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末,山東,大旱。
土地龜裂,植被枯死,挑水歸來面色蠟黃的村人,桶中仍漂浮著雜質的濁水,觸目驚心。
“從家到這里有1里多地,山路不好走,一個來回差不多得40分鐘,中間還得休息一兩回。”冰封的池塘上,他用鋤頭敲開冰蓋,如是說。
“枝子干得太厲害,不剪,來年影響成果。”百畝桃林,他修剪著枝干,如是說。
只能用來喂養牲口的水,卻被他們拿來飲用;本應綿延天際絢爛奪目的桃林,卻有著衰頹殘敗的危險。
齊魯大地,這片孕育了儒家文化,孕育了梆子戲,梁山108位好漢的富饒之土,如今,卻面臨著大旱的考驗。
聽,泰山的峰頂,正傳來干嚎。
聽,孔廟的圣像,正傳來長嘆。
聽,中國的北方,正傳來怒吼。
沒有水流淙淙的干旱土地,正無奈地宣泄著自己的悲憤。
或許,居住城市的我們,無法感受四處奔波取水的辛苦,無法感觸裂出一道道傷口的土地,無法深味眼見禾苗漸漸枯死眉間緊縮的憂愁。對于我們,干旱,似乎只是一個在地理課上才會認真學習的定義為“淡水總量少,不足以滿足人的生存和經濟發展的氣候現象,一般是長期的現象”的學術性名詞。
但我們應當看到,環境的破壞,使糧食的價格日益攀高,使空氣質量變差,使癌癥患病率增高,使上千萬人流離失所,背井離鄉。再這樣下去,2012將不再是傳說,潘多拉星球也不可能是人類最后的伊甸園!
大旱是天災,然而,有果必有因,若非人禍,又何來這么多的天災?
若說人類生存是環保的骨架,那么人類的悲哀愁苦便該是環保的血肉!
看看因干旱而龜裂的大地,看看因饑餓而羸弱的孩子,看看城市灰白迷蒙的天空,聽聽因“天災”失去親人而哭天搶地的哀嚎,聽聽因森林砍伐而被迫遷徙的鳥兒的哀鳴,我們還忍心不環保?還能不環保?還敢不環保?
不管是為了自己的生存,還是子孫后代的綿延,或是為了不讓更多的人在惡劣的環境里苦苦求生,我們都應當竭盡所能地保護地球!
環保,不應是空洞的口號,而應是理所當然的行動。保護環境,從我做起。行動起來,為了千年后仍能聽到“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為了千年后仍能看到青山碧水沉色青嵐,為了千年后能夠擁有一個真正和諧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