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期已經過去了,我依然在看陳丹青的《退步集》,看似發展延伸,其實是在“退步”?我又在像小時候一樣,看著一本讓我看不懂的書。一本看不懂的書,我想我會逼著自己看完,似乎那樣就能證明自己看過很多書,制造假象。但我也經常是需要書的,不是說書的數量,而是內容,并非自以為是的炫耀,只是覺得自己所知實在甚少,需要不斷地去補充,充實自己,知實在是一個自卑的表現。
我也的確羞于讓人知道我在看書,看過之后,這本書可能不會給我帶來什么過多的記憶,只是記得自己看過罷了。早前,聽楊瀾說:"其實我們看書并不會太記得書里的內容,但我們看書,即使忘記了,也在無形中培養了我們內在的氣質與修為。”我不太記得原話是什么了,但這句話的確給我帶來了很深的感觸,可能是那時的我對看書這件事也有同樣的困惑吧,現在也是如此。有時會看不懂書的內容,就拿這句話安慰自己,反正看懂了的人也會忘記,呵呵,不知道算不算是自欺欺人。
但不論怎樣,我都覺得看書是一個很棒的體驗,我會繼續看書,直到有天書真的不存在了。我知道書中所寫,不過人所寫,而人的觀點通常都只是代表個人,所以有時不必太執著較真,也不必奉為圣經或是經典,只需傾聽,了解各方觀點,豐富視野;有時也會在書中尋到自己,那是一件很驚喜很的事,就如與一個懂自己的人在與自己聊天一樣,不禁笑出聲來,原來他也這樣想啊~~~其實讀書并不在乎數量,只是看了很多書之后,有很多東西也就豐富了。但有時我們也需要反思,跳出書本之外,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能“只進不出”。表達有很多方式,各種表達也讓我們更加清晰。我們在這世上掙扎,愿在書中有所解脫,如演員般附于另一靈魂體中,小憩一會,得以逃避自我。
不過反觀一下,我們總是想讓自己進步,可如今的人們似乎在無形之中“退了步”比如丹青先生的書中寫到的:“藝術”一詞也是從日語翻譯過來的,在敦煌和兵馬俑的時代,那些偉大的作品并不被看作藝術。中國藝術家的簽名史似乎要久遠的多,但我們可知敦煌和兵馬俑的作者是誰?我要發表心靈,而不公開隱私。不知起于何時,因為什么緣故,中國人畫起了油畫?!其實那座“清華園”的牌坊是假的,年齡只有二十幾歲。咱們先別奢談“人文”,我們要緊的是先來恢復常識與記憶。“傳統”是日本過來的翻譯詞。畫山水本非畫風景,中國古典山水畫的高邁和早熟只能歸于中國文化的大神秘。“批評”,即英語“criticism”,是繞道日本翻譯過來的,與“自我批評”連成一句,成了國產貨。美國沒有文化部,沒有美協。法德等國設有文化部,但大多附屬外交部,作為對外文化交流,不管藝術家。在西方,藝術活動發生嚴重問題,社會管、法律管,政府不管。靳尚誼說:“什么是學術呢?
您們看,手!皮下面是肉,肉里面是筋。筋里面是脈絡、是骨頭。你畫這只手,就要畫出皮、肉、筋、脈、骨。”沒有藝術這回事,只有藝術家。藝術得跟人,人在藝術在,人在教學在。青春無價,才華不等閑。三十好幾還來啃外語、謅論文,休想粘得藝術的邊。在腦中縈繞的章句何止上述所引。大致是“文革是群體性制造,群體性承受”。“我看重莊稼的吃不飽,蓋房子的住窩棚,這就是(房子)的本質。”又引“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此詩如是貼切,對弱勢群體,尤其民工,我的態度何其復雜,無語哽噎。
我甚至覺得目下的大學生與民工有著天然連接,大學生約等于民工。太多的話不要點破的好,就此省了吧。我看兩書的時候并不是按照書的排序,反倒是憑興趣和我以為可以接受的過程開始。好在陳丹青的文集不是電影或者電視劇,跳過幾集也不影響內容的完整性,這就是這類雜文的好處。有時,竟會感有些信仰迷失。因為太年輕,所以易被左右;因為不成熟,所以不易決斷;因為太膚淺,所以不懂得創造……時間的年輪繞過一圈又一圈,用功利的世俗的粉脂把自己涂得面目全非,認同感和幸福感降低,邊緣化更劇。”
這也證明丹青先生已然糅化中西兩套文化和價值體系,目光冷峻,筆法淵厚、犀利,姿態彰顯。于是國中萬物我因為昭然若揭,像是被希特勒教化成敢死隊一般。不容置罔的是丹青先生有著卓越的專業業績、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玩弄文字于股掌之上的自如,更重要的是美籍華人的不敗之身。
所以吾輩毛頭小卒連做憤青的資格都怕不夠吧。“孫中山說,‘政’,眾人之事也,‘治’,管理眾人之事。”所以我不曉得憲政何意書中還有一章講到了城市建設。提到江南水鄉,大家并不陌生,我們會認為那很美,但書中有句話:“江南水鄉死了。”為什么呢?先看看著名水城威尼斯,那里的水道四通八達,沒有一棟歷史建筑,一個歷史街區被破壞,但當地人還嫌他們的水臟了,即使臟了也不知比江南的水清了多少,當地人說,五六十年代,威尼斯的河水可以直接喝。
而江南水鄉所謂古建筑群早已只是一個殼了,內部已經是各種商鋪,古河道也為數不多,這江南水鄉早就死了。不僅僅江南水鄉如此,北京老城區的四合院除了外觀沒變,里面早已成了步行街。聞名世界的明長城也只有向游客開放的八達嶺一段最為完好,其他地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有的甚至早已成了一堆碎石。號稱世界保存最完整,最華麗的皇室宮殿的故宮躲過了抗日戰爭,躲過了內戰,甚至連文革也躲過去了,但卻躲不過景點改造。在保護古建筑問題上,ZF制定的相關政策卻很少能落到實處,我想,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最終這些古鎮的“空殼”也會被城市擴建吞噬。
也許我們人類就是這樣吧,往往不進而退,不力而衰。或許我看書只是裝裝樣子,但是我從書中看清楚了這世間的百態,也許我也在退步,但是我要做到最強,畢竟長江后浪推前浪。也許是我無意中從書中閃過一些內容讓我懂得了很多那就是:“如果想要進步,那么就要超越自己,超越比自己強的對手,不要去看那些比自己弱小的,因為那樣只會讓你退步。”也許人生就是這樣的,一本書讓我有了一個人生的轉折點,至少這部《退步集》讓我永生難忘……
上一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