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決定在數年內將城市內數百萬農民轉為市民,將北京周圍的農村就地城鎮化。
這看上去確實是件好事,但是這一舉措實際上卻顯出農民從身份上已經比市民低一層,農村比城市低一籌。為何農民一定轉要市民?為何農民一定低人一等?為何“農民”成為貧窮、無知的代名詞?自古以來,中國便是農業大國,泱泱大國的農業支撐著整個封建帝王的統治。
很多思想家都提出了類似“君舟民水”的思想,農民是整個王朝的基礎。仁君都將農民的地位看得比天還高。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最先進入城市的農民的后代成為了現如今的城里人。但是他們中的部分人卻鄙視農民,將落后、貧窮、無知的名頭加在他們頭上。難道他們就不是由農民轉變而來?他們的祖祖輩輩就那么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城市人?憑什么農民要低人一等?中國十幾億的人口能夠支撐下去,還不是靠著千千萬萬的農民勞動出來的糧食?國家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民,人民的生存說到底離不開農民。
農業是一切的支柱,從這個角度來說,農民的地位比任何職業都高尚,都崇高。再者,農民并不代表著無知、貧窮。袁隆平是農民,他卻發現雜交水稻——南優二號,這一發現大大增加了糧食產量,救活了無數的人。他是農民但他也是科學院士。又有多少農民,憑借辛勤勞動發家致富,年收入遠遠超過城市里的大部分人。不要因為出生在城市就看不起農民,不要因為自己身上穿著名牌,就對穿著過時的警服迷彩服的農民不屑一顧,不要因為自己生活在一個交通發達的城市,而農民生活在稻田與鄉村之中,就產生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別忘了,你的優越感是農民提供的。
城市人,請別站著說話不腰疼。請平視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