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陽光透過打滿補丁的窗簾,照進了那破舊不堪的屋子里。阿炳穿著破破爛爛、卻非常干凈的長衫,抬頭望了望那明媚的陽光。只可惜,那明亮的顏色已經(jīng)永遠消失在他的生命中,取而代之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吞噬了宇宙中所有的絢麗繽紛。那阿炳依舊感受到了陽光,感受到了生命的顏色,享受著想象中的五彩斑斕。
走下床,腳下的木板吱吱呀呀地響,仿佛在訴說命運的崎嶇與坎坷。阿炳從那油膩黑亮的桌子上拿過一塊干巴巴的餅,充當早餐,接著用結(jié)滿老繭的手,拿來一吧破舊的二胡,摸索著走出了那扇因為年久失修而殘破不堪的木門,又開始了一天的賣藝生活。
坐在那棵熟悉的梧桐樹下,紛飛的落葉仿佛有說不盡的滄桑,黯然離開了大樹的懷抱,阿炳輕輕拂去幾片掉到他二胡上的黃葉,擦了擦并沒有灰塵的二胡,又要在為生活而努力了。阿炳的手很粗糙,但很干凈,正如阿炳一生雖然貧窮坎珂,但卻清清白白一樣。阿炳兩根手指在琴弦上嫻熟地滑動著,琴聲如同一個個小精靈,在他身邊飛舞跳躍。一段哀怨的曲調(diào)流出,勾起了阿炳心中無限的思念:今天是中秋節(jié),如果,我可以見到明月,可以團圓家人,可以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該有多好啊!上帝為何對我如此不公,為何讓我的命運崎嶇坎坷?如今,我只能把思念和傷心寫在琴弦里了??????
黃昏,夕陽西下。絢麗的晚霞布滿天空,發(fā)出五顏六色的光芒,世界變得如此多嬌。阿炳數(shù)了數(shù)今天掙的錢,摸索著去菜場買了個燒餅,充當晚餐,然后又去買了一根蠟燭。夜幕降臨,月光似水般清澈。阿炳回到家中,點燃了蠟燭,雖然他看不到燭光,他的心卻能感受了燭光的暖暖和明亮:他想起了早已經(jīng)離世的師傅,自己自幼跟著他學藝賣唱討生活,與師傅的感情好比親生父母……如今,自己也只有明月陪伴,心中未免有些凄涼。突然,門外傳來吱吱呀呀的敲門聲,一種熟悉的氣息透過門縫,悄悄飄進阿炳心里。定是鄰家少年吧?這么多年來,這孩子一直在照顧自己,少年說,今天的月亮很美,我扶你出去走走吧!阿炳欣慰感激地笑了一下,點了點頭。
慢慢地踱到二泉旁,今晚的二泉特別朦朧神秘。樹木蔥蘢,藤蘿搖曳,月光透過樹枝的縫隙,溫柔的為大地蓋上了一層綴花的地毯。然后,又十分體貼的為每個人穿上一件衣裳。樹掩月,月映樹,樹下兩人望月思。一切都處在朦朧之中,仿佛一位傾國傾城的少女蒙上了一層薄紗,透著一種神秘幽靜的美,讓人心醉。只是,這一切對阿炳來說都太抽象了,這些美景他只能通過鄰家少年的語言得知了。曾經(jīng),在鄰家少年這般大時,師父說二泉的流水中有不一樣的聲音。只是那時候感受不深,除了清脆之外聽不出其他聲音。但這次,在那潺潺的聲音中,阿炳好像聽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為什么,上帝賜予如此坎坷的命運?為什么,每天為明天奔波,而明天卻仍然為后天辛勞?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這些都蘊藏在泉底,等待著那個爆發(fā)的時刻。這一切匯成一股龐大的力量,在阿炳腦海中發(fā)出不可一世的聲音。阿炳再也忍不住了,他要在音樂中爆發(fā),要在音樂中找回自我。明月清風,都成了阿炳身邊飛舞的精靈。起初,旋律委婉連綿,如潺潺小溪拍打著岸石,像是一幅風景畫,山清水秀,清新秀麗,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接著,在無形之中,旋律漸漸高漲升昂,把人心與音樂一起帶入高潮。如黃河般波瀾壯闊,洶涌澎湃。它釋放了阿炳積淀已久的情懷,表達了阿炳對命運的抗爭與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向往。微風輕拂,將阿炳的音樂帶向遠方,帶進每一個想要美好安定生活的人心中。流水,樹木,都被音樂陶醉了,只留下樂曲的余音在二泉池畔回蕩。阿炳點燃了蠟燭,,感受著無形勝有形的燭光,感受著燭光的搖曳,心中突然有一種奇奇妙妙的感覺,好像放松了許多。快樂也是一天,傷心也是一天。既然命運沒有色彩,也不可以改變它,那就改變自己才對啊!上帝既然賜予你一千個理由哭泣,你也要找到一千零一個理由微笑。
《二泉映月》,一首不朽的名曲,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它鼓勵著每一位有著阿炳經(jīng)歷的人。當然,阿炳也因這首樂曲改變。他的生命的后一半,也過的非常平靜。他改變了自己,改變了自己的心靈,所以,在他的后半生,暴風雨都過去了,美麗的彩虹留下了年輕時的心態(tài),他又有了創(chuàng)作的動力,留下了更多更多的不朽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