
8.(4分)(1)告訴(2)往,到(到……去)(3)離開(4)通“囑”,囑咐(每小題1分,意對即可)
9.(2分)a
10.(4分)(1)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停下車馬上前診視。(2)郡守大怒得更加厲害,吐出幾升黑血就痊愈了。(每句2分)
11.(2分)接受他的禮品不加醫治;丟棄他離開;留下書信辱罵他(每點1分,答出兩點即可)
參考譯文:
華佗行在路上,看見一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吃不下,家里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停下車馬上前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他們馬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蛇(這里指一種寄生蟲)一條,把蟲懸掛在車邊,想到華佗家去(拜謝)。華佗還沒有回家,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相互告訴說:“像是遇見咱們的父親了,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啦。”病人上前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里北面墻上懸掛這這類寄生蟲的標本大約有十幾條。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華佗認為這人極其憤怒差不多就能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禮品而不加以醫治,沒有多久丟棄他而離開,留下書信辱罵他。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趕捕殺華佗。郡守的兒子知道情況,囑咐使者不要追趕。郡守大怒得更加厲害,吐出幾升黑血就痊愈了。
華佗治病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二
《華佗治病》閱讀訓練附答案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①。乃多收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②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選自陳壽《三國志》)
【注釋】①差(chài):同“瘥”,病痊愈。 ②瞋恚(chēn huì):憤怒。
1、選出下列劃線詞解釋錯誤的一項
[ ]
a、乃多收其貨(錢財)
b、不加治(給予)
c、屬使勿逐(親屬)
d、吐黑血數升(幾)
2、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郡守的兒子知道了這件事(的個中緣由),囑咐手下的人不要去追趕(華佗)。
3、①找出病因,對癥下藥,是治好病的關鍵。
②心病終須心藥醫,解鈴還須系鈴人。
③以毒攻毒效果更好。
④心理治療有時比藥物治療更好。
⑤激將法更見成效。(答出其中一個內容即可)
華佗治病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三
華佗治病文言文翻譯
華佗①治病
陳壽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前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②,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蛇③一枚,縣④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以十數。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⑤,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⑥勿逐。守瞋⑦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選自《三國志》)
[注釋]
①華佗:東漢末醫學家,是“建安三神醫”之一,醫術高明。
②蒜齏大酢:齏(jī):搗碎的姜、蒜、韭菜等。酢,同“醋”。
③蛇:這里指一種寄生蟲。
④縣:同“懸”,懸掛。
⑤差:這里指差不多就能好。⑥使:使者。⑦瞋:同“嗔”。
參考譯文:
華佗行在路上,看見一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吃不下,家里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停下車馬上前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他們馬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蛇(這里指一種寄生蟲)一條,把蟲懸掛在車邊,想到華佗家去(拜謝)。華佗還沒有回家,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相互告訴說:“像是遇見咱們的父親了,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啦。”病人上前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里北面墻上懸掛這這類寄生蟲的標本大約有十幾條。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華佗認為這人極其憤怒差不多就能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禮品而不加以醫治,沒有多久丟棄他而離開,留下書信辱罵他。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趕捕殺華佗。郡守的兒子知道情況,囑咐使者不要追趕。郡守大怒得更加厲害,吐出幾升黑血就痊愈了。
附:華佗治病閱讀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語之曰 ▲ (2)欲造佗 ▲
(3)無何棄去 ▲ (4)屬使勿逐 ▲
2.下列加點的虛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嗜食而不得下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隆中對》)
b.從取三升飲之 余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c.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 此獨以跛之故(《塞翁失馬)
d.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 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佗聞其呻吟,駐車前視。
翻譯: ▲
(2)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翻譯: ▲
4. 華佗采用了哪些方法讓郡守“瞋恚吐血而愈”的?(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參考答案:
1.(4分)(1)告訴(2)往,到(到……去)(3)離開(4)通“囑”,囑咐(每小題1分,意對即可)
2.(2分)a
3.(4分)(1)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停下車馬上前診視。(2)郡守大怒得更加厲害,吐出幾升黑血就痊愈了。(每句2分)
4.(2分)接受他的禮品不加醫治;丟棄他離開;留下書信辱罵他(每點1分,答出兩點即可)
華佗治病文言文閱讀答案篇四
華佗治病的閱讀理解答案
佗聞其呻吟,駐車前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②,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蛇③一枚,縣④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以十數。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⑤,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⑥勿逐。守瞋⑦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選自《三國志》)
[注釋]①華佗:東漢末醫學家,是“建安三神醫”之一,醫術高明。②蒜齏大酢:齏(jī):搗碎
的姜、蒜、韭菜等。酢,同“醋”。③蛇:這里指一種寄生蟲。④縣:同“懸”,懸掛。⑤差:這里指差
不多就能好。⑥使:使者。⑦瞋:同“嗔”。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語之曰 ▲ (2)欲造佗 ▲
(3)無何棄去 ▲ (4)屬使勿逐 ▲
9.下列加點的虛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嗜食而不得下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隆中對》)
b.從取三升飲之 余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c.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 此獨以跛之故(《塞翁失馬)
d.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 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佗聞其呻吟,駐車前視。
翻譯: ▲
(2)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翻譯: ▲
11. 華佗采用了哪些方法讓郡守“瞋恚吐血而愈”的?(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參考答案:
8.(4分)(1)告訴(2)往,到(到……去)(3)離開(4)通“囑”,囑咐(每小題1分,意對即可)
9.(2分)a
10.(4分)(1)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停下車馬上前診視。(2)郡守大怒得更加厲害,吐出幾升黑血就痊愈了。(每句2分)
11.(2分)接受他的.禮品不加醫治;丟棄他離開;留下書信辱罵他(每點1分,答出兩點即可)
參考譯文:
華佗行在路上,看見一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吃不下,家里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停下車馬上前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他們馬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蛇(這里指一種寄生蟲)一條,把蟲懸掛在車邊,想到華佗家去(拜謝)。華佗還沒有回家,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相互告訴說:“像是遇見咱們的父親了,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啦。”病人上前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里北面墻上懸掛這這類寄生蟲的標本大約有十幾條。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華佗認為這人極其憤怒差不多就能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禮品而不加以醫治,沒有多久丟棄他而離開,留下書信辱罵他。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趕捕殺華佗。郡守的兒子知道情況,囑咐使者不要追趕。郡守大怒得更加厲害,吐出幾升黑血就痊愈了。
華佗治病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五
《扁鵲治病》閱讀答案及原文
【原文】
扁鵲治病
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扁鵲治之。既同愈。謂公扈齊嬰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①府藏②者,固藥石③之所已。今有偕生④之疾,與體偕長;今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聞其驗。”扁鵲謂公扈曰:“汝志強而氣弱,故足于謀而寡于斷。齊嬰志弱而氣強,故少于慮而傷于專。若換汝之心,則均于善矣。”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二人辭歸。于是公扈反齊嬰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識。齊嬰亦反公扈之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識。二室因相與訟,求辨于扁鵲。扁鵲辨其所由,訟乃已。
(選自《列子·湯問》)
【注釋】
①干:冒犯,侵入。②府:同“腑”。藏:同“臟”,內臟。③藥石:藥物和針石。④偕生:與生俱來。
【譯文】
魯國的公扈和趙國的齊嬰兩人有病,一起去找名醫扁鵲,求他給他們治療。扁鵲就給他們治療。兩個人的病痊愈了以后,扁鵲對公扈和齊嬰說“你們先前的病從外侵入內臟,本來藥物和針石就可以治愈的。你們現在有與生俱來的病,它和身體一起長;現在我給你們治療,怎么樣呢?”兩個人說:“希望先聽聽我們的病癥。”扁鵲對公扈說:“你的心志剛強而性格柔弱,計謀雖多,卻缺乏決斷;齊嬰心志柔弱而性格堅強,缺乏計謀且又過于專斷。如果對換你們的.心,你們都能好了。”扁鵲就給他們兩個喝了毒酒,讓他們昏迷了三天,接著剖開他們的胸膛,取出他們的心臟,再給他們對換了過來,并喂給他們奇藥,兩人就醒了,和從前一樣健康,于是二人告別扁鵲回去了。于是公扈回到了齊嬰的家,并擁有他的妻子兒女,妻子兒女卻不認識他。齊嬰也回到了公扈的家,占有他的妻子兒女,妻子兒女也不認識他。兩家人因此打起了官司,求扁鵲來分辨緣由。扁鵲說明了此事發生的原因,官司才解決。
【閱讀訓練】
1.解釋
(1)囊(2)已(3)攻(4)慮(5)傷(6)善
2.翻譯:
(1)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
(2)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
3.扁鵲為什么要把公扈和齊嬰兩個人的心對換?
【參考答案】
1.(1)先前(2)治愈(3)治療(4)計謀(5)損傷,傷害(6)好
3.因為公扈的智慧高而性格柔弱,計謀雖多,卻缺乏決斷;齊嬰的智慧不足而性格堅強,缺乏計謀且又過于專斷。將兩個人的心對換,可以揚起長而避其短。
華佗治病文言文閱讀答案篇六
關于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晉軍函陵
軍:駐扎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損害
d.以亂易整,不武
武:威武
5.對下列句中“之”字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⑤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6.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燭之武高超的說服藝術的一組是(3分)
①夜縋而出,見秦伯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③焉用亡鄭以陪鄰 ④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⑤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⑥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⑦秦伯說,與鄭人盟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⑤⑥⑦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秦、晉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在這種形勢下,燭之武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個人恩怨,“夜縋而出”,求見秦伯,表現了他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精神。
b.燭之武具有高超的論辯藝術,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抓住秦伯的心理,層層深入,逐步滲透,最終使秦伯心悅誠服。
c.秦、晉曾是友好鄰邦,秦對晉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恩惠,晉對秦卻嚴加防范。燭之武對這種微妙的關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這是他得以智退秦師的關鍵。
d.燭之武的勸說,使秦伯撤走了圍鄭的軍隊,還派部隊幫助鄭國防守,秦晉聯盟頃刻瓦解,晉國不得已而退兵。燭之武既退秦師,又退晉師,可謂一石二鳥。
8.翻譯下列句子。(10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2)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參考答案
4解析:d項“武”應為“使用武力的道義準則,即武德”。答案:d
5.解析:①③④助詞無義,②⑥結構助詞“的”,⑤代詞。答案:a
6解析:①句是敘述燭之武出城見秦伯,⑦句是說秦伯,含此兩句的項排除。答案:b
7解析:c項中“秦對晉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對,應是“晉曾經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秦”。答案:c
8.答案:(1)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
(2)越過別的國家而把遠地當作邊邑,你知道時困難的為什么要用滅亡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
二:
1.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
[ ]
a.焉用亡鄭以陪鄰——陪:增加
b.朝濟而夕設版焉——濟:救濟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擴張
d.闕秦以利晉——闕:侵損,削減
2.與“行李之往來”的“行李”語法現象不同的是
[ ]
a.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
b.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d.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
3.與“夫晉,何厭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
a.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過也
c.鄰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4.翻譯句子。
①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參考答案
1.b
2.d
3.d
4.①如果滅亡鄭國對你有好處的話,那麻煩您動手吧!
②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
參考譯文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并且鄭國同時依附于楚國與晉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于是秦國就撤軍了。
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華佗治病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七
華佗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旉,游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舍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視脈,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則男,在右則女。人云“在左”,於是為湯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縣吏尹世苦四支煩,口中乾,不欲聞人聲,小便不利。佗曰:“試作熱食,得汗則愈;不汗,后三日死。”即作熱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氣已絕於內,當啼泣而絕。”果如佗言。
府吏兒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并起。
鹽瀆嚴昕與數人共候佗,適至,佗謂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佗曰:“君有急病見於面,莫多飲酒。”坐畢歸,行數里,昕卒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死。
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從百余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曹吏劉租針胃管訖,便苦咳嗽,欲臥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東陽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問佗,佗曰:“其母懷軀,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佗與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為易湯,湯令暖之,其旦即愈。
軍吏梅平得病,除名還家,家居廣陵,未至二百里,止親人舍。有頃。佗偶至主人許,主人令佗視平,佗謂平曰:“君早見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結,促去可得與家相見,五日卒。”應時歸,如佗所刻。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蛇[1]一枚,懸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懸此蛇輩約以十數。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歲,壽俱當盡,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尋差,十年竟死。
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服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依期果發動,時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李將軍妻病甚,呼佗視脈。曰:“傷娠而胎不去。”將軍言:“聞實傷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脈,胎未去也。”將軍以為不然。佗舍去,婦稍小差。百余日復動,更呼佗。佗曰:“此脈故事有胎。前當生兩兒,一兒先出,血出甚多,后兒不及生。母不自覺,旁人亦不寤,不復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脈不復歸,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當與湯,并針一處,此死胎必出。”湯針既加,婦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長可尺所。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
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后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于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后,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后愛子倉舒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初,軍吏李成苦欬嗽,晝夜不寤,時吐膿血,以問佗。佗言:“君病腸癰,欬之所吐,非從肺來也。與君散兩錢,當吐二升余膿血訖,快自養,一月可小起,好自將愛,一年便健。十八歲當一小發,服此散,亦行復差。若不得此藥,故當死。”復與兩錢散,成得藥去。五六歲,親中人有病如成者,謂成曰:“卿今強健,我欲死,何忍無急去藥,以待不祥?先持貸我,我差,為卿從華佗更索。”成與之。已故到譙,適值佗見收,匆匆不忍從求。后十八歲,成病竟發,無藥可服,以至於死。
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準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聰明,齒牙完堅。阿善針術。凡醫咸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余歲。漆葉處所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云。
【翻譯】
華佗字元化,是沛國譙縣人,又名敷。離開家鄉,到徐州地區求學,通曉數種經書(指《詩》、《書》、《易》、《春秋》等儒家經典)。沛國的相陳圭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華佗)懂得養生的方法,當時的人都認為他年已百歲可外表看上去還象青壯年。又精通醫方醫藥,他治病時,配制湯藥不過用幾味藥,心里明了藥物的分量、比例,用不著再稱量,把藥煮熟就讓病人服飲,告訴病人服藥的禁忌及注意事項,藥渣倒完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每個穴位不過燒灸七、八根艾條,病痛就應手消除。如果需要針療,也不過扎一兩個穴位,下針時(對病人)說:“(針刺感應)應當延伸到某處,如果到了,告訴我。”當病人說“已經到了”,應聲便起針,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結郁積在體內,扎針吃藥的療效都不能奏效,應須剖開割去的,就飲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便如醉死一樣,毫無知覺,于是開刀后取出結積物。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割除腸子患病部位,清洗傷口及感染部位,縫合刀口用藥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覺得,一個月之內,傷口便愈合復原了。
原來的甘陵(諸侯國名)相的夫人有孕六個月了,腹痛不安,華佗診察脈象,說:“胎兒死了。”派人用手摸知道所在位置,在左邊則為男嬰,在右邊則為女嬰。人說“在左邊”,于是喂湯藥流產它,果然產下男嬰形狀,隨即痊愈。
縣吏尹世苦手和腳燥熱,口中干燥,不想聽到人聲,小便不順暢。華佗說:“試著做吃熱食,出汗則痊愈;不出汗,此后三日內死亡。”立即做吃熱食而不出汗,華佗說:“五臟的元氣已斷絕在體內,當哭泣而死。”果然如華佗所言。
郡守府中的官吏倪尋、李延同時到來(就診),都頭痛發燒,病痛的癥狀正相同。華佗卻說:“倪尋應該(把內熱通過小便)拉出來,李延應當(把內熱通過)發汗排出去。”有人對這兩種不同療法提出疑問http://www。slkj。org/b/6。html。華佗回答說:“倪尋是外實癥,李延是內實癥,所以治療它們應當不同。”馬上分別給兩人服藥,次日早晨兩人一同起來(即都已病愈,行動自如了)。
鹽瀆(地名,東漢屬廣陵郡,今江蘇鹽城市西北)嚴昕與數人一起探問華佗,剛剛來到,佗對昕說:“您(感覺)體內好嗎?”嚴昕說:“自己(覺得)跟平常一樣。”華佗說:“您有急病反映在臉色上不要多喝酒。”坐完回去,行了幾里,嚴昕突然頭腦眩暈,墜落車下,人們攙扶他返回,乘車回家,半夜死去。
原來的督郵(官名,為漢代郡守佐吏,掌管督察糾舉所轄各縣違法之事)頓子獻得病已痊愈,到華佗(那里)察看脈搏,說:“還是有虛癥,還沒有康復,不要做致人疲勞的事,與女子交合馬上就死。臨死時,會吐舌數寸。”他的妻子聽說他的病除掉了,從百里外來探望他,住宿并性交,間隔三日病發,完全像華佗說的那樣。
督郵徐毅得病,華佗前去看望他。徐毅對華佗說:“昨天讓官府內負責醫療的小官吏劉租針刺胃部后,便受苦于咳嗽,想躺下休息都不安寧。”華佗說:“針刺未及胃部,誤中肝臟了,食量應會日益減少,過五日不能挽救。”接著像華佗所說的那樣。
東陽(縣名)陳叔山的小兒子二歲,得了病,大小便時總要先哭一陣,一天天地瘦弱疲困。詢問華佗,華佗說:“他的母親懷孕,陽氣生養于體內,未能達到體表,致使乳汁氣虛偏冷,孩子得到母親的寒氣,所以使他不能應時而痊愈。”華佗給他四物女宛丸(丸藥名),十日即病除。
彭城有位夫人夜里到廁所去,蝎子蟄了她的手,呻吟呼叫沒有辦法。華佗叫家人溫水煮到燙手的程度,再把夫人的手浸在里面,終于可以睡著,只是旁邊的人屢次為她換熱水,熱水要保持其溫度,次日早晨就痊愈了。
軍隊中的小吏梅平得了病,被去名籍后回家,家居住在廣陵(郡名),沒有到二百里,留宿在親戚家中。一會兒,華佗偶然到了主人許家,主人請華佗察看梅平,華佗對梅平說:“您早遇到我,可以不到這種地步。如今疾病已經凝積,趕快回去可以和家人相見,五日后命終。”按時回去,正如華佗所說的時間。
華佗行在路上,看見一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吃不下,家里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車馬停止去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他們馬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蛇(這里指一種寄生蟲)一條,把蟲懸掛在車邊,想到華佗家去(拜謝)。華佗還沒有回家,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相互告訴說:“像是遇見咱們的父親了,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啦。”病人上前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里北面墻上懸掛這這類寄生蟲的標本大約有十幾條。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華佗認為這人極其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禮品而不加以醫治;沒有多久棄他而去,留下書信辱罵他。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趕捕殺華佗。郡守的兒子知道情況,囑咐使者不要追趕。郡守大怒得更厲害了,吐黑血數升而痊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舒服,華佗說:“您病得嚴重,應當開腹取疾。然而您的壽命也不過十年,病不能使您死,忍病十年,壽命也就全到盡頭,不值得自己特意開刀。”士大夫不能忍受疼痛,發癢,一定要去除它。華佗隨即下手,所病不久痊愈,十年后終于死了。
廣陵郡太守陳登得了病,心中煩躁郁悶,臉色發紅,不想吃飯。華佗為他切脈說:“您胃中有蟲好幾升,將在腹內形成內一種腫脹堅硬的毒瘡,是吃生魚、生肉造成的。”馬上做了二升藥湯,先喝一升,一會兒把藥全部喝了,過了一頓飯的功夫,吐出了約摸三升小蟲,小蟲赤紅色的頭都會動,一半身體還是生魚膾的模樣(膾:切得很細的魚肉),所受病痛也就好了。華佗說:“這種病三年后該會復發,碰到良醫才以救活。”按照預計的時間果然舊病發作,當時華佗不在,正如華佗預言的那樣,陳登終于死了。
曹操聽說而召喚華佗,華佗常守在他身邊。曹操為頭痛病所苦,每當發作,就心情煩亂,眼睛眩暈。華佗只要針刺膈俞穴,應手而愈。
李將軍的妻子病得很嚴重,召喚華佗切脈,說:“胎兒收到傷害而不能去除。”將軍說:“聽說確實胎兒受到傷害,胎兒已經去除了。”華佗說:“切脈,胎兒沒有去除啊。”將軍以為不是這樣。華佗告辭離去,婦人稍微好些,百余日后又發病,再召喚華佗,華佗說:“此脈相(按照)先例有胎兒。先前應該生兩個嬰兒,一個嬰兒先去除,血出得太多,后面的嬰兒沒有及時產下。母親自己沒感覺到,旁邊的人也沒有領悟。不再接生,于是不得生產。胎兒死了,血脈不能回復,必然干燥附著他母親的脊背,因此造成許多脊背疼痛。如今應當施以湯藥,并針刺一處,這個死胎必定產下。”湯藥針刺施加后,婦人疼痛急著想要生產。華佗說:“這個死胎日久干枯,不能自己出來,適宜派人掏取它。”果然得到一個死去的男嬰,手足完備,顏色發黑,長大約達到一尺。
華佗的卓絕醫技,大都像這些(指上文所述各病例)。然而他本是讀書人,以醫術養活自己(見:魏晉六朝時用于動詞前,有指代自己[第一人稱]的作用),心里常感懊悔(按,中國封建社會中醫生屬于“方技”,被視為“賤業”,所以華佗時常“自悔”)。后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所得的病十分嚴重(篤:十分),讓華佗專為他個人治病。華佗說:“這病近于難以治好,不斷地進行治療,可以延長一些壽命。”華佗長期遠離家鄉,想回去看看,因此說:“(要治療這個病)一定要拿到家里面的方書,所以想回家一趟。”到家后,推托妻子有病,多次請求延長假期不回來。曹操多次用書信召喚,又下詔令郡縣征發遣送。華佗自恃有才能,厭惡吃侍候人的飯,還是不上路。曹操很生氣,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確實生病,就賜贈四十斛小豆,放寬假期;如果他虛假欺騙,就逮捕押送他回來。于是遞解交付許昌監獄,拷問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高明,關系著人的生命,應該包涵寬容他。”曹操說:“不用擔憂,天下會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終于拷問致死華佗。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獄官,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也不勉強,討取火來把書燒掉了。華佗死了以后,曹操腦神經痛沒有去除。曹操說:“華佗能治好這種病。這小子有意拖延我的病,不加根治,想借此來抬高自己的`地位,如果我不殺掉這小子,也終究不會替我斷掉這病根的。”直到后來他的愛子倉舒(曹沖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嘆地說:“我后悔殺了華佗,使這個兒子活活地死去了。”
當初,軍中小吏李成苦于咳嗽,早晚不能入睡,經常吐帶膿的血,因此詢問華佗。華佗說:“您的病是腸道癰疽濃腫,咳嗽所吐出來的,并非從肺里來。給您藥末兩錢,應當吐出二升余濃血,終了,能自己保養,一月可以小起,好好自己把握珍愛,一年便能健康。十八年當有一次小的發作,服用這個藥末,也將再痊愈;若無如果不得此藥,仍舊要死。”再給兩錢藥末。李成得到藥,走了五六年,親戚中有病似李成的人,對成說:“您如今強健,我要死了,怎么人心沒危急隱藏藥物,以等待我不幸?先拿來借給我,我痊愈,為您向華佗再索要。”李成給了他。隨后特地到了譙地,正好趕上華佗被拘捕,倉促間不忍心向華佗求取藥物。十八年后,李成病終于復發,無藥可服,以至于死去。
廣陵人吳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華佗學過醫。吳普依照華佗的醫術治病,許多人被治好救活了。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只是不應當疲憊罷了。運動則養分(谷氣:中醫術語,指飲食的精氣[即養分])才能消化,血脈環流通暢,病就不會發生,如同門戶的轉軸部分因轉動而不會腐朽一樣。因此古時的仙人常做“氣功”之類的鍛煉,摹仿熊懸掛(頸:通“經”,懸掛)樹枝和鷂鷹轉頭顧盼,伸展腰部軀體,使各個關節活動,用來求得不易衰老。我有一種鍛煉方法,叫做“五禽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也可以用來防治疾病,都使腿腳輕便利索,可以當作導引之術。身體不舒服,起來做其中一種禽戲,浸濕衣服熱汗發出,接著在上面涂上爽身粉,身體便覺得輕松便捷,腹中想吃東西了。”吳普施行這種方法鍛煉,年紀到九十多歲時,聽力和視力都很好,牙齒完整而牢固。樊阿精通針療法。一般的醫生都說背部和胸部臟腑之間不可以亂扎針,即使下針也不能超過四分深,而樊阿針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闕穴扎進去五六寸,而病就都痊愈了。樊阿向華佗求取可以服用而對人體有好處的東西(藥物),華佗傳授給他“漆葉青黏散”:漆葉的粉末一升,青黏的粉末十四兩,按這個做比例,說是長期服用此藥能打掉三種寄生蟲(蛔蟲、赤蟲、蟯蟲),對五臟有利,使身體輕便,使人的頭發不會變白。樊阿遵照他的話去做,活到一百多歲。漆葉到處都有,青黏據說生長在豐、沛、彭城和朝歌一帶。
華佗治病文言文閱讀答案篇八
比較閱讀答案附翻譯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17分)
甲文: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梁君①出獵,見白雁群。梁君下車,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謂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駭。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孫襲下車撫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襲不與其君而顧他人,何也?公孫襲曰:昔齊景公之時,天大旱三年,卜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景公下堂頓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將自當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何也?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襲謂主君無異于虎狼⑥!梁君援其手與上車歸,入廟門,呼萬歲,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獵皆得禽獸,吾獵得善言而歸。
(選自劉向《新序·雜事》)
注釋:①梁君:即魏國國君。②彀gòu弓:拉開弓。③御:車夫。④卜:占卜,古時迷信活動。⑤祠:祭祀。⑥無異于虎狼:跟虎狼沒兩樣。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4分)
讀之竟日( ) 他日補綴舊紙 ( )
卒用其人( ) 必以人祠,乃雨 ( )
12. 選出下列加點詞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3分)( )
a.太祖常勸以讀書 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
b.復奏如初 匠師如其言,塔遂定。
c.跪而拾之以歸 襲不與其君而顧他人
d.凡吾所以求雨者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譯文:
(2)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襲謂主君無異于虎狼!
譯文:
(3)他人獵皆得禽獸,吾獵得善言而歸。
譯文:
14.甲文中的趙普是一個 的良臣,乙文中的公孫襲講故事的目的是想諷勸梁君 (用原文語句填空)。(4分)
參考答案:
古文閱讀:11.整日 連結 終于 下雨 12.d
13.采分點一點一分,扣完為止。
(1)采分點:既 發 則 (2)采分點:以 故 謂 (3)采分點:獵皆
14.而能以天下為己任 有德于天而惠于民
附古文翻譯:梁君出去打獵,見到一群白雁。梁君下了車,拉滿弓想射白雁。路上有個走路的人,梁君叫走路的人停下,那個人沒停,白雁群受驚而飛。梁君發怒,想射那走路的`人。他的車夫公孫襲下車,按著箭說:您別射。梁君氣憤地變了臉色生氣地說:你不幫助你的主君反而幫助別人,為什么呢?公孫襲回答說:過去齊景公的時候,天大旱三年,占卜時說一定用人祭祀才下雨。齊景公走下庭堂磕頭說:凡是我求雨的原因,是為了人民。現在一定讓我用人祭祀,才將要下雨,我將自己充當祭品。話沒說完,天下大雨達到方圓千里,為什么呢?因為齊景公對天有德對人民施恩惠,現在主君因白雁的緣故而想射人,我認為主君的話跟虎狼沒有什么不同。梁君拉著公孫襲的手,和他上車回去。進了廟門,粱君喊萬歲,說:今天真幸運啊:別人打獵都得到禽獸,我打獵得到善言回來了。
華佗治病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九
有一年疾病流行,華佗親眼看見許多人被病魔折磨得呻吟著,掙扎著。為了( )病人的痛苦,華佗立志學醫。他風餐露宿,歷盡( ),來到西山,拜精通醫術的老人為師。
華佗拜師后,師傅說:“這里有許多病人,你就專門侍侯他們吧!”華佗一面耐心地侍侯病人,一面留心觀察每個病人病情的變化和用藥情況。( ),他在3年時間里就懂得了不少病的病源、病理和用藥方法。
3年過去了,師傅說:“你已經( )了3年,學了不少東西。但是還要學些醫書、藥典。”他帶華佗到內室,只見到處是書籍、掛圖。華佗高興極了,從此不分晝夜,如饑似渴地( )起醫書來。
暑去寒來,又是3年。一天華佗正在讀書,突然有人跑來說:“師傅病了,你快去看看。”
華佗連忙跑去,只見師傅兩眼緊閉,手腳僵硬。他摸了摸師傅的額頭,又按按師傅的脈搏,然后笑著說:“師傅無大病,自會好的。”人們都( )華佗不懂醫道。
就在這時,師傅突然坐起來,哈哈大笑說:“華佗說得對,我是故意裝病,試試你們的本領的。”眾人聽了,不得不佩服華佗的本領。∥
“有志者事竟成”,華佗終于學得一手好醫術,辭別了師傅,下山給人們治病去了。∥
1、為文中括號出選擇恰當的詞語。
人們都( )華佗不懂醫道。
a、嘲笑
b、責怪
c、怪罪
正確答案:b
2、為文中括號出選擇恰當的詞語。
華佗高興極了,從此不分晝夜,如饑似渴地( )起醫書來。
a、閱讀
b、攻讀
c、誦讀
正確答案:b
3、為文中括號出選擇恰當的詞語。
你已經( )了3年,學了不少東西。
a、練習
b、鍛煉
c、磨練
正確答案:c
4、為文中括號出選擇恰當的詞語。
( ),他在3年時間里就懂得了不少病的病源、病理和用藥方法。
a、于是
b、因為
c、因此
正確答案:c
5、為文中括號出選擇恰當的詞語。
他風餐露宿,歷盡( ),來到西山,拜精通醫術的老人為師。
a、困難
b、艱辛
c、苦難
正確答案:b
6、為文中括號出選擇恰當的詞語。
為了( )病人的痛苦,華佗立志學醫。
a、去除
b、廢除
c、解除
正確答案:c
7、以下能反映華佗認真學醫的句子有( )。[多選]
a、華佗一面耐心地侍侯病人,一面留心觀察每個病人病情的變化和用藥情況。
b、華佗高興極了,從此不分晝夜,如饑似渴地攻讀起醫書來。
c、他風餐露宿,歷盡艱辛,來到西山,拜精通醫術的老人為師。
正確答案:a b
8、華佗能學得一手好醫術,靠的是( )。
a、立志與拜師
b、拜師和勤奮
c、實踐和讀書
d、立志和勤奮
正確答案:b
華佗治病文言文閱讀答案篇十
有一年疾病流行,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華佗立志學醫。他風餐露宿,歷盡艱辛,來到西山,拜精通醫術的老人為師。
華佗拜了師,師傅說:“這里有許多病人,你就一邊專心伺候,一邊留心觀察每個病人病情的變化和用藥的情況。”因此,在三年里,他學到了不少知識。
暑去寒來,又是三年,一天,華佗正在讀書,忽然有人跑來說:“師傅病了,你快去看看!”華佗連忙跑去,只見師傅兩眼緊閉,手腳僵硬。他摸摸師傅的額頭,又按按師傅的脈搏,然后笑著說:“師傅無大病,自會好的。”人們都責怪華佗不懂醫道。就在這時,師傅突然坐起來哈哈大笑說:“華佗說得對,我是故意裝病,試試你們的本領。”眾人聽了,個個慚愧,不得不佩服華佗的本領。
有志者事竟成。華佗終于學得一手好醫術,辭別了師傅下山給人治病去了。
1、舟舟文學。
“竟”字用音序查字法應查大寫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應查部首,再查畫。“竟”是結構。“竟”字有三種解釋,在下面句子中取哪種解釋?把英文序號填在括號里。
“有志者事竟成”的“竟”字應取解釋。
a、完畢b、從頭到尾c、終于、一定
2、用簡潔的文字回答。
(1)華佗學醫是為了。
(2)“華佗給師傅治病”這件事說明。
(3)“有志者事竟成”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3、根據短文的主要內容,選擇最合適的題目()。
a、給師傅治病b、師傅裝病c、華佗學醫d、神醫華佗
參考答案:
1、j立(兒)6(9)上中下c
2、(1)解除病人的痛苦(2)華佗由于用心學習,已經懂得了醫道(3)只要有決心下功夫,終究會把事情辦成功
3、c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