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下的時候,視線里彌漫著淡淡的,暈染開的氤氳。是一種很柔的光景,卻也成為記憶中的斷垣殘壁。
女生N年里一直流浪于世界各地,從意大利南部的小鎮到北歐中世紀的城堡,仿佛骨子里便流淌著波西米亞的血液般。
獨自流浪的日子里,她的心里不裝任何人,不帶任何喜好的游走于自我的生命中。那份灑脫的從容,讓她覺得心底空的透明,所以才得以如此自若。或許不動情也是一種福分吧。她想。
知道那個黃昏,金色的夕陽如同投影淡淡地落在布拉格廣場的噴泉上。她斜倚在斑駁而古老的墻腳旁取景,手里的鏡頭緩慢地移動、定格,然后一對老者步履蹣跚地互相攙扶著走進她鏡頭中的畫面框;那秒,她迅速按下了快門,隨后眼睛變開始莫名疼痛。
記憶中的斷垣殘壁在那一面竟然繁花遍布。
三天后,她斷然結束了四年的流浪,回國。
有時候,“悟”或許只是一個瞬間的事情罷了。只是,若無經歷,便不明白而已。
一個月后,一張名為“生命的缺口”的照片以外獲得了國際最新銳的攝影展大獎,那是一張幾近完美的片子,柔美的光線,絕佳的構圖,以及那對老者相互依賴而滿足的神情,足以表明什么是最極致的幸福。只是,“生命的缺口”作為照片的題目,讓人費解。
茫茫人海中,假如能夠遇上,不早一秒,也不遲一秒,那便是“注定”二字的最佳詮釋。
他們的再次相遇,只因一個是獲獎者,而另一個是國內最知名攝影雜志的王牌記者。
咖啡小館的見面,沉靜多于訝異。
她沉默不語,而心底卻在靠近時仍有心動的痕跡。
遇到她,他的桀騖不馴,他的出名冷靜與專業架式都全然無存,指尖的煙一直繚繞與實現周遭。仿佛時間又退回了N年前的T大。
她是與眾不同,冷傲且有個性的學姐,而他是T大最具才華且擁有優越家世與外表的學弟。
明明詮釋的是溫柔、幸福的極致,為什么要用“生命的缺口”?他冷冷地直視她,沒有任何多余的修飾,直白得讓人無法招架。
是否藝術創作者的作品里多數都隱藏著自己的暗傷?
她看看他,沉默。繼續的沉默。
為什么沒有任何訊息便離開,為什么?他終于無可忍受地發泄這四年來對她一直無法熄滅的隱忍的愛。
她的嘴角扯出一個恒溫德弧度,心底的透明逐漸模糊了……
這世間,若真能說的出的理由或許就已經不在能稱之為理由了。他永遠都不會明白,那張名為“生命的缺口”的照片所隱匿的的確就是她的暗傷。
如果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缺口,那么,他便是他生命中的缺口。在那個異地的黃昏,她悟了,就在按下快門的那一秒。
這些年,她的心扉并非不裝任何人,只不過沒有感悟。
她一直記得,大四那年,,他喝醉時倒在她身上落寞的一句話。
“在你身邊,我始終都只是你的情感垃圾筒……”
心高氣傲的她沒有再給他任何解釋的余地,便扔下了這世間最為可貴的真心,遠走天涯。
為什么要選擇無法釋懷呢?她想。以現在的經歷和心智,“情感垃圾筒”換而言之的另一種說法,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的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