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納出生于法國南特的一個律師家庭,他自幼喜歡旅游和航海,酷愛科學和幻想。他一生寫了上百篇科幻小說,作品被譯成五十四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他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地心游記》是儒爾?凡爾納的又一本科幻小說。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大多是以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無法完成的探險旅行為主題,有的在時間軸線上展開,穿越了過去、現在和將來;有的在空間軸線上展開,涵蓋了天上地下、地球內外;更多的則是二者兼而有之。
《地心游記》同樣也有上述的特點。《地心游記》的主要內容是:1863年5月的某一天,里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籍里偶然發現一張羊皮紙,他從這張羊皮紙上的字里行間得到了啟示:前人阿思?薩克奴姍曾到地心旅行。為了證實火山口可以通向地球的中心,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帶著他的侄子和美麗的女導游踏上了這條神秘而又充滿危險的旅程。順著礦場的軌道疾馳而下,通向地心的入口,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幅美麗而又陌生的圖畫,神奇的鳥,巨大的植物,這正是了世人永遠不會相信的事實,地球的中心擁有一個好無污染的生態環境。旅程永遠少不了驚險。海中兇猛的食人魚,巨大的像恐龍一樣的生物,當然還有在今天已經成為化石的真正的恐龍。這一切仿佛將我帶進一個活動的博物館。
最后,他們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逃出了地心,終于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里島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了地面,結束了這段旅程。本書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科幻小說,但它的誕生是和當時的歷史、社會背景分不開的。一方面,歐洲殖民者出于建立各自殖民地帝國的目的,掀起了一股探險狂熱,在短短的時間里,他們相繼征服了尼羅河的源頭、撒哈拉沙漠、非洲大陸、南北兩極,地球上人跡未至之處越來越少。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特別是考古學和地質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地心游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通過閱讀我將文章大致分成了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儒爾?凡爾納夸張地渲染了冰島的貧窮、落后和凄涼,故意把探險的準備工作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使我不由自主地對主人公們的命運產生擔心。
第二部分是本書的重點,敘述了地心探險的全過程,作者以緊張,快速的手法寫了主人公們的艱險經歷和種種奇觀。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的陰沉凄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主人公們在經歷了地獄般的旅程之后,突然回到了陽光明媚、泉水清澈、鮮果豐美的天堂。整篇小說就像凡爾納以后的所有作品一樣,不僅文筆流暢、情節波瀾起伏,而且有著浪漫而合乎科學的非凡想象力,把讀者帶進了一個超越時空的幻想世界。我在讀這篇小說時,就好象親自經歷了一次探索地心的冒險,隨著主人公的命運而為他們的勇敢和互幫互諒的精神而折服。在跟隨這本書歷險的同時,我知道了許多有關地層結構及考古學的知識。但我認為,地心沒有另一個世界,只有巖漿和熾熱的地核,因為地心的溫度讓人無法忍受,所以動植物不可以生存。科學的真理總是從幻想開始,展開想象的翅膀,堅定自己的信念,將智慧與勇氣結合起來,任何人都可以成功。這本書語言幽默,情節扣人心弦。
我認為最驚心動魄的是第三十五章。本章講述向導漢斯、阿克賽爾和李登布洛克教授在離地心不遠的地下河遇到了風暴,大風把他們的小船吹得差點沉下河。后來,一個火球襲擊了他們,這個帶電的火球落下后,將木筏上所有的鐵器都磁化了。書中寫道:“儀器和武器顫動著、碰擊著,發出尖利的聲音。我的鞋釘和一塊嵌入木頭的鐵板牢牢地吸在一起。難怪我無法收回我的腳。”“半白半藍的火球如同一刻直徑10英寸的巨大炸彈,慢慢的移動著,在風暴的抽打下急速旋轉。它朝我們來了,它爬上木筏的骨架,然后跳到食品包上,然后又輕輕飄下,一個反彈,掠過火藥箱。多么恐怖!我們都要被炸上天了。”凡爾納是一位敢于堅持科學真理的勇士,更是一位善于刻畫人物的文學大師。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師個人教學工作計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