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媛、楊利偉、鄧亞萍開學同上第一課,走進課堂體驗愛的分享;李連杰激情演講,長江七號徐嬌共同演繹愛的力量;14歲的馬鵬飛感動現場所有人,陳國坤用身體承擔愛的傳遞;國旗護衛隊與孩子們零距離接觸,用國旗表達愛的榮耀”這是全國2.2億中國小學生開學觀看《開學第一課》的情景,教育部用這種方式對我們進行愛的教育,向祖國60華誕獻禮。
說實話。我一直不知道什么是愛、怎樣去愛,甚至對愛有許多誤解,把遷就理解為愛,把嚴厲理解為害,不懂得“嚴是愛,寬是害”的道理。“分享、承擔、奉獻、榮耀、責任”等等沒有與愛聯系起來。看了之后方知愛的內容如此豐富,如此深刻,又如此簡單,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恍然大悟,愛,就在我們身邊:小時候,愛是臨行前母親密密縫制的棉被,是父老鄉親牽掛的眼神,是回望故鄉時對家鄉一草一木的眷戀。長大后,愛是戰友在執行任務時流淌的汗水,是提振信心時嘹亮的歌聲,是在平凡崗位上踏踏實實、盡職盡責的堅守;汶川地震,愛是媽媽為保護孩子而被壓彎的身驅,是老師們讓學生先走而撐起的生命之門,是戰士們從廢墟里救出孩子時的笑臉。愛,是大家捐贈的每一分錢,是全國共同跳動的一顆心,是天安門廣場上發自內心的吶喊:“中國,加油”。
第一,我明白了愛是分享。于丹說:“痛苦的事情,如果兩個人去分擔,它就會減少一半;快樂的事情,如果兩個人去分享,它就會增加一倍。“五彩呼倫貝爾”草原合唱團的孩子們,他們與別人分享了自己的快樂,因此他們每一個人都感到快樂。“一個人如果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那他自己也是快樂的”。如果是困難,是痛苦,分享就變成了分擔。外語校的第一個晚上,我們寢室的一位女生聽到流水聲,十分害怕。我就去安慰她、鼓勵她,幫她驅散心中的恐懼。后來我們成了好朋友,我不太會洗衣服,她就邦我洗。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明白了這就是分擔,這就是愛。正如于丹所說:“分享,是一種生存法則。”
第二,我懂得了愛就是力量。人其實很弱小的,但因為愛,人的力量就很大。5?12地震時,一家9口全部遇難,唯一的幸存者黃寶武能三天三夜不合眼,救下27名傷員;7歲的小林浩能從廢墟中救出兩名同學并把它交給老師;解放軍叔叔的手磨破了,流著鮮血,還不停地在廢墟中尋找幸存者……他們的力量從哪里來?他們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動力——因為有愛。我不由得想起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一個嬰兒從四樓摔下,他的母親以驚人的速度飛奔過去,接住了嬰兒,挽救了他的生命。這次我到外語校學習,老師的親切關懷,無微不至的照顧,對我們學習的嚴厲要求,都給了我學習的極大動力,也讓我體會到了愛的力量。
第三,愛就是一種承擔,一種責任。馬鵬飛對照顧奶奶責任的承擔,讓我一次又一次感動。馬鵬飛說:“奶奶,從今以后,我就是一棵大樹,你靠著我避風,乘涼。”這是馬鵬飛對責任的經典詮釋。我的家是一個溫暖的家,爸爸對家庭承擔著責任。爸爸說:“一個人要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別人負責,對社會負責。我的責任就是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父母,回報祖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就是責任,這就是承擔,這就是愛。
第四,愛的最高境界是榮耀。次仁曲珍老人通過升降國旗45年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國旗護衛隊為了國旗莊重所做的刻苦訓練,以及他們“升好祖國第一旗,凝聚億萬愛國心”的承諾,飽含著他們對祖國的一片深情。第一個去到太空的中國人楊利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東方巨人姚明他們帶給祖國的榮耀更是源于他們對祖國的熱愛。
榮耀來自于強大的祖國,榮耀的背后是付出與奉獻,還有毅力與堅持。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對祖國的愛轉換為腳踏實地的行動,做一名自尊自信的中國人,用愛榮耀中國。愛,讓中國更美麗。
我愛你,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