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可取之處主要在于,作者沒有空發議論,而是從身邊的事情著眼,注重實際的生活寫照,且在行文中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將崇敬之情蘊藏到字里行間,讓讀者從細微處自然而然地感受人物形象的偉大。如果所選的材料能夠多些新意,那么就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了。指導老師:陳墨琳
他是我們學校的門衛。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或許當他換下那身制服后也無法認出他來。印象中,只有他不怎么壯實的身子,臉上爬著的些許皺紋,至于究竟是怎樣的五官真是想不起來了。在我們學生的心中,他不過是一個被學校命名了的符號,不值得去記憶。
上學年我們教室在五樓。靠走廊的那幾扇低低的大推拉窗沒有上保險也鎖不上,因此常有人周末翻窗進去取落在教室里的作業本。
周日傍晚,我急匆匆地奔向學校,周記本沒有帶回家想必是落在教室了。可我并沒有能夠走進學校,而是被他擋了下來。
“我的作業落在教室了,請讓我進去,好嗎?”我一臉的焦急,可他并沒有把大門打開的意圖。
“把胸卡拿過來再進去。”他不咸不淡的說。我愣住了,雖然門口的確有著“非本校人員未經允許不得入內”的告示,但也沒有必要排查得如此徹底吧!
“我出來得急,沒有帶胸卡。我真的是把作業落在里面了,讓我進去好不好?”說完,我又不放心地加了一句:“如果是要記錄的話,我把班級學號報給你也是一樣的吧?”原本以為我的話能夠讓他打開校門,況且天已經有些暗下來了,讓我回家拿來胸卡未免有些強人所難,可沒有料到——
“那就先回去把胸卡拿來。”他堅定的聲音不容辯駁。我詫異又氣憤地站在那里,再和他爭論了幾句,最終卻只能妥協。再到達校門前時,連星星都在天上閃爍了。
類似的事之后也聽見同學抱怨了不少,每念及此,心中總是對他全無好感。不由得想:他難道就不懂什么叫予人方便,于己方便么?如此固執且死板,令人厭煩,于是,望向他的目光充滿了不善。
這學期恰好遇上信息學奧賽,那段備戰的日子里我和幾位同學每天在機房留到晚上八點左右才能回家。
一次回教室整理書包時,看見他從門前經過,樓道里沒有電燈,我只能透過從教室里漏出的幾縷光絲和遠處的燈火勉強看清,他微微縮著身子在寒風中行走,似乎在挨個檢查各班的門窗、電器有沒有關好。不過是例行公事罷了吧?我這樣想著,但畢竟他愿意頂著寒風來進行檢查,比起尸餐素位的人好了不少,望著那漸漸走近的單薄身軀,突然覺得也也有幾分可愛。
當他見到燈光從我們班中灑落一地時,頗不放心地向里面探頭望了望。看到是我在整理書包,于是安心地點了點頭,不知是對誰笑了笑。我原以為他會不分青紅皂白的把我這個留得過遲的學生大罵一通,沒料到卻撞上這個關心的笑容,一時間手足無措,只能看著他把頭縮了回去,繼續前行。
我突然想起,在同學對他一片的抱怨聲息中,有的只是對他執著于胸卡的憤恨,卻從未有人說過去學校時,那間小小的傳達室里也沒有了燈光,他總是給我們留了一線希望。
看他漸漸淹沒在黑暗里的背影,一股敬意油然而生,當同學一個一個將授課的不授課的老師在心中銘記時,卻總是忽略了他這個門衛。當他穿上那套制服后,也只能記住了他與大門、傳達室在一起時所構成的那道符號。只是一個符號。
但他仿佛從來沒有在意這一點,該將人攔下時照樣攔下,他是在以他的方式給我們的學校加了一層保護,不論是否有人會因此向他道謝,抑或是對他表示肯定與理解。這是他的堅執、他的姿態。
面對這樣的一個姿態,我無法再將他當作一個被命名為“門衛”的符號來看待。決心,下次一定要向他詢問并牢記住他的姓名,連同那一股于負責的姿態刻進我成長的一路風景里,好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