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學不可以已。”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學習就是一項終身之任。我以為的確如此。而學習之要義在于學習優(yōu)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大多優(yōu)秀智慧都來自書本。古今中外,偉人都是閱書無數(shù),從書中獲取精神力量來充實自己的生命。
從這一方面來看,足以突顯出書本知識之重要。而讀書之法,在于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以不求甚解之精神汲取書中之精髓。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局R固然重要,從師之道也必不可少。學習知識應有選擇。凡優(yōu)秀者就要學,無論貴賤,無論長少。一如孔子所言:幾個人一同行走,其中必有我的老師。長我一字,多我一句者也可稱之為“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因此我們需時刻以謙卑之心,求教于他人,才可不斷完善自己。借人之長,補己之短,方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知識亦必有鍥而不舍之心及堅忍不拔之志。世界之廣博遠非人類之所見。優(yōu)秀智慧如同滿天繁星,若想學有所成,持之以恒之心必不可少。諾貝爾研制無煙炸藥,屢敗屢戰(zhàn)8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歷時30年;托爾斯泰完成《戰(zhàn)爭與和平》花費37年;而歌德為著《浮士德》耗盡了自己的大半輩子。他們之中無一不是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可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學習亦如此,積跬步,方以至千里;積小流,方以成江海;而積小智,則能見大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俗話說的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積極上進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只有不斷吐故納新,才能與時俱進。只有我們每個人都有學習優(yōu)秀的意識,才能推動我們的社會進步。梁啟超有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此言正道此意。因此,學習優(yōu)秀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可推卸的責任。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
為了中國的明天,學習優(yōu)秀,完善自我。讓我們攜手共創(chuàng)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